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都说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三国时期魏国是如何在西南和东南两线同时抵挡吴蜀两国进攻的?

都说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三国时期魏国是如何在西南和东南两线同时抵挡吴蜀两国进攻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67 更新时间:2023/12/18 3:56:59

先来看看曹魏、孙吴以及蜀汉的实力。

曹魏:12个州、87个郡,拥有人口400多万。

孙吴:3个州、32个郡,人口240多万。

蜀汉:一个州、22个郡,总人口90多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控制了汉室,为篡汉建魏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地域以及人脉等资源基础。

孙吴和蜀汉分别占据着部分东南和部分西南,古代农耕时代的南方不比今日工业经济体系下的南方,古代农耕时代,南方多山多水,从军事角度出发,属易守难攻之地,但并非是理想的粮食产地。而中原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所以古代王朝争夺和军阀混战基本都是围绕着中原而逐鹿,因为控制了中原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命脉。

曹魏占据着整个中原,控制着重要的战略咽喉,地域范围广泛,地广人众,兵多粮足,底子厚,经得起频繁战争的消耗。

而实力不济、偏安一隅的孙吴和蜀汉却是经不起长途奔袭和频繁作战的消耗,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要素就是兵和粮,曹魏兵多将广又不缺粮,战略上,进,可蚕食蜀吴;退,则守天下粮仓,战争消耗的恢复能力极强,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和实力。

何止两线,那是四线。

北方的游牧民和东北的公孙度也得算上。

奈何没有卵用。

打个比方说,苏联和德国在二战的大战,德国也曾要求日本从东北出击西伯利亚。

但是有卵用嘛?

苏联远东部队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超越日本关东军,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都是这样,而且关东军还有驻守东北和朝鲜的任务,拿什么去和苏联人打?

想赢苏德战争不如给德国加50个师,都比关东军在远东板载冲锋强。

魏国也是如此。

你们现在想着江南富庶,四川人口密集,广东人过亿。

当时可是三国啊,唐宋才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在那之前,孙权的江南地区,刘备的川蜀地区,都是没什么人的,还得面对从四川-云南-贵州-两广-福建这一串的少数民族。

连诸葛孔明都说“益州疲弊”啊。

虽然三国人口记载一直有争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曹魏比之孙吴和蜀汉的人口至少是两倍的优势。

而且由于中原以外的地区开发不完全,所以耕种面积曹魏的优势更大。

所以无论是粮食还是兵源亦或是人口的增长,曹魏比之其他两国都是绝对优势,所以你看曹丕和曹睿基本没有发动过对蜀吴的大规模攻势,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稳固政权养精蓄锐,天下迟早要一统的。

除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朱元璋在特殊条件下的特例外,我国古代向来是由北而南统一。

所以在曹魏总是表现防御姿态的同时,明明国力弱的蜀吴还要一次次进攻,就是为了在曹魏初立,尚未形成碾压优势的时候寻求渺茫的胜机。

曹操为什么不取西北、西南,而要直接打南边?

曹操的策略是没有错的,需要统一全国最主要的是两样东西:“钱”和“人才”。

西北和西南这两个地域,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烟稀少,而且经济产出(现在叫GDP)低下,花很大的力气去攻占这些荒蛮之地会得不偿失。而中国的南边就不一样了,人口众多,人才聚集。而且农牧业发展非常好,只要攻占了南方地区,不愁“钱粮”和“人才”的储备。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

攻打南方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一定要占领战略要地,像当时的荆州、江夏、柴桑这些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例如攻占了荆州基本上就打通了前往西南蜀地的大门,所以曹操的策略没有问题。

(荆州战略要地)

为啥曹操不取西北、西南,却要直接打南边?

这与曹操最初起兵,有很大关系。曹操之所以好好的典军校尉不当,(董卓又表为骁骑校尉)逃离洛阳,是因为谋刺董卓败露,万不得已。随后举起招兵大旗,起兵陈留。先策划发檄文,号召诸侯共讨董卓,但十七路诸侯联军,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与董卓几次交手,均告失败,好不容易,董卓受挫,逃往长安,诸侯联军却都观望不前,曹操自告奋勇,带上刚组建的民军追击,结果在途中遭遇伏击,被董卓部下、荥阳太守徐荣打得大败。

这时候,以曹操的实力,是不能往西走的,董卓就从那方向来,而且从西凉进京,独霸朝纲,西凉没招惹曹操,已经烧高香了,曹操能自找烦恼、没事寻事?初平三年(192),百万青州黄巾军残部,涌入兖州,杀了任城相郑遂,刺史刘岱欲组织抵抗,兖州济北郡相鲍信,劝说刘岱:如今黄巾势大,百姓震恐,兵无斗志,军缺辎重,只能固守,用钱拉拢,拖延时间,等待救援和机会。刘岱不听,冒险出战,结果失败被杀。鲍信很早就了解曹操,知道这是一个人才,为整个兖州着想,迫于形势,鲍信和州里另一位官员万潜,迎接曹操,进入兖州,接任新的兖州领导--兖州牧。

