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历史上有没有过一场战役:兵不血刃,仅凭一份作战计划就令对方缴械投降?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过一场战役:兵不血刃,仅凭一份作战计划就令对方缴械投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8 更新时间:2024/2/3 6:01:23

这个在兵法上的说法叫做“先声后实,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种战法在中国古今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主要的方式是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给对方指出利害关系,强迫对方就范。运用这个策略的一般都是以强压弱。

在春秋战国时期,运用此策最成功的就是秦国的张仪了。张仪针对合纵的弱点,利用秦国独强,各国皆弱的特点,用口舌拆散合纵,转而连横。让各国对秦国争相割地进贡,进而使秦国占有了主动权。

到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武臣陈胜之命北伐赵地,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公,为其分析当前形势,解说利害关系说服徐公降赵王武臣,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赵王武臣接受范阳县令徐公投降,传檄千里,不战而下三十余城。

楚汉战争时期,井陉之战后,韩信李左车问计。李左车也向韩信献了先声后实的计策,兵不血刃,使得燕国投降。

总之,这个兵法策略在历史上很有名,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查一下。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战役:兵不血刃,仅凭一份作战计划或者一份天下形势分析(商业企划书),就领对方缴械投降的,这类事情在战国末年非常普遍,张仪、苏秦这两位纵横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在秦末,也有这样的一位人,他也曾兵不血刃为自己的君王招降了很多诸侯王。

这位就是刘邦集团的外交官郦食其!

下面,小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大人物。

高阳酒徒郦食其郦食其,战国末期人,郦蟠十一世孙,中国郦姓宗族列第七十一世。

魏安王九年癸巳(公元前268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早年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魏景王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食其家贫落魄,沦为陈留门吏,孤傲不驯。

项羽和刘邦、韩信、英布、田广等诸侯王纵横天下的时候,郦食其依然在隐居,他在观察天下形势,同时在考量诸侯王的实力和潜力。

后来,刘邦率军到达高阳的时候,因为之前郦食其的同乡将军在刘邦面前大力举荐过他,所以刘邦召见了郦食其!但是刘邦出身低微,可以说是个泥腿子出身,所以他看不起儒生,并且以取笑儒生为乐,郦食其就是一位儒生,但是他早就听闻刘邦的这个嗜好,因此自称“高阳酒徒”,在和郦食其短暂的接触后,刘邦觉得郦食其有真才实学,因此非常开心的接纳了他。

郦食其助力刘邦打天下汉三年(前204)的秋天,项羽攻打刘邦,攻克了荥阳城,汉兵逃走去保卫巩、洛。不久,楚国人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破赵国,彭越又多次在梁地造反,就分出一部人马前去营救。淮阴侯韩信正在东方攻打齐国,刘邦又多次在荥阳、成皋被项羽围困,因此想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兵巩、洛以与楚军对抗。

这个时候郦食其马上劝阻刘邦,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关口,把守住白马津渡,让刘邦在地形上面占据明显的优势,同时让诸侯们看清楚当今天下的实际形势,让他们知道汉军的强大。

小哥在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中,楚军为什么会失败?小哥认为很大责任在项羽,因为项羽不懂得扩大兵马数量,不重视粮草补给,项羽多次退兵都是粮草不足,并且征战多年所率兵马依然以楚地子弟兵为主,人数远远不如刘邦、韩信的多。

而郦食其则非常注重军队粮草问题,他在协助刘邦征战四方的时候,第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粮草储备。

郦食其兵不血刃收服齐国楚汉相争的时候,燕国、赵国先后归附于汉军,但是强大的齐国依然在观望,齐王田广为人也很有战略眼光,他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屯兵于历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强大,他们背靠大海,凭借黄河、济水的阻隔,南面接近楚国。

所以说齐国的国力和地理位置都非常特殊,如果刘邦不能把齐国争取过来,那么齐国和楚国联合,汉军争夺天下的希望将化为泡影,因此是年六十五岁高龄的郦食其主动请求刘邦,允许他作为特使出使齐国,把齐国争取过来。

郦食其为人洒脱,和刘邦脾气相投,并且郦食其年长刘邦很多,因此两人即是君臣,也是忘年之交,刘邦不愿意郦食其涉险,因为传闻齐国人狡诈多变,但是郦食其非常自信,同时他对刘邦可谓是忠心耿耿,因此强烈请求出使齐国,最终刘邦同意了他的请求。

