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灭亡是因为政权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具体如下: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公元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进行封锁,斯巴达则攻入雅典,试图迫其决战。
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遂于公元前421年缔结和约。和平未能维持很久,公元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西西里远征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
公元前405年,雅典海军被全歼。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斯巴达的霸权也未能长久,希腊城邦陷入混战之中。希腊衰亡不可避免,政权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是其灭亡之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帝国分裂
古代马其顿位于希腊的北部,处于希腊文明的边缘,被希腊人视为蛮族。但从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逐渐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
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
清代的“多伦会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多伦会盟,1691年,康熙大帝在多伦诺尔,召集内外蒙古首领举行会盟仪式,正式接受喀尔喀蒙古归于大清统治之下,从此统一漠北蒙古。
多伦诺尔,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图为康熙多伦会盟旧址。要想弄清多伦会盟的意义,先理清当时蒙古各部的形势,简单讲一下,明末蒙古大概分为三块,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就是以准噶尔部为首,在今天中亚地区,漠南蒙古在皇太极时期被征服,有察哈尔部、喀喇沁部等,也就是内蒙古,而漠北蒙古,就是喀尔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地区。
多伦会盟前的形势图。当年满清入关征战天下时,在漠西同时崛起了准噶尔部,满清征服了漠南蒙古,准噶尔勾结沙俄,要一举吞并喀尔喀蒙古,其实在皇太极当年征服漠南蒙古时,喀尔喀蒙古不想两面受敌,也向满清致书通好,并遣使来朝,算是口头上服从了清王朝。
康熙戎装像。康熙大帝看清了当年局势,认为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野心巨大,勾结沙俄侵略喀尔喀后,必将窥伺中原,于是将其当成满清生死大敌,鉴于此改变对沙俄方针,迅速与沙俄实现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紧接着大军压进,消灭噶尔丹,康熙亲征,这是康熙第一次亲征,清军与噶尔丹在乌兰布通拉开大战。
康熙西征噶尔丹凯旋前的亲笔勒铭,现藏于蒙古国民族历史博物馆。噶尔丹部大败,仅数千人将军回科布多,然后向康熙上请罪誓书,保证不敢再进犯喀尔喀,所以康熙此次亲征打掉了噶尔丹的锐气,内外蒙古得以安宁,喀尔喀蒙古请求归附,于是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正式统一漠北。多伦会盟是满清重新统一漠北,安定北部边疆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没有根除准噶尔部,残部仍盘踞在科布多地区休养生息,不久再次进行阴谋内乱活动。
多伦会盟发生在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亲自前往多伦诺尔,召见蒙古各部贵族举行会盟,以调节喀尔喀蒙古内部矛盾,同时也为了加强清王朝对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
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的历史背景蒙古封为了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通过武力征伐,或是结盟等方式,让漠南蒙古归降于后金,漠北(喀尔喀)蒙古分为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在皇太极统治时期就臣服于清朝。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札萨克图汗部发生了一次动荡,漠北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他们的祖先本来是两兄弟,两个部落之间本来一直保持着世代友好的睦邻关系,但在康熙元年,札萨克图汗旺舒克被部下杀害,札萨克图汗部的动荡导致很多族人就逃亡到了土谢图汗部。
漠北蒙古
朝廷以康熙皇帝的名义让旺舒克的弟弟成衮承袭札萨克图汗位,成衮继承汗位后想让土谢图汗让逃亡的族人们回到札萨克图汗部,但是土谢图汗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成衮就向朝廷上奏,请求康熙皇帝出面调解,康熙皇帝此时抽不开身,就派大臣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千万别打仗,兵戎相见,百姓遭殃,以后你们两人也难并存了。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又再次派遣大臣,邀请达赖喇嘛一同前往喀尔喀蒙古去调解,再次强调让双方冰释前嫌,放下积怨,不要引发战乱。但这次清王朝的调解并没有彻底化解两部的矛盾,随着漠西蒙古噶尔丹势力的崛起,他想要称霸蒙古,就暗中利用两部的矛盾,勾结札萨克图汗准备吞并土谢图汗部。
噶尔丹
消息被土谢图汗知道后,他将计就计诱骗札萨克图汗到固尔班黑尔格,札萨克图汗,噶尔丹的弟弟均被杀死,噶尔丹就借机进攻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不敌准噶尔部,向康熙皇帝发出求救信,康熙皇帝立刻派使者前来调停,但噶尔丹还是一路追杀土谢图汗部,而噶尔丹背后又有沙俄的支持,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大败而退。
多伦会盟的意义和影响康熙皇帝趁着这次胜利,就决定以会盟的方式来解决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纠纷,会盟一共进行了六天,地点就在多伦诺尔,会盟有几项重要内容,一个是让土谢图汗对杀死札萨克图汗写一个认罪书,来缓解和各部之间的矛盾,这件事主要是做个札萨克图汗的弟弟策妄扎布看的。
土谢图汗
第二天康熙皇帝就让策妄扎布继承了札萨克图汗位,接着康熙皇帝赦免了土谢图汗,随后康熙皇帝又将蒙古各部编为了三十四旗,建立了盟旗制度,又废除了喀尔喀蒙古的贵族头衔,重新授予汗、亲王、郡王等爵位,加强了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统治。
康熙皇帝还在会盟时检阅了军队,以此威慑蒙古各部,又下令修建汇宗寺,当时的蒙古信奉喇嘛教,康熙皇帝也从宗教上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统治,康熙皇帝对蒙古王公们进行了大量封赏,以恩威并施的方式解决喀尔喀蒙古的内部问题,经过多伦会盟,外蒙古正式并入了清朝版图。
清朝疆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