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沙场征战的死亡率有多高?

古代沙场征战的死亡率有多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31 更新时间:2023/12/21 5:42:51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起来的是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凉州词》记得那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首先说,中国古代的战争是非常多的。而和平时期却非常少。我们先把中国历史上较长的和平时间梳理一下。除了原始社会无法确切考据外,西汉文景之治有40年左右没打仗,汉武帝北却匈奴后50年没打仗,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约55年没打仗(综合国力超强),共和国成立自对越自卫反击战到现在约30多年没打仗。可见,纵观历史长河,和平是个稀罕物,战争是常态。

接下来,咱们说说古代战争死亡率的问题。古代主要是冷兵器时代(火药没能在战争中广泛应用)。短兵相接是主要的作战方式。

由于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很发达,武器也很精良,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战争的死亡率。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到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长达1362年共16朝的历史。在多达300多卷,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中,有约80%的内容都和战争有关,可见开头所说的和平年代是多么的稀有。

书中有很多详细的交战数据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例证。经常有两军交战战士伤亡过半的描述。古代医疗水平有限,重伤几乎等同死亡。所以一场仗下来死亡一半士兵的事是常有的。

西汉攻打西域,由于山高路远,回来的士兵不足五分之一,可见80%的死亡率在古代战争中也是常有的。甚至是全军覆灭也是有的。

我们国家是是农业国家,古代军民分的不太清楚。一直就是和平百姓战时兵,所以改朝换代战乱征伐之后人口都会锐减,这也是为啥每个新的朝代的前几个皇帝都主张休养生息、鼓励生育、开垦土地、降低赋税的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战争很多,死亡率很高。历朝历代,我们对战争都有太多体验,和平来之不易。

说要古代战争,多说一句。现代战争更加残酷,特别是核武器诞生以后。而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战争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发展自己,壮大国力才能让国家远离战争,减少伤亡。愿我辈砥砺奋进,助中华伟大复兴!

《资质通鉴》里八成内容都在打仗,我觉得数据可以借鉴。经常有两军交战,士卒死伤过半的描述。古代医疗条件差,重伤根本救不回来。所以士兵中50%的死亡率是常有的。

西汉二师将军讨伐西域,回师剩不到20%。这样的事件也很多。因此80%的死亡率也不少。

其他全军尽灭,或者投降被全军扑杀的也出现过几例。100%也有。

补充兵员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在辖区内强制征兵,一个是农民主动参军。主动参军也不少,因为战乱年代没法耕作,在家只能等死,参军反而是条活路。

古代军民界限没那么清晰,战乱时差不多全民皆兵。算上死于动乱的百姓,一场战争后人口基本只剩前朝的三四成(好像极端还有剩不到10%的),所以每个新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鼓励生育和种田!

为什么唐朝前期这么推崇对外战争,而明朝、宋朝一直采取守势?

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因为唐朝也并不喜欢对外战争,可以说中原王朝自地域和权力确定以来,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片固定的土地以外,对其他的地方都不大感兴趣。

理由很简单啊,除此以外的蛮荒之地(是的,我们称之为蛮荒之地),不仅种不了什么粮食,也不是非常适合人居住,你要扩展还得派人去打,你要镇守也得派驻军队吧,这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这些土地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当然在玉米、番薯、土豆这三样神一般的植物在明末传入东亚以前至少是这样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能看到我们祖先的领土一点点扩大呢?而且到了唐朝甚至直接搞到了中亚地区。因为唐朝人的逻辑很简单,为了保卫长安必须占领河西呀,可是河西过去一片平原,那就把青海拿下来吧,青海拿下来之后,怎么办呢?西藏和新疆成为了帝国最为头疼和担心的地方了,反正有的是国力,那就一块拿下来吧,于是帝国的兵力就不断向外延伸……为此,唐代名将郭远振就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跟吐蕃大相论钦陵曾商议你放弃青海,我就不打西域,让青海作为地缘政治的缓冲区。可惜当时论钦陵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这句话,于是唐朝又多了一块土地……而我们再去说宋明两朝,谁说宋朝一直采取守势了,从北宋到南宋,宋朝每任皇帝心心念念的就是燕云十六州。可惜没办法啊,零零碎碎打了快百年了都打不过人家啊,人家又答应不会因为燕云十六州趁机打我们,如果不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都城东京和临安(拱卫京师),谁想要这毛都不长的燕云十六州啊。于是宋朝就愉快的决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而明朝也一样,天子守国门,再往外,没意义了,都是自己的属臣,别人孝敬进贡总比去打别人花钱好(没毛病)。

所以其实我们看到,自从汉代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人便从来不善于说去主动侵略别人,就是不会说去掠夺别人的资源。而我们地界这么一块一块大起来,其实无非都是为了保护两条母亲河罢了。

隋末战乱持续七八年就建立了唐朝,因此国力民生元气恢复是比较快的,大唐李家夺得天下时间是比较迅速的,这样的情况下国力资本就比较兴盛的快一些。大唐李世民采取的对外进攻方式反而成为了最好的防守方式,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有国力、军力、民力等资本支撑,有条件以攻代守。

元末战乱持续了二十多年,朱元璋夺得天下历经将近三十年,坐上皇帝之后还在继续消灭其他势力残余威胁。国家经历战乱的摧毁比较严重,民生民力需要恢复元气,国力资本需要积蓄;这样的条件下是没有对外举行大举扩展进攻的,只能是采取一定范围内的防守之势。

