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最强大的两大超级大国就是德国和苏联。而波兰的地理位置恰好就夹在这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按理来说,波兰应该小心翼翼谨慎处理与两大超级强国的关系。事实上,波兰却始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心态和客观实力,成为了二战被德国第一个从世界地图上抹去的国家。
波兰与德国的“历史”矛盾难以调和。波兰拥有的疆界是当时德国不能接受的,同样德国的部分疆界也是波兰存有幻想的。当时德国拥有着前普鲁士领土波兹南(波森)和波莫瑞(“波兰走廊”),而波兰人民想要在波兰国旗之下重新取得政治上的统一,就需要将这些疆域划归到自身。除此之外,除非将前普鲁士领土但泽在政治上和德国分开,否则重新统一的波兰就不可能拥有通向海上的有效通道。对于这些重大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波兰都没有机会跟德国达成协议。而波兰为了自身利益,绝不会轻易放弃争取的机会。而站在德国的立场角度来看,以上任何一个问题上都绝无可能与波兰妥协。自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后,德国第一次使柏林周围、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地方和东普鲁士的外围飞地连成一片。德国不但不可能将这些地方归还波兰,甚至还有更大的野心,因为德国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匹配更大的权益和领土。关于这个“历史”问题,波兰与德国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波兰是二战前唯一不惧怕德国的周边国家。作为二战主要发起者,德国的实力毋庸置疑。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后,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突飞猛进,一跃崛起为欧洲第一强国。就连老牌欧洲强国英国都畏惧三分,不得不联合法国共同对抗。经历了一战后,英法等国吃尽了德国的苦头,元气大伤,对于德国的强大都心存畏惧,不愿意再轻易招惹德国。
而作为德国邻国之一的波兰,虽然对于德国的强大也看在眼里,却依然有着绝对的自信和野心。在历史上,波兰也曾辉煌过,也曾经是欧洲第一大国,一直有着复兴重现当年的大国梦。为了这个大国梦,波兰可谓到处煽风点火、惹事生非,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十分僵硬。这种不能客观认清现实的心态以及对于自身实力的过于高估让波兰成为了“无知者无畏”的典型。
波兰“与虎谋皮”反被虎吞。因为波兰对外的外交政策,使得它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僵硬,尤其是与强国苏联之间。在希特勒上台后,面对德国对于波兰的威胁,波兰在1932年7月和苏联签了《互不侵犯条约》,为期三年。并且在1934年2月,还和苏联续签10年的《波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前一个月,波兰和德国签订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表面上波兰与德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使得波兰处在一个十分安全的位置。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德国使用的计谋。除了麻痹波兰对于德国的防范,还可以挑拨离间当时波兰与法国间的友好关系。对于波兰,德国从来没有失去过吞并瓜分的野心。而波兰与法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德国对波兰动手必须顾虑的。同时,德国为了防范对波兰动手时苏联会有所阻碍,多次在背后摸黑苏联形象,令得原本波兰和苏联之间脆弱的关系变得不堪一击。波兰就是如此的可笑,一步步吃下了德国的糖衣炮弹,幻想着重现大国风采的那一刻。
波兰还幻想和德国一起瓜分别国的土地。比如德国准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波兰就觉得可以趁机扩大地盘。面对德国不断发动的战争,英国、法国准备联手苏联和波兰共同对抗德国。然而此时做着春秋大梦的波兰怎么可能听得进别国的建议,依然坚信德国这条大腿。很大意义上,欧洲没有形成反德联盟,波兰需要负很大的责任。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定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瓜分了波兰,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及桑河一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占领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到反应过来时已经成为了德国的战利品。
二战前的波兰早在一战之前,波兰就先后在1772年、1793年、1795年遭到普鲁士、奥匈帝国、沙俄帝国所瓜分灭国。一直到一战结束后,波兰才有重新复国恢复独立。
按照道理来讲,被屡次瓜分的波兰,应该学会如何存活于大国之间。但一战后重新得以复国的波兰依旧和从前一样,对待周边国家如同死敌,一副波兰是战斗民族,从来不曾低头的模样。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瓜分,而刚刚复国的波兰瞬间站到了英法旁边,参与了对德国的制裁,多次无理和蛮横的行为让德意志人民极为恼怒。
惹恼了德国还不算,连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波兰也不放在眼里,对于领土争议,波兰选择了用尖刀去解决外交矛盾。被苏德夹在中间的波兰在外交上视苏德为死敌,并且与其余邻国关系也极度紧张,常有剑拔弩张之态。在外交上波兰呈现的状态时四面树敌,而在内政上波兰则更为奇葩。
