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著名的“七年战争”能称得上世界大战吗?

著名的“七年战争”能称得上世界大战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1/19 18:55:10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历史上的七年战争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世界大战。下面就由黎塞留的野望来为诸位慢慢解释一番吧(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出,勿喷)

谈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世界大战。说的通俗点就是各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世界大战。同时也要有对立的阵营。而且还要有其他大洲的大国卷入,并且除南极洲外其他有人类明的大洲都有国家卷入才行。针对最后这句我就拿第一次世界大战七年战争做个对比吧。因为很多人质疑七年战争是不是世界大战就是拿一战说事的。

一战事实上直到1917年美国、日本、中国、等来自不同大洲的国家卷入后才符合世界大战。可即便这样连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至30年代仍被很多人称之为“大战”或“欧战”(欧洲学术界至今都有不少学者特别是英国学术界有很多都质疑)。连一战都被质疑是不是了,就更不要说七年战争没被公认为世界大战了。

我们再看看七年战争吧,七年战争也有对立的阵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VS法国、俄国、神圣罗马帝国。顺带还有欧洲一些中小国家和美洲及印度的势力而且战场范围涉及欧洲、北美、加勒比海、菲律宾、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乍一看七年战争好像还蛮符合世界大战的标准。连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都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结合我上面所述再仔细一看呢,七年战争就离世界大战稍欠火候了。有人可能会说沙俄在此期间在东方支持睦尔撒纳为光复准噶尔汗位降而复叛的事。这样有了清朝的加入不就可以算了吗?然而这纯属牵强附会。清朝加入了哪个阵营?英国和普鲁士、法国、神罗恐怕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清朝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是为了剿灭阿睦尔撒纳的势力(准噶尔的问题早在1690年就是令清朝头疼的问题之一,而且清朝和沙俄之间此时也并未在交战状态),哪里想过要介入七年战争?

我放一被不少人认为是七年战争的全球形势图

我再放一张曾被质疑是不是世界大战的一战在全球的对立阵营

通过两张图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七年战争和一战的相似之处就在于起初这是欧洲列强之间的争霸大战。然而不同之处在于随着1917年美国、日本当时的大国还有其他国家的加入一战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也正是1917年的战争扩大才使一战有资格进入世界大战的范畴。而七年战争则不属于。

最后我再补充一句。最标准的世界大战可以参考二战,然后结合我上面所述再拿七年战争和二战作对比(不用比战场范围,因为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波及范围比七年战争还大),你会发现二战轴心国除了德国和意大利还有亚洲的日本。然后反法西斯阵营除了欧洲的英国、法国(包括自由法国)、USSR这样的大国外还有美洲的美国、亚洲的中国。而且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国家参与。故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二战也达到了他的巅峰。这样一看七年战争只能算欧战。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之前也有读者私信问过子渊,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是什么样的标准和定义。如果是广义上的世界大战,那“七年战争”绝对算,毕竟连丘吉尔都评价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然而从严格的定义上来讲,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七年战争”中除易洛魁联盟和被沙俄拉下水的清朝外,其参战国均为欧洲国家,所以这只能算是一场“洲际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详细信息,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1756年5月15日,英国法国宣战,“英法七年战争”就此爆发。同年8月,普鲁士国腓特烈二世出兵援英,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从英法两国扩大到几乎整个欧洲交战双方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沙俄、奥地利同盟。此外,汉诺威与葡萄牙为英普盟友,西班牙、萨克森与瑞典则加入了后一阵营。战争进行到后期,甚至连北美洲的易洛魁联盟都被迫卷入。

▲“七年战争”时的欧洲地图

为惩罚不宣而战的普鲁士,欧洲各国次年在第二次凡尔赛盟约中约定将共抗普鲁士。正面战场的奥地利派出13万大军,俄国有远征军8万,法国第一军6万、第二军5万,瑞典2万,其余奥地利附庸国也派遣了6万兵力。

在完成了征服萨克森的目标之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将目标瞄准了布拉格。这座城市位处维尔他瓦河畔,拥有肥沃土地和15万人口,同时也是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倘若普鲁士军能够夺取布拉格,无疑异味着斩断了奥地利对北方的进军路线,并打开了通往维也纳的大门。围绕着这座城市,交战双方反复拉锯。1757年5月6日,“七年战争”中的布拉格战役,普鲁士大败奥地利。