而宋朝建立之前的战乱时期更是长,自唐朝末期到宋建立历经了五代十国,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分裂局面达到五十多年,整个国家意识形态、民生国力都非常弱化了;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可以说并没完全统一天下,从地盘、国力、民力民生等,他都没有持续发动进攻统一天下的实力,所以,只能局限在一定势力范围之内,能采取守势自保就不错了。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国力资本、民生民力这些内在实力才是决定军事行动的根本;外围其他国家的国家实力也有很大关系。(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上异族入侵时坚决抗击的英雄都是谁,他们有什么英勇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题主所提的抗辽英雄,对应的朝代是北宋时期,最出名的抗辽英雄当然是杨业一家子,有杨业,子杨延昭、杨延玉,孙杨文广等。杨业原本是北汉将领,能征惯战而闻名,被宋太宗赵光义降服归顺,早在北汉时期,杨业带着儿子们南抵宋军,北御辽军,归宋后驻兵代州,专门负责抵抗辽兵收复失地的重任,杨业和杨延玉战死后,杨延昭继续

  • 为什么中国谍战片和战争片里面都有男女爱情情节呢?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互相掩护要看是哪个年代拍的谍战片和战争片,50-80年代拍的基本没有男女爱情情节,这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制片人保守,是那个时代的制片人非常有职业操守,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历史。而且他们很多人也切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性,主人公稍不谨慎就被乱枪打死了,哪里还有精力谈情说爱?况且战争年代大多发生在

  • 著名的“七年战争”能称得上世界大战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历史上的七年战争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世界大战。下面就由黎塞留的野望来为诸位慢慢解释一番吧(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出,勿喷)谈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世界大战。说的通俗点就是各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世界大战。同时也要有对立的阵营。而且还要有其他大洲的大国卷入,并且除南极

  • 抗倭名将俞大猷战功赫赫,为何有人说名声却不如戚继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俞大猷与戚继光齐名,并称抗倭“俞龙戚虎”。只是俞大猷为人低调,军功被人冒领,运气比稍晚的戚继光差了不少。关键是朝廷被奸臣把持、皇帝比较昏庸。和平时间长了,有了战事军功,自然新鲜,每个人都想染指、分一杯羹!戚继光出现较晚,新鲜劲过了,朝廷把关也规范了。按说俞大猷军功绝不比戚继光差,甚至更高。否则,俞龙

  • 古代打仗时,和敌人穿一样的衣服,冲到一块,会是什么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概率不会发生敌我不分的情况。第一是看面貌。因为即使是大兵团作战,每一个士兵对自己所在的战斗小组,情况是熟悉的。士兵冲锋任何时候都是有组织的,和周围的战友一起冲锋。不会在冲锋时,周围都是陌生人。除非建制整体打乱,否则对方的士兵冲过来,就算穿的衣服一样,还是会辨认出来。这是第一点。其次听口音,古代的军

  • 有一部日本动画片讲的是主角几个有不同的属性,有火,有水,还有一个日本和尚引导他们。是和日本古代的一个魔王打,主角还有他们的铠甲求着是什么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魔神坛斗士[简介]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时代。罪恶的势力在世界上横行霸道,在人民要求和平和拯救的祈祷声中,一位神斗士出现了。据传说,这位斗士身穿金光闪闪的盔甲,他将恶魔们赶了出去。然而,恶魔们又卷土重来,企图建立起庞大的仇恨王国。他们发动了一场战争,企图控制人类世界。他们利用各自的魔力

  • 古代动不动十万大军,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好多数十万大军,人数都有水分。比如十万大军,这十万是纯作战部队吗?要知道在古代可怕的后勤保障体系下,光补给线上的粮食损耗就是笔大开销。所以这十万大军是否是作战人员与后勤人员及其他乱七八糟人员的总和?古代军队常有三种人:战兵,辅兵,民壮。然而处于各种目的,统帅常常把不作战的辅兵,民壮都算在内。即便真有

  • 现代战争中有水攻吗?战果如何?有哪些出名的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有,不过可能会让人不舒服,因为被水攻的是咱们。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突击高平时,遇到过越军施放的水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79年2月17日,42军以126师配属陆军第43军坦克团,对敌东溪地区进行穿插。这个东溪的东北方就是海拔701米的靠松山,地形崎岖,林木茂密,一派穷山恶水。当时侦查的信息

  • 中国古代第一个实际管辖西藏的朝代是怎样的神操作?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吧。蒙古对西藏的经略是从1235年阔端征蜀战争开始的。阔端首先招降原任金熙河节度使的土波思乌斯藏掇族人赵阿哥潘,承制授为叠州安抚使。1236年复由按竺迩召致吐蕃酋长勘迤孟伽等十族,皆赐以银符。1239年,阔端遣将军多达那带领人马深人西藏,一直推进到热振寺与杰拉康寺,对这里造成很大的破坏。多达那旋

  • 历史上南方有没有闹过饥荒?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范围内任何一条河流,不论它有多大都干枯过。所以中国的长江中间有一条石梁,上面刻的有一些人雕刻出来的图案以及文字。可以见到这些文字和图案的时候,就是长江枯水期。枯水期就是接近于整条河干枯的时候了。河流的干枯就是天大旱的时候,天大旱就是闹饥荒的时候。其实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南方就干旱过。当时虽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