明明是一个屡遭瓜分的国家,但在二战前却始终想站在瓜分者角色,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1938年有一个著名的事件,英法在慕尼黑与纳粹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原本这里面没有波兰什么事,但波兰却坚持称波兰族对特青地区享有和苏台德地区同等的权利,波兰的意思非常明显,德国能够占领苏台德,那么波兰应该以同样的理由得到特青。波兰这种拙劣和令人恶心的吃相不止招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厌恶,甚至还遭到了英法等国的指责。
法国人形容波兰为战场上的食尸鬼,它们在战场上爬来爬去,只为了咬死战场上的伤员,并且这些伤员曾还是它们的盟友。
而捷克斯洛伐克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此时所面临的一切,不久后将是波兰的结局。
波兰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特青地区后,显得极为得意。当然,面对德国的壮大,波兰也感受到了战争即将到来的威胁。
可波兰依旧我行我素,在德国提出收回但泽通道时,波兰的反应极其强烈。
波兰公开表示,如果德国企图入侵波兰,那么波兰将会让德国尝到血的味道。
尽管此时波兰和德国的国家体量级存在极大的差距,但由于波兰一直致力于发展和英法的关系,并且认为一旦自己遭到德国入侵,英法会不留余力的帮助自己击垮德国,从而在外交上对德国及其强硬。
不过让波兰没有想到的是,当德国正式实施对波兰的入侵计划时,波兰的百万大军根本无法抵挡德军的闪电战,而英法的战前许诺此时也成为了泡影。
二战前的德国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二战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两个国家。作为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德国在二战中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德国在美苏英三大强国的联合围攻下战败。很多人对德国人的战败一直耿耿于怀,认为美国人胜之不武,德国的实力不比美国逊色多少,如果单挑,德国未必会输给美国。那么二战时德国和美国的实力相差多大?一般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实力远远超过德国,实际上,二战时德国的实力不比美国差多少。二战时,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都是非常发达的地区,又间接控制着西班牙、意大利、维希法国等国家和他们辽阔的殖民地,还得到了土耳其、瑞典、瑞士、阿根廷等国家的支持,其实力丝毫不比美国逊色。在美国没有参战前,德国以一敌二,单挑英国和苏联丝毫不落下风。如果换成美国来对付英国和苏联,未必会比德国轻松。即使美国参战后,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联合围攻德国,仍然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干掉德国,德国的实力可见一斑。
在工业时代,工业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从工业实力来看,德国的工业也并不逊色于美国。二战前,德国已经是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第一经济体,实力仅次于美国。二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法国、捷克、比利时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是著名的工业强国,工业水平很高,产能也很强,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以法国为例,二战前法国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4.3%。但实际上,法国的工业产能约占世界总额的8%。法国工业产值低只是受大萧条影响,法国开工率不足,如果开足马力,法国的工业产值能增加一倍。二战前,德国的工业产值就占到世界总份额的13.2%,如果加上法国、捷克、比利时等国家的产能,其工业产能接近世界总产能的30%,与美国不相上下,其实力不比美国弱。如果二战中,德国有美国那样的环境,安心发展生产,其产能未必比美国差。德国后期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英的轰炸摧毁了德国的矿山和工厂,大大降低了德国的工业产能。如果德国没有遭到轰炸,苏联想把德国赶出本土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从军事力量来看,德国军事力量也不比美国差。二战前,德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一个回合就被德国干掉了,德国的闪电战所向披靡,英国和苏联加起来都不是德国的对手。二战爆发后,德国进入了全面的战争动员状态,其动员能力远远超过美国。二战中,德国巅峰时期的兵力高达1700万,如果加上伪军和仆从军超过2000万,而二战中美军的兵力不过1050万,仅仅是德国的一半。此外,德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不比美军逊色,德国的整体战力也不比美国差。当然,美国的军工产能比德国强不少,但这并不代表美国就比德国强大。美国比德国强大,主要是因为美国比德国人生产条件更优越,如果战争发生在美国本土,美国未必能成为“民主兵工厂”。此外,德国在科技、作战理念等方面都领先于美国,如果美国和德国接壤,美国很可能一波就被德国干掉了。二战中,德国能和美英苏三大强国打的有声有色,不得不说德国人真厉害。如果换成德国、英国和苏联三国联手围攻美国,美国未必能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