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青州黄巾百万入兖州,杀任城,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百万,百姓皆震恐……不可敌也……唯以钞略为资……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

兖州(时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东平八个郡)是大州,人口、经济、军力都可圈可点,当时曹操任兖州东郡太守,也就是建安五(200)年,颜良曾攻击、并丧命于此的那个郡,等于自地市级高升至省级。此后,曹操就以兖州为根据地,逐步在兖州发展、壮大。比如,荀、荀攸郭嘉刘晔、典韦等,都是在兖州时,投靠曹操的。收编、改造三十万青州黄巾,编成著名的“青州军”,也是在兖州的大动作。直到后来,曹操派曹洪,西迎东归的汉献帝,才逐步转移,进入中原。

曹操具备一定实力之后,最大麻烦不是西北的凉州、西南的益州,而是吕布、袁术、以及雄踞北方的袁绍,潜在的刘备等等。其实,曹操对付南方的刘表(刘备)孙权,应该属于后期,并非一心打南方。曹操抓住机会,先敷衍应付住袁绍;联合刘备,灭掉近在咫尺的吕布;接着以皇帝名义,联结刘备、孙策,打残、灭掉袁术;腾出手来,用几年时间,逐步灭掉袁绍残余。这期间,抽空北征乌桓,彻底打垮尚处襁褓的刘备;曹操也不是没打西北、西南,只是不可能同时多方向出击。

究竟是南征、还是北伐,是西击、或者东战?要按当时急迫程度,不能想当然。曹操战马超,定汉中、平张鲁,就是打西北,战西南嘛!曹操一生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不得空闲,具体先对付那一个,需要根据实际,先急后缓,逐步解决,这些都是时势所迫,不是和平时期,能预先排一个顺序,时间表,因为不确定性太大,那么作是浪费精力的无用功,是纸上谈兵,没意义。当然,更不是曹操不重视西北、西南,是顾不过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华不振的2个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

  • 日本学者为什么说临汾洪洞大槐树只是个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说实话,我看到这样的问题很想爆粗口,我们中国的历史,自己都不知道了,到由外国人,而且是日本人来说三道四,真是可笑至极。从明代开始的大槐树移民,前后有18次,这些都是历史史实,许多移民后裔都有家谱记载,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后裔回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这个问题有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日本人别有用心。关注我看看

  • 古代世界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 如何看待古代战争与征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主要是民族之间的战争,战争的重点是土地、人口、资源掠夺。而民族对民族的人口、土地掠夺,必然伴随征服。只有征服,才能实现土地、人口和资源的掠夺。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在古代,华夏民族的血液中就淌着对小家和睦(家庭),大家统一(国家)的渴望。1840年鸦片战争以

  • 苏联在1941年苏德爆发全面战争前,都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斯大林对世界局势有着清晰的判断,早在1926年他就断言会有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1934年在联公布中央会议上,他又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危险,苏联在建国以后把发展重工业放在优先位置,并且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就将半数重工业资金用于东部地区,大量与国防关联的工厂迁移到喀山以东,这对后来的战

  • 世界近代史一战及二战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巴顿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1885.11.11~1945.12.21)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雷克维尼亚德一殷商世家。1903年进入弗吉尼亚军校。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较差,留级一年。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 中国历史上以一人胜多的经典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三场惊世骇俗的战役!以一当十堪称奇迹!一、淝水之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

  • 为什么争夺汉中的战役都集中在阳平关,而没有发生南郑攻防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奇怪,南郑本就是在汉中,曾是汉中的中心,外敌入侵争夺汉中……怎么能在汉中打攻防战呢?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平原,南郑在汉中平原之中。(下图可以清晰看清汉中南郑与阳平关的地理位置)汉中境内南郑区域,先后被秦国和蜀国轮换占有。东汉建武元年,郡县改迁后,南郑是汉中的中心汉中因汉

  • 世界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到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历史,属于世界近代史。这是一个封建主义日趋衰败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猖獗,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曾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其中不少战争严重影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比较著名的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英马(印度马

  • 善于骑射的匈奴人,为何会被霍去病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勇冠三军的霍去病面前,匈奴人的骑射简直是个笑话。勇冠三军的霍去病霍去病是一个有能力又有魄力的人,他刚参军便立下了大功一件。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才18岁,当时汉武帝派卫青率领大军征伐匈奴,同时让卫青提携、培养下霍去病这个自家晚辈。那是霍去病第一次上战场,卫青不可能让他当个小兵,但是让他统帅一路人马

  • 抗战一百周年简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