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哪些?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4/1/16 21:57:21

沈寿昌柯建章林永生左宝贵刘步蟾丁汝昌邓世昌

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历史过程

相关事件

背景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江华岛事件江华条约壬午兵变济物浦条约甲申政变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汉城条约巨文岛事件长崎事件东学党之乱甲午更张

战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平壤之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海战

主要舰艇日本联合舰队

松岛号防护巡洋舰严岛号防护巡洋舰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北洋水师

定远号战舰镇远号战舰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济远

主要人物中国

慈禧太后光绪李鸿章丁汝昌袁世凯林泰曾刘步蟾

日本

明治天皇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伊东亨山县有朋大山岩

后续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公车上书乙未事变乙未战争乙未广州起义乙未改革俄馆播迁中俄密约大韩帝国建立日韩并合条约日韩并合朝鲜日据时期台湾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运动戊戌变法伊藤博文遇刺中日和约

资料来源:头条百科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

问题一:甲午战争是不是一个人的战争。答:甲午战争确实是一个人的战争。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南洋水师向日本政府索要被俘虏的两艘军舰。理由是甲午战争为日本与李鸿章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所以,当时的人心目中甲午战争是一个人的事情。

问题二:为什么甲午战争成了李鸿章一个人的事情?答: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李鸿章当时职务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在当时是最大地方封疆大吏,也是汉臣之受饿。而这一切全部得自于李鸿章的战功,李鸿章自攻太平天国起家,灭捻军,建水军。军事就是李鸿章的荣誉墙。再加上太平天国战争就已经证明的清朝的八旗与绿营兵的无用。以及对于日本这个蕞尔小国的蔑视。李鸿章也不会允许其他的任何参与到对日本的战斗中。这是李鸿章的私心。

二、淮军自身的性质。淮军创立初衷是为了抵抗太平天国。最早他的性质属于地方团练,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地方义勇军。所以在当时人看来淮军和北洋水师更像是李鸿章的私军,他也一直霸道的不允许任何人插手淮军事务。于是造成八旗兵与绿营兵认为淮军是泥腿子,淮军认为他们是软脚虾。所以,安排其他军队参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三、清廷对于李鸿章势力的打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没有掌握在清廷手中,反而在位汉臣手中。我就不相信以慈禧的性格能睡个安稳觉。(而淮军也正是李鸿章手中最大的政治资本。)所以,对日作战未尝没有借机削弱李鸿章的意思。即使没有办法消灭淮军,也给淮军这些骄兵悍将一些事情做,最好能将之长期安置在朝鲜。只是大家都未尝想到局势会发展的那么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立刻丢了自己首席封疆大吏的地位,被发配到了南方。甲午战争的孤掌难鸣是朝中权力斗争的延续。

四、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中日同时进行近代化改革。但是中国仅仅学习了西方的技术。而日本是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整个国家缺乏一种民族危机意识,人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少一颗救亡图存的心。日本却欣欣向荣,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都快速向近代过渡。当时的清朝整个国家自下而上已经烂到骨子里,人人都只能顾上自己眼前的利益,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这就是我认为甲午战争最后演变为李鸿章一家战争的各种原因。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甲午战争并非只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梁超的《李鸿章传》中曾经写到甲午战争时,“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因为梁启超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李鸿章传》流传很广,因此这一说法广为人知。

而在甲午战争期间,确实有一些督抚存在这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对于调兵参战一事多加推诿。像黄海海战以后,清政府曾经希望抽调南洋水师北上时,署理两江总张之洞就以兵船无人驾驶为由予以推脱。而日军围攻威海时,山东巡抚李秉衡以防止日军进犯山东其他地区为由,拒绝派兵增援。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因为原有的八旗和绿营已经糜烂不堪,清政府无力和太平军对抗,因此不得不放权给各地督抚,命他们自己组建团练和太平军作战。

这种部队因为并非是朝廷组建,因此“兵为将有”的现象非常严重,往往只听命于地方督抚或者是组建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清政府要调动这些部队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对于督抚们来说,他们既然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在战争期间必然要优先考虑本地的利益,而不是全盘角度看问题。在派兵问题上自然会有一些推诿情况。这在此前的中法战争中就有所体现。

实际上在北洋内部,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像李鸿章抽调驻守旅顺的宋庆部上前线时,宋庆就以允许扩军为条件才答应出兵。还有李鸿章原本想调驻守威海的北洋所属绥、巩军参战,却遭到统领戴宗骞的拒绝。

因此晚清时期“兵为将有”这个弊病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甲午战争清军的正常调动。但是甲午战争也并非只有李鸿章下属的北洋各军投入了战争。比如说平壤战役的四大军中,盛军和毅军是原本李鸿章属下,左宝贵的奉军、丰升阿的奉天练军盛字营和吉林练军则是东北的部队,不是北洋所属。而在战火烧到辽东和山东时,两地的地方部队也都不同程度的参战了。还有战争后期,清政府还抽调大量湘军北上作战。

