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中真正让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庞统连环计和周郎的火攻吗?

赤壁之战中真正让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庞统连环计和周郎的火攻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4/2/14 8:51:38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更本不在什么庞统设连环计什么的,曹操的军师就这么傻,什么都不懂吗?何况曹操本就是位难得军事家,打仗打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前两条曹操都占且运气极坏。这也是失败原因之一。

赤壁之战主要的是吴国周愉为首的水军,调动了一切可用之兵力,同时有刘备的协助,当时的刘备还没有行成气候,赤壁结束后刘备借了荆州,因当时刘备还无真正的立足之地,后刘备硬是不还,鲁肃单刀赴会讨要荆州,弄得刘备痛哭流涕,后占了益州,东吴偷袭了荆州,关羽亡。

曹操真正失败的原因是天不佑曹,他的大军染上了疾病(传染病)三国志无记载究竟是得的什么病,基本上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在当时这种大规模的传染病根本没有特效药物,加上周愉拼力抵抗,火烧战船,曹操只得让曹仁守营对垒,下令大军撤退,由于北方有乱也需平定,曹操失去了唯一统一国家的机会,当时的造船工业较慢,曹操的身体也走下坡路,若不是这场天灾,曹操怎会轻易放弃这绝佳的机会,当时的刘备还是流寇一样的格调,不足为患,曹操就是这次的失利让三国成鼎立之势,留下终生遗憾,再见!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庞统向不精于水军,导致许多士卒晕船的曹操献上了铁索连环计,随后,诸葛亮借东风,黄盖驾驶火船冲向曹军,最后火烧连营,曹操仓皇逃窜。诸葛亮设坛借东风当然是有悖于自然常理,不过庞统的连环计、周瑜、黄盖用火船进攻都是可以实现的。那么,赤壁之战中真正让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庞统连环计和周郎的火攻吗?

关于赤壁之战的具体情况,在《三国志》中的记载不多,主要见于周瑜的传记,书中说:“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也就是说,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将领和刘备一同迎击曹操,两军在赤壁相遇。

然而,当时曹军已经患了“疾病”,所以刚刚交战,曹操便败退,撤回了长江北岸。这只是初级阶段,随后“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在两军相持的情况下,黄盖提出,曹操的军队船首船尾互相连接,可以用火攻击破。于是他便准备了数十艘战船,在其中填满易燃的薪草,用油脂灌溉浸润,并在外面裹上帘子,插上牙旗,先写了书信给曹操,假装投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计谋实施当天,黄盖驾船向曹军驶去,曹军的士兵们远远看去,都说是黄盖前来投降,于是不做防备。

黄盖将小船们一齐点火放出,当时风力巨大,将岸上、船上都点着了,不久,火光和烟雾弥漫,士兵、战马纷纷被烧死、淹死。损失惨重的曹操只好撤军,固守南郡。陈寿在曹操的传记中记述道:“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大体和周瑜传的记载相同。

此外,根据《江表传》的记载,曹操曾经在给孙权写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按照曹操自己的说法,曹军是因为染上疾病而自己把船烧掉并退兵的,后人们把功劳归于周瑜是错误的。

不过,《江表传》的作者自己也说:“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也就是说周瑜才能过人,所以曹操故意诋毁他,所以这句话的真实性有待怀疑。纵览赤壁之战的经过,大致就是曹军刚到就已经染病,战斗力大减,所以被孙、刘联军轻易击败。

后来,周瑜、黄盖又利用江上的风力和曹军船队排列的失误,采用火计将曹军大败。在这战争期间,并不见庞统的身影,他向曹操提出了连环计的可能性不大,至于火攻,笔者认为黄盖提出并实施计划,他才是居功至伟的那个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战前的预估和战后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48年9月中旬,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之时,粟裕将军就对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进行了筹谋,决心以苏北兵团主力收复当年的根据地中心区淮阴和淮安(两淮),再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攻取海州和连云港(其他部队打援),之后全军转入休整。战役计划亦得到西柏坡的批准。于是两淮的“淮”字和海州的“海”字,组合

  • 简短古代战争故事:白登之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音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

  • 赤壁之战发动战争起因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一旦提起三国历史,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这场战役的。尤其是,罗贯中通过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的生动刻画,使得这场鏖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场赤壁之战,不仅结束了曹操一家独大的局面,终结了他如火如荼的统一趋势,初步

  • 古代战争故事《阪泉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阪泉之战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由黄帝与炎帝对战,最终由黄帝击败炎帝。此传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汉代贾谊《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吕氏春秋·荡兵》也记述云

  • 在中国古时一些阵摆下,只要有人进去就出不来了,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题主问在中国古时一些阵摆下,只要人进去就出不来了,是真的么?我说一下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古时候打仗摆阵我想不过就是两种阵法,一种是活阵,一种是死阵。古时打仗也是有规则的,比兵多将广,比谋略能人使敌人屈服,在比谋略的时候就是比阵法,布阵的方法敌我双方都是一个摆法,是当时有高人出的各种阵法,传授下来的,

  • 历史上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谁胜利的次数更多?有什么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慕慕说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历史上德国与法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谁胜利的次数最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历史,从德国和法国的国史、背景等多个角度来解析。其实,算上德国前身“普鲁士”的话,德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有过两百多个战争,其中,法国比德国胜利的次数稍微多几次。但如果说是大规模的战役

  • 希特勒为什么要发动世界大战,他真的觉得德国能征服全世界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希特勒并没有发动世界大战,他是引发的世界大战。他侵略和世界大战,属于一串连锁效应,一个必然联系。德国属于那种发动了战争,最后无法操控战争,想退出也无法退出,最后深陷战争泥潭,最后拖死在战争中的国家。德国和日本一样,都是开战以后,战争无法操控了,最后死在里面了。希特勒想的是,他要当欧洲老大,那个时代,

  • 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那孙权又何必跟刘备联盟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此时的刘备可以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不拉拢刘备,江夏的刘琦兵力是敌是友?本来兵力不足的孙权还得防备江夏。拉拢了刘备,其实帮助有限,赤壁之战,刘备总投入兵力才2000人,可以说对胜利影响微乎其微。天下大势要想看待一场战役,首先不是看简单的兵力对比,也不是看统帅是谁,而应该先看看天下大势,看看这场

  • 为什么曹操要走赤壁攻打江夏?请从曹操当时的战略和三国时期地理环境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个人考虑过许久,结合一些地图和大师们的分析,我认为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场遭遇战。理由如下。先看一张地图一、曹操想从哪里渡江?古代的长江不像现在一样经过改造和修缮,肯定是湍急凶险的,如果不找到港口,贸然靠岸,就可能会触礁、搁浅,甚至有被伏击的危险,古代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如此。既然

  • 怎么评价三国的赤壁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既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也是一场决定天下大势,国家是否统一的战役。这次战争中东风助阵,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强大的曹操,直接导致了天下三分,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中原大地再次出现分裂的局面。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他真的是输给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