▲易洛魁联盟士兵

对于这场范围空前的战争,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为此许多人甚至将此战视作“名副其实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在后世学者看来,尽管这次战争对18世纪后期的世界格局有着深远影响,但却不能被认定为“世界大战”。事实上,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七年战争”中除易洛魁联盟和被沙俄拉下水的清朝外,其余参战国均为欧洲国家,而且易洛魁只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清朝也只是间接参战,所以这只能算是一场“洲际战争”。准确地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洲际战争”。

不过对欧洲各国而言,这场大小会战超过30余次的“洲际战争”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造成的深远影响,绝不亚于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最大赢家英国。在“七年战争”之前,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和军事实力已有长足发展,具备了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宣战后,英国秘密联络普鲁士以牵制法国陆军兵力,自己则充分发挥海上优势,不断对法国沿海要地和海外殖民地发动突袭。

▲签订《巴黎和约》的凡尔赛宫

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在《巴黎和约》中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还从整个印度撤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才得以只保留其中5个市镇。就这样,英国成为当之无愧的殖民地霸主,“日不落帝国”初具雏形。不过有得必有失,由于战争耗费过大,英国便将其转嫁于北美殖民地,结果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七年战争”结束13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法国路易十四雕像

反观法国,《巴黎和约》的签订不仅令其失去了众多海外殖民地,而且完全丧失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所取得的霸主地位。早在路易十五继位后,法国国力就日渐衰落,“七年战争”中因被英国海军切断同其殖民地的联系,在各殖民地的战斗都孤立无援,而陆战方面又面临着强敌普鲁士的步步紧逼,加上沙俄倒戈和奥地利撤兵,法国输得一塌糊涂,毫无翻盘的可能。

作为英国的头号盟国,普鲁士在这次战争中夺取了大量土地,国力及威望空前提高,一跃成为欧洲新兴强国,国王腓特烈二世也因此获得“军事天才”“大帝”等称号。然而由于英国主要兵力都放在海外,普鲁士不得不同时面对法、俄、奥三国兵力,付出了极大代价,战后国内几乎沦为一片废墟。虽然腓特烈拼尽全力进行重建,但勉强崛起的普鲁士仍距英、法、奥、俄等“老牌强国”存在明显差距,只是好于瑞典、西班牙等国,因此又被后世称作“半个列强”。

▲腓特烈二世画像

在这场战争中,奥地利一直致力于从普鲁士手中收复西里西亚,但始终未能如愿。同时,由于沙俄的倒戈和法国的疲惫不堪,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里西娅不得宣布撤兵。而在俄国,刚继承王位不久的彼得三世由于临时倒戈,在奥、法两国引起一片骂声,但却因此大大改善与普鲁士的关系。一个月后,皇后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罢黜了这位不守信义的前沙皇,登基为女皇,并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

▲叶卡捷琳娜二世剧照

总体而言,“七年战争”是欧洲各国为争夺海外殖民地与区域霸权而引发的战争。虽然战争暂时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保证了此后数年的相对稳定,但各国心怀鬼胎仍是不争的事实英国加快了海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法国依然视英国为世仇,奥普两国矛盾日益尖锐,沙俄则趁机向西扩张。可以说,“七年战争”并不是列强争霸的结束,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世界战争史》《七年战争》《欧洲国际体系中的霸权与均势》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抗倭名将俞大猷战功赫赫,为何有人说名声却不如戚继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俞大猷与戚继光齐名,并称抗倭“俞龙戚虎”。只是俞大猷为人低调,军功被人冒领,运气比稍晚的戚继光差了不少。关键是朝廷被奸臣把持、皇帝比较昏庸。和平时间长了,有了战事军功,自然新鲜,每个人都想染指、分一杯羹!戚继光出现较晚,新鲜劲过了,朝廷把关也规范了。按说俞大猷军功绝不比戚继光差,甚至更高。否则,俞龙