至于海上,南洋水师尽管没有北上,不过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巡洋舰还在参加了战斗。考虑到广东水师除了这三艘巡洋舰之外,只有一些小型炮艇,可以说广东水师主力尽出了。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不管其他督抚们是否真心愿意参战,但是毕竟这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他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并非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孤军奋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母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孟母焦母(孔雀东南飞)岳母(岳飞。。)窦太后(汉武帝的奶奶)郭女王(洛神老公的小老婆,抢儿子)独孤伽罗(隋文帝皇后,爱护杨广的“好母亲”)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女儿,亲手掐死哦)武惠妃(杨玉环的前夫的妈,把儿媳介绍给老公,强)刘娥(宋真宗皇后,狸猫换太子的狠角)孝庄(大家都知道)德妃(雍

  • 战争的一些名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战争的一些名人故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赵高、二世准备安葬秦始皇,从各地征调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时已在骊(lí)山下开辟的坟地,把铜化了灌下去铸成地基,上面修盖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别的花样说也说不完。大坟里埋着无数的珍珠、玉石、黄金和不少宫女。为防盗

  • 古代西藏贵族和农奴是怎么达成微妙的平衡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你会觉得西藏农奴一直甘于作顺民?首先指出一点,我们对本国西藏历史非常陌生,甚至不如对日本对欧洲的了解。谁能说出究竟那本史书记载西藏农奴一贯逆来顺受的?当然,西藏确实少有类似农民起义的动乱,这与其政教合一制度有一定关系。宗教对下层人民有麻醉作用,能引导民众淡化阶级对立情绪;但并不是绝对有效,不是

  • 有什么样的鬼故事最吓人?多讲几个看看能不能吓一身冷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大概03年的事,那时候在外地打工为了方便和省钱,和同事在离工地不远的一个小村子租了一间房,房屋特别破旧也是在村外比较偏的地方,因为房子很久没人住了床上桌子上都是土,感觉就阴森森的,出门打工的都知道有个地方住能遮风挡雨就行,主要是便宜,简单打扫了下就租下了,一开始一段时间都没事,直到有一天大概就是七月

  • 古代战争人命卑贱到什么程度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很沉重,其实说我想说两点:1.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想想二战,同古战场本质区别不大。2.人分三六九等,从古至今,可怕的是,所有立场的人都会找到原因接受自己的定位,为了荣耀为了理想为了光荣为了大业。说不出谁对谁错,人性使然,从古至今。古代战争,大概一个士兵相当于一颗子弹吧。如果能打一颗子弹费一颗

  • 为什么古代关中地区时有饥荒发生,跑洛阳讨饭吃?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这提问者完全没有一点地理知识吗?文中说黄河在陕西地区频繁发大水,造成饥荒?我看你说的是反话吧!黄河在陕西拐了一个“几”字弯,从陕北的黄土高原,由北向南流经晋陕大峡谷,绕开了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关中都是很少发生灾害的,最多是夏天偶尔会大旱。地理位置好,优越,这也是为啥古代辉煌的政权都在长安的原因之一,这

  • 一场鸿门宴隐藏着刘邦与项羽怎样的巅峰对决?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智与勇的对决,犹豫不决是失的前兆,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攻破咸阳,而且在函谷关派兵阻拦项羽大军进入关中,项羽得知此时异常愤怒,派英布攻打函谷关进入关中,之后又有人向项羽告密刘邦准备在关中称王,要知道在项羽面前,刘邦的大军就是小喽喽,项羽还没说话刘邦就想称王,于是更是气的项

  • 我国古代参战人数最多的战争是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吗?那就不太好说了,因为战争都是双方投入大量的士兵,甚至全部的军力。而且过程很长,北魏伐晋,安史之乱,太平天国,很多都是超过百万人数参战的战争。不过如果说战役的话,淝水之战确实可能是参战最多的。。。不过从战争过程来看,这个人数再多也没啥看头。但是从计谋上看,十分精彩。话说感觉不如西方的沙隆之战精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述的是爱情吗?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讲的是爱情吗?没错!别看到这首诗的题目叫《击鼓》,就真的以为是讲战友之情了。有人说,这件事争论了两千年。其实哪有?自古以来,靠点谱儿的学者,没见谁非得认为《击鼓》这首诗,好比是两千年前的《送战友》。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讲的是爱情,最重要的证据如下。《诗经》,不是孔子

  • 有什么搞笑的古代小说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逑善蕖罚《落月江湖》,《七上九下》,《千金尽散还复来》,《木大小姐逃婚记》,《神仙进修班》,《金鸡独狸》,《娘子爬墙记》,《王牌丫鬟》,《宝器江湖》,《迷糊郡主择夫记》,《我以千面候君心》(上下册)、《大龙门客栈》、《鸢鸢相报》烧错坟遇到鬼(超搞笑),古有此女天下乱(一女n男)、《逃之夭夭:一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