郦食其到达齐国后,向齐王田广分析了天下形势,痛斥了项羽的种种不义之举,同时也列举了刘邦的种种大义行为,特别强调了刘邦对于前朝六国后裔的尊敬,对于将领的爱戴,为他们封官加爵,赏赐金银财宝,最后告诉齐王,刘邦的军队就如同是轩辕黄帝的军队一样,不是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结果,最后特别强调了汉军目前的处境:现在汉军已经据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守住了白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关口,天下诸侯若是想最后投降那就先被灭掉。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倘若是不投降汉王的话,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

齐王认为郦食其说的非常有道理,因此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做乐。

淮阴侯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气,因为当时刘邦调遣韩信军团,让他去攻打齐国,韩信率军来平津渡口,收到消息,齐国被郦食其劝降了。

手下就有人对韩信提建议了:刘邦派你攻齐,有派鹂去游说!现在你又没接到停止攻打的命令,鹂一个书生靠一张嘴就收服了齐七十二城,而你带兵几万浩时一年多才打下赵国!难道你还不如一个书生?韩信心中很是不爽,到就乘夜幕的掩护,带兵越过平原偷偷地袭击齐国。

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对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让你活着,若不然的话,我就要烹杀了你!”郦生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我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这样,齐王便烹杀了郦食其,带兵向东逃跑而去。

所以说,郦食其的死,完全是韩信造成的,韩信虽然兵法谋略非常厉害,但是屡次和刘邦交恶,最终下场凄惨,也是因果报应。

刘邦在后来天下大定,分封群臣的时候,非常思念郦食其,郦食其的家人也被刘邦善待。

谢谢大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安息节度使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军队在西域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这就是怛罗斯之战,盛唐天宝十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国在中亚进行的一场战争,题主点名的两唐书、《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当中都有记载。这场战争是大食与唐王朝围绕中亚开展的百年争霸战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也是双方百多年唯一一次面对面的交锋。唐王朝虽然战败,但并未对双方实力变化带来影响,真正为这场百年争霸战划上

  • 三国中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

  • 唐代的西域是如今的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从“西域”词意的不断变化,看唐朝疆域向西的拓展!自古以来“西域”一词,便存在两个地理范畴。广义上说,“西域”涵盖了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狭义上,则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

  • 历史上打通西域的皇帝都有谁?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汉唐时期大半都是通的。元和清两个朝代也没问题,其他时候稍微复杂一点。历史上说的西域,应该是指“敦煌”以西,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而从长安至敦煌间的狭长地带叫“河西走廊”,它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道,打通西域,必先打通河西走廊。第一个打通西域的皇帝是西汉的刘彻(武帝);武帝之前,汉朝因国力赢弱,一直奉

  • 马鞍山的由来?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

  •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兴复汉室”理想追求的幻灭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

  • 现在哪个国家正在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目前叙利亚,伊拉克有战争,是美国联军与极端组织展开战斗。阿富汗与塔利班。巴基斯坦围剿境内塔里班组织。缅甸内战。索马里内战。刚果,政府军对东部图西族地方政府武装。苏丹内战,政府军与地方游击队。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边境发生冲突。世界其它国家正在与病毒作战。美国。因为世界观不同,在帝国全面战争的时代,中国

  • 从土木堡之变到清准战争,卫拉特蒙古为何能一直称霸西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瓦喇和鞑鞑,卫拉特蒙古是这两部的统称。土木堡之变后,瓦喇首领也先病死,瓦喇衰落,卫拉特蒙古也分裂为四部,其中准噶尔部最为强大,而此时的明朝日益衰落,无法与其抗衡,直到清康熙年间,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战役,才彻底将其打垮。导读:其实从北元去国号分裂为鞑靼和瓦剌开始,瓦剌就分布在

  • 赤壁之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

  • 三国中赤壁之战除了以少胜多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故事中魏居北方不善水战,蒋干盗书操中离间计误斩水师降将蔡瑁张允二人,又遭庞统假投曹唆使铁索连环舟,周瑜打黄盖巧使苦肉计假意投魏,为火攻谋取了决胜的先机,吴蜀联手孔明巧借东风等精彩片段,还不如说吴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关键原因。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个,当然还是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