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中国真能拉出百万大军吗?

古代中国真能拉出百万大军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12 更新时间:2024/1/5 5:17:5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以现代战争来衡量古代,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现代战争的后勤太多了,也太复杂。

别的不说,大家知道,美军维持1个前线士兵1个月最基本的物资供应,要运输多少物资吗?

非战斗期间,只是日常巡逻,每个士兵每月最少耗费1.5吨物资。

战斗期间,即便是轻步兵的物资消耗量,也是会是平时好几倍。

这还是士兵,如果算上重武器,就没边了。

但古代战斗相当原始,物资消耗量有限。

以蒙古西征大军来说,他们只有最低的物资供应,也就是赶着大量牲畜的支援部队、铁匠和医生。

在前线连续作战时,蒙古士兵依靠乳制品、干肉和羽箭、长矛就可以持续作战。

而“大楚兴陈胜王”的陈胜他们农民军,压根就是揭竿而起,把树枝削尖就是长矛,可以作战了。其余的就是四处搜集粮食,维持士兵生命即可。

就后勤补给来说,轻松了太多。

在秦国灭掉六国的战役中,双方使用百万大军的战例也不罕见。

这主要是当时冷兵器时代,武器技术太差,所以士兵人数有着很大的意义。

1000精锐的士兵战斗力极强,但也对付不了三四千临时征召的士兵。

所以,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各国都是倾全国之力。

一旦输了,就是亡国灭种。

以长平之战为例,赵军参加总兵力45万,秦军大约60万。

这基本是倾全力了,赵国全国也只有三四百万人口。

那么,根据人口比例来说,赵国正常最多只能拿出三四十万部队,再多就会严重影响本国的农业生产。

可以说,赵军将适龄甚至不适龄男丁,大部分用于长平之战。

当然,这45万不全是作战部队,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民夫、后勤运输部队之类。

结果,此战赵军基本全军覆没。

于是,一瞬间,赵国全国都是哭声,父母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孩子哭父亲。

电视剧《寻秦记》中,项少龙穿越到赵国,被当做秦国人,差点被村里一群大爷乱棍打死。

为首的大爷说:我生了4个儿子,都被秦国狗贼杀害。

显然,这是血海深仇,项少龙被人殴也是寻常事。

而秦国此次也损失20万人,元气受损,无法继续进攻赵国,一举将其消灭。

而秦国灭楚之战也是如此。

开始李信吹牛逼,使用20万精锐秦军去攻打楚国。

结果大国楚国倾巢而出,在项燕指挥下用40万大军猛击秦军,后者大败。

依靠蒙恬拼死抵抗,秦军才有几万人突围成功,没有全军覆没。

此战大败后,王翦再次攻打楚国,这次倾全国之力使用了60万人,这才大败40万楚军。

不过,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各国逐步开始编组精锐的职业军队,而不再单纯强调数量。

这是因为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军队的装备杀伤力已经越来越强,数量并不再是绝对很重要的。

相反,聚集大量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士兵,反而会耗费补给,还会动摇军心。

以淝水之战为例,前秦名义上有80万大军,其实嫡系部队只有30多万,其余不是临时征召的农夫,根本不愿意打仗。就干脆是心怀鬼胎的其他民族部落武装,时刻准备窝里反。

面对东晋8万精锐的北府军,前秦的30万军队开始作战不利,主动后撤。

然而,其余50万大军借机一哄而散,导致前秦80万军队竟然一败涂地。

而淝水之战,前秦其实包括被追杀的,只损失15万人,完全有可能获胜。

道理就是这样。

然而,后代想要编组精锐部队,数量太多是不可能的。

弓箭手需要训练多年,弓箭和羽箭都要精心制作;骑兵更是花钱,马匹、装备都是巨额资金投入,骑手也至少要训练好几年。

仅仅以骑兵一项,能够训练装备1万人就很了不起啦。

古代游牧民族为什么很牛逼?动辄就是十万以上。

他们天生就有编组骑兵的优势,农耕民族比不了。

对于古代中国,动员百万人参加战争,这个并不难;但投送百万大军,这个难度太大了。

先来普及一个知识:对于一场战争而言,投送战场的军队只是一部分,相关的后勤保障、后勤运输、后方驻守的军队,各地动员起来的守备壮丁都要列入其中。

(清军征准噶尔运输图)

比如朱棣在永乐二十年北伐,率领五十万大军北进(五十万应该没有,兵力在二十万以上问题是不大的)。俗话说内行看后勤,我们就来看下当时的后勤规模:

张辅负责后勤,张辅是朱棣爱将张玉的儿子,父亲在靖难之役中阵亡,张辅自己也战功卓著,平定交趾,属于大明为数不多开疆拓土的大将。

(张辅是靖难功臣)

