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个人考虑过许久,结合一些地图和大师们的分析,我认为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场遭遇战。理由如下。
先看一张地图
一、曹操想从哪里渡江?
古代的长江不像现在一样经过改造和修缮,肯定是湍急凶险的,如果不找到港口,贸然靠岸,就可能会触礁、搁浅,甚至有被伏击的危险,古代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如此。既然不能随意渡江,那可不可以在对岸的港口停靠呢?也不行,因为就连曹操都知道的港口,对岸的吴国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只会比曹操更清楚,一旦从港口渡江,等待曹操的必然是天罗地网。更重要的是,万一渡到一半,孙刘联军突然杀出,前进不是,后退不是,损失更加严重。
二、假设侥幸渡江之后,怎么运输粮草?
打仗拼的不仅是兵力,更重要的粮草的供给,经历过官渡之战,火烧乌巢险胜袁绍的曹操不会不知道。但是,粮草的供给永远是一条线,而伏兵的设置常常是点,切断这条供给线易如反掌,而且渡江以后,粮草的供给也是要过江的,对于擅长水战的吴国来说,偷袭这些供给船不是难事。
三、曹操这个时间点适合渡江吗?
不适合。一来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必须在荆州水军的操练之下,才具有水战的战斗力,此时与吴国决战,胜算不大。二来当时军中瘟疫盛行,战士们的战斗力又下一节,南方又多瘴疠之气,对水土不服的北方战士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要打仗,也要等瘟疫平息下来以后再说。三来荆州新得,根基未稳。曹操帐下许多谋士,比方说贾诩、程昱、荀等都曾劝说曹操要先安抚荆州百姓,取得信任后再做主张。更何况曹操水战的训练权全在荆州水军身上,如果打仗时他们反水,真可谓是腹背受敌了,更别说曹操自己也不信任荆州水军呢?四来东吴的应战准备比曹操充分得多,曹操10月才打到长坂坡,而东吴早在1月就在赤壁部署了兵力,东吴有着长达9个月的备战时间,甚至可能更长,我觉得刘表一死,孙权就有可能预测到曹操的下一个目标是自己了。总而言之,东吴是以逸待劳,曹操是舟车劳顿,此时决战是兵家大忌。
综上所述,曹操不可能在此时与吴国打仗,更别说发动战争了。但此时有一个大问题出现,就是曹操确实在赤壁吃了一场大败仗,所以,曹操那边肯定出现了让他不得不出兵的情况,那这个情况是什么?
只可能是刘备。曹操一路南下,一直打到荆州,其实就是为了消灭刘备,但是刘备又一次逃出了荆州,这样他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到孙权那里去和孙权结盟,一旦刘备得逞,再想消灭刘备,机会就渺茫了。所以曹操在荆州还没坐热屁股,又带兵去截击刘备了,想在刘备渡江前拦住他。为此曹操甚至特意写了一封威胁信寄给孙权,让他不要管刘备。结果弄巧成拙,反而促成了孙刘的结盟,不得不说,这是曹操的自负造成的失算,小看了孙权,把他当成刘琮。
曹操有一件事没有料到,就是刘备到了荆州后不久就见到了鲁肃,在诸葛亮和鲁肃的劝说,以及孙权的最终拍板下,刘备早就在私下里和东吴达成了共识,而早在1月就驻扎在赤壁附近的东吴军队见到慌忙渡江的刘备,自然就会来迎接。
接下来就是猜测了。前去截击刘备的曹操与吴国军队不期而遇,仓卒之际曹操只得应战。见到打算渡江的刘备军,曹操想在渡江之前将其拦下,但是士兵们不习水战,曹操慌忙之下只能自己下令将战船连起来让将士们暂时适应。老天也是不帮忙,或者是想助刘备一把,刮起了诡异的东南风,观察到了这一点的黄盖向周瑜提议放火烧战船,周瑜同意,曹军毫无防备,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