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怛罗斯之战,盛唐天宝十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国在中亚进行的一场战争,题主点名的两唐书、《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当中都有记载。
这场战争是大食与唐王朝围绕中亚开展的百年争霸战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也是双方百多年唯一一次面对面的交锋。唐王朝虽然战败,但并未对双方实力变化带来影响,真正为这场百年争霸战划上句号的是安史之乱。
唐王朝与大食在中亚的争夺从李世民时期就已经开始当时波斯萨珊王朝正在受大食与西突厥的两面夹攻,波斯派遣使者到长安向李世民寻求合作。李世民就在贞观年间开始了西域攻略,压制了西突厥,为波斯解除了一路威胁。但大食实在是强大,波斯无力抵抗,国都被占领,国土大部沦丧,波斯萨珊王朝末代皇帝逃亡路上被杀。
唐高宗李治时期唐王朝支持波斯复国运动,但被吐蕃入侵打断波斯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逃亡长安,在长安建立流亡政府。大食这时也与唐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李治并未答应大食对中亚地区的领土要求,册封了波斯王,旗帜鲜明的支持波斯复国运动,并在中亚和原波斯故地设置了十六个羁縻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统合中亚各势力共同对抗大食。
大食一方面加紧了对波斯残余和十六州都督府中最强大的吐火罗的进攻,一方面联系了吐蕃。吐蕃在与唐王朝争夺青海吐谷浑胜利之后,又开始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所处位置刚好在唐王朝通往吐火罗、波斯的交通要道上,战乱一起,唐王朝对波斯复国运动的支持就无法操作。于是,中亚大部土地归属大食,这也是唐王朝疆域面积最大的时期只维持了短短数年的原因。
(李治时期唐王朝安西都护府,是唐王朝疆域面积最大的一刻)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仍然在持续支持波斯复国运动之后的数十年一直到唐玄宗初期,双方在中亚一直在进行不断地争夺。唐王朝以波斯流亡政府以及吐火罗为代理人,突骑施这只原属西突厥的势力也加入唐王朝一方,共同对抗大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唐王朝本身一直在与吐蕃征战,压制吐蕃保持西域局势的稳定。应该说,这段时间唐王朝总体上是有战略优势的。
怛罗斯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本来唐朝和大食都在避免双方的直接武力冲突,但在高仙芝的决策下,唐军及原属突厥的葛逻禄部共约3万人从安西远征千余里来的怛罗斯城下,与十余万大食军队作战,战斗持续了5天,双方僵持不下。这时,葛逻禄部叛变从唐军身后进攻,唐军于是溃败。
战后唐王朝安西都护府很快恢复了实力,大食也是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东进,双方又重新回到了怛罗斯之战前的形势,好像这场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军队要想远征千万里必须要有稳固的后勤补给通道,并在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无论是唐王朝向西还是大食向东,都已经处在各自国力和后勤补给所能支持的极限,这块地形复杂、势力众多的土地双方都很难舒服的吞下去。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从安西抽调了大批部队回中原,并在吐蕃切断了陇右河西走廊后彻底放弃了西域,处在战略收缩状态的唐王朝自然不会再打中亚的主意,与大食除了海上贸易之外再无交集。而占领西域的吐蕃成了夹在唐王朝、大食和回鹘之间的夹心饼干,并在几方围攻下衰落分裂灭亡。
(我在图文中对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有过长文介绍,可供参考。)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吐蕃、回鹘和大食)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