作为一代名将,对后勤供给应该是炉火纯青,这应该也是朱棣把重要任务交给他的缘故。

张辅迅速提出方案:后勤分前后两个批次,第一批次随大军前行,第二批次专门后勤部队负责。

第一批次总负责人武官是隆平侯张信,文官是一个尚书、一个侍郎。下面分为车运队和骡运队,车运队领队25人,骡运队领队26人,泰宁侯是车运队的,镇远侯是骡运队的,都是每队负责人。可以想一下每队的规模有多大,

第二批次总负责人是两位侯爵,各率骑兵1000,步兵5000员负责押送。

(远征对后勤要求很高)

两批次总计数量很高。《明史纪事本末》的统计:凡前后运用驴三十四万,车一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夫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凡三十七万石,并出塞分贮。

明朝当时的规定:每马一匹日给草一束,料豆三升;每军丁一名日给盐菜银三分,本色米二升。(《度支奏议》)

按照这个标准:一个士兵五十天的口粮是一石,三十七万石大约是37万人五十天的口粮。这些粮食是储存到各补给点的,也就是运量人的消耗还没算进去。

大体可以估计朱棣的军队在三十万人上下。运粮动员23万多,后方筹备应该也不低于这数。加上沿边戒严,动员起来的总数应该在百万上下。

至于说动员百万大军,出塞作战是不可能了,后勤压力太大。靖难时期南军依托运河运输,大体在前线能维持五十万上下的部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英国王室有哪些著名的丑闻?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近日,在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专访中,英国王室哈里王子和梅根夫妇两人,对于脱离王室生活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度揭秘。梅根更是自曝在王室过得非常压抑,一度想要自杀。还指责王室撒谎,并称自己及儿子,由于肤色而受到王室的种族歧视。节目一经播出,全球一片哗然。外媒称,这是自1995年戴安娜王妃事件以来,最为轰

  • 古代作为边境地区的陕西都发生过哪些中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无知喷子提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哪个是中外战争?说大点这是分裂祖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反动言论。不值一驳!我想知道作者所说的外是指当时的外邦?还是现在的外国?陕西地处中原腹地,当时所谓的外邦少数民族政权现在都早已并入中国民族大家庭,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外战争是指中国民族同其他民族国家之间

  • 史上最“搞笑”的死法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生命是顽强而坚韧的,而有时却又是超乎想象的脆弱。甚至会以很匪夷所思的方式结束!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创立过盖世伟业的英豪,不得不说,很多人的死法,就是个笑话。被老鹰用乌龟砸死公元前455年,雅典的一位作家埃斯库罗斯被”老鹰”丢下的乌龟重击头部而身亡。死于wii2007年,珍妮佛史崔基参加一个电台活动”

  • 蛮荒记里有一章写大荒出现了好多上古凶兽,带来大旱等灾情,是哪一章?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鲲鹏青帝《蜃楼志》都有三楼那位有没有看题目啊!!!!!!是!!!!《蛮荒记》!!!!不是《搜神记》况且鲲鹏青帝中出现万千飞鸟平丘合,还有那么多的毒蛇,再加上鲲鱼,大金鹏鸟,混沌兽-太古三大凶兽,随便一只,就够几族的高手受的了,那个体型巨大!!!还有黑水玄蛇之类的也很不错了。太古2565年,蛇族帝尊伏

  • 能否简述一下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韩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是战国七雄之一,早在西周时期,晋国就出现了,不过后来晋国慢慢衰弱了,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掉了智伯荀瑶,瓜分晋地。因为国君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前230年韩国为秦国所灭。韩国的地理位

  • 古代战争中被围了很长时间的城池中常面临断粮问题,为什么不用就地种粮的办法解决?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前言稍长古代大规模战争的残酷性来自于它无尽的消耗,消耗储备,消耗人口,消耗意志,最终获胜者往往也是疲惫不堪,几近强弩之末。有许多朋友在读史书时常常会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形,一座固守的城池最终因为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有些守城军民虽然坚持固守待援,最终也因为食物耗尽,发生啃树皮,嚼草根甚至是人相食的惨

  • 谁能详细说一下朝鲜历史中的“萁子建国”这一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箕子朝鲜(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商后,商朝遗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今朝鲜半岛北部,联合扶余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国,被认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这个国家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公元前3世纪末,箕子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的

  • 三国后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的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金国灭亡惨状较靖康之耻何如?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理科男答历史。靖康之耻发生在北宋末年,也正是这场事件,让北宋灭亡。当初北宋和金国海上结盟,共同进攻辽国,在这场结盟的过程中,让金国对北宋有了觊觎之心。我们都知道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族呢,又以捕鱼打猎为生,所以在经济方面远远不如北宋,北宋当时虽然富俗,但是北宋皇帝却昏庸软弱,官兵也大多是无能之辈

  •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地震频发、战乱不断,人的存活机率非常低,躲得过瘟疫,逃得了地震,但能否躲得过战争的威胁吗?瘟疫东汉末年瘟疫大爆发,死者无数。《三国演义》对于瘟疫记载语焉不详,但从只言片语中,还可以推测一二。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三国演义》对瘟疫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