  • 古代打仗时,和敌人穿一样的衣服,冲到一块,会是什么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概率不会发生敌我不分的情况。第一是看面貌。因为即使是大兵团作战,每一个士兵对自己所在的战斗小组,情况是熟悉的。士兵冲锋任何时候都是有组织的,和周围的战友一起冲锋。不会在冲锋时,周围都是陌生人。除非建制整体打乱,否则对方的士兵冲过来,就算穿的衣服一样,还是会辨认出来。这是第一点。其次听口音,古代的军

  • 有一部日本动画片讲的是主角几个有不同的属性,有火,有水,还有一个日本和尚引导他们。是和日本古代的一个魔王打,主角还有他们的铠甲求着是什么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魔神坛斗士[简介]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时代。罪恶的势力在世界上横行霸道,在人民要求和平和拯救的祈祷声中,一位神斗士出现了。据传说,这位斗士身穿金光闪闪的盔甲,他将恶魔们赶了出去。然而,恶魔们又卷土重来,企图建立起庞大的仇恨王国。他们发动了一场战争,企图控制人类世界。他们利用各自的魔力

  • 古代动不动十万大军,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好多数十万大军,人数都有水分。比如十万大军,这十万是纯作战部队吗?要知道在古代可怕的后勤保障体系下,光补给线上的粮食损耗就是笔大开销。所以这十万大军是否是作战人员与后勤人员及其他乱七八糟人员的总和?古代军队常有三种人:战兵,辅兵,民壮。然而处于各种目的,统帅常常把不作战的辅兵,民壮都算在内。即便真有

  • 现代战争中有水攻吗?战果如何?有哪些出名的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有,不过可能会让人不舒服,因为被水攻的是咱们。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突击高平时,遇到过越军施放的水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79年2月17日,42军以126师配属陆军第43军坦克团,对敌东溪地区进行穿插。这个东溪的东北方就是海拔701米的靠松山,地形崎岖,林木茂密,一派穷山恶水。当时侦查的信息

  • 中国古代第一个实际管辖西藏的朝代是怎样的神操作?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吧。蒙古对西藏的经略是从1235年阔端征蜀战争开始的。阔端首先招降原任金熙河节度使的土波思乌斯藏掇族人赵阿哥潘,承制授为叠州安抚使。1236年复由按竺迩召致吐蕃酋长勘迤孟伽等十族,皆赐以银符。1239年,阔端遣将军多达那带领人马深人西藏,一直推进到热振寺与杰拉康寺,对这里造成很大的破坏。多达那旋

  • 历史上南方有没有闹过饥荒?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范围内任何一条河流,不论它有多大都干枯过。所以中国的长江中间有一条石梁,上面刻的有一些人雕刻出来的图案以及文字。可以见到这些文字和图案的时候,就是长江枯水期。枯水期就是接近于整条河干枯的时候了。河流的干枯就是天大旱的时候,天大旱就是闹饥荒的时候。其实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南方就干旱过。当时虽然已经

  •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知州、知府和知县被同时定为正式官职的就只有在明清两朝,所以这里的比较就以明清为准,而不考虑其他的朝代。那么在明清时期这三者到底有何区别呢?这里听我澳古君为大家详细道来。知府“知府”二字最早出自唐朝,当然那个时候并不是叫知府,而是叫“知府事”。《旧唐书.卷四十八》记载“武德初,因隋置牧,以亲王为之。或

  • 崖山海战是否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涯山之后,再无中华。涯山位于现在的广东省江门市,临近珠海。南宋战败后,皇室家族逃到江门,住了三年多。当时有三十多万人。元朝军队后来发现后,以八万水军对二十多万南宋军队,全胜。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自次彻底灭亡。现在珠海市井岸区南门村还有赵氏宗祠,陆氏宗祠,文氏宗祠。陆氏就是陆秀夫的后

  • 在《师傅》这部电影里,最后的高超巷战他是把那些大师都杀了吗?几下就倒下不动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没杀,但别看只是几下,陈识(廖凡)打昏了几个,流血了几个。《师父》里面的武打,才是真的中国功夫,没有“成龙式”武打那样纷繁复杂的花巧,都是一招一式皆有要人命的目的。徐浩峰导演的这部《师父》其实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他把真实的中国武术,包含咏春的拳脚跟武器(六点半棍和八斩刀),八卦掌等等,天津武行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