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述的是爱情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述的是爱情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33 更新时间:2024/2/23 12:33:2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讲的是爱情吗?

没错!

别看到这首诗的题目叫《击鼓》,就真的以为是讲战友之情了。

有人说,这件事争论了两千年。其实哪有?自古以来,靠点谱儿的学者,没见谁非得认为《击鼓》这首诗,好比是两千年前的《送战友》。

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讲的是爱情,最重要的证据如下。《诗经》,不是孔子编的,他也没删过。这是近现代几乎所有相关学者的共识。

但是,孔子极其认真地研究过《诗》他那个时候不叫《诗经》,就叫《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汉儒们给改的名字。

《论语》里,二十篇,孔子二十次提到了《诗》。不仅如此,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楚简中,整理出一部《诗论》,与《论语》的体裁一样,记录了孔子及主要弟子研究《诗》的思想和心得。

这批1994年入藏的楚简,对于《诗》学以及其他古文献,意义太过重大了。

《诗》不是孔子编的,而是在他之前,由周王室的史官乐官编的。孔子在《诗论》里,讲到了他对《诗》之编辑宗旨的理解,他说:“诗也,文王受命矣。”

王承天授命,抗殷建周,周王室统治天下正当合理这是诗三百要告诉诸侯、士大夫和底层民众的核心思想。

《诗》,分为《风》《大雅》《小雅》《颂》四部分,各部的第一首诗称“始”,即《关雎》《鹿鸣》《文王》和《清庙》。

配合“文王受命”的总宗旨,这“四始”,讲的是“夫妇、父子、君臣、天人”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也就是后来儒家所说的“纲常”。

《击鼓》,是《邶风》十九篇之一,归于《风》,说这首诗描述了夫妻关系,或者说爱情,是入情入理的。

《毛诗序》曰:“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风”,就是用来正天下夫妇的“风气道德”的,所以,选了十五个诸侯国的作品云云。

《风》中的作品,以讲夫妻关系为主,兼顾其他家庭情感,如兄妹、子母等等。

《击鼓》这首诗本身,也能说清楚这件事。《击鼓》,讲的是公元前720年,也就是《春秋》的鲁隐公三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仗打完了,可一部分士兵却长期留在了国外,迟迟不能归家。于是,兵士们很郁闷,就有人写了这首诗。

或问,既然是卫国的士兵,干嘛不归入《卫风》而归入《邶风》?

邶,也是西周的分封诸侯国,在现在河南汤阴以南至浚县、滑县、淇县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此地。后武庚叛乱被杀,邶并入卫国。

朱熹《诗集传》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城;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大约是邶地,其民俗歌谣自有其特点,所以,即便并入卫国,但在《诗》中仍然单列。这与“风”一样,“”曾为“三监”之蔡叔管叔封国,在朝歌之南,后“三监之乱”被平息,也并入卫国,但在《诗》中,亦保留了“风”。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扎受聘于鲁,还欣赏了《邶》《》《卫》等国的诗歌表演。这年是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公元前552年。

说回到《击鼓》。

这首诗,五章二十句

1,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2,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3,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如下

1,《诗集传》曰:“镗,击鼓声也。兵,谓戈戟之类。”踊跃,形容情绪激昂,争先恐后。

《郑笺》云:“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漕城。”漕,为卫国邑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白马城。

2,《诗集传》:“孙,氏;子仲,字。时军帅也。”范家相《诗渖》曰:”平陈与宋者,连合陈宋之谓。”

3,《郑笺》说:“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诗集传》:“军士散居,无复纪律。”

4,闻一多《诗经通义》云:“死生契阔,犹言生则同居,死则同穴,永不分离也。”

5,“不我活兮”的“活”,当为“”之假借。《毛传》曰:“恬,会也。”《毛传》:“洵,远。”牟庭《诗切》:“不我信,谓使我‘偕老’之言不验信也。

译成白话

1,猛击战鼓咚咚响,战士奋勇挥刀枪。

他人修路守漕城,我却远行去南方。

2,跟着统帅孙子仲,联合陈宋等友邦。

不能让我把家回,满怀忧愁费思量。

3,哪里住下哪歇,哪里撒手那马缰。

哪里能够找到它?在那茂密林下方。

4,愿同生来死同穴,你我相约永不忘。

紧紧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永相傍。

5,叹息路途太遥远,不能相聚在一堂!

叹息离别太久长,誓言难兑我忧伤!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爱情佳句,没问题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述的是不是爱情己争论了二千多年了,一直没有定论,在我看来无论是理解为战友情或者男女情都无可争辩。

不过现一般用在对婚姻的承诺上,表示与对方相知相守一辈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什么搞笑的古代小说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逑善蕖罚《落月江湖》,《七上九下》,《千金尽散还复来》,《木大小姐逃婚记》,《神仙进修班》,《金鸡独狸》,《娘子爬墙记》,《王牌丫鬟》,《宝器江湖》,《迷糊郡主择夫记》,《我以千面候君心》(上下册)、《大龙门客栈》、《鸢鸢相报》烧错坟遇到鬼(超搞笑),古有此女天下乱(一女n男)、《逃之夭夭:一岁太

  • 唐朝和吐蕃的战争期间各自用过哪些阴谋诡计?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大帝国的狡诈,唐与吐蕃战争中的阴谋诡计!在我写唐朝名臣郭元振文章的(《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评论区里有,一个评论挺有意思。他说自己在藏区生活多年,感觉藏族兄弟们人很好,守信重诺,反观汉族最擅长用各种阴谋诡计。所以,唐蕃战争中吐蕃才吃了唐朝的亏。如果从一个人的视角考量,

  • 中国长城工程浩大堪称世界之最,即使放在现代也是令人汗颜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建成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其不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哪怕是今日也是十分艰难的这项工程,在古代又是怎么修建的呢?其一、人员修筑长城的人员绝对不可能少,那么这些人又都是谁?首先就是戍防的军队,长城额主要作用就是联通城郭,防守

  •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雍丘之战,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荥阳之战,都是项羽大胜。垓下之战:真的有点象天要亡他项羽。汉军联兵五十万以上(甚至有说是七十万的),项羽孤军十万,又是以少打多!可是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了,秦国的军队打输了,不可能弃城而逃的,而他刘邦逃惯了!汉军是有准备要和项羽决战的,又是所有诸侯联军,所以精力饱满、粮食

  • 戚继光曾用大竹竿杀倭寇,是因为没钱造武器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大竹竿?人家那叫狼筅,抗倭神器好不好?狼筅的发明背景大明嘉靖年间,生活在弹丸之地的卑微寇族,不断的骚扰我中华龙兴之地的东南沿海岸驻兵薄弱的乡镇。倭寇以烧杀抢掠为主,得手后即刻转移,如同老鼠一般油滑灵活,让负责缴灭倭寇的大明军队颇为头痛。根据《倭变事略》记载,倭寇使用的武器“倭刀”十分锋利,能够轻

  • 民国时期四川巨匪袁刚都做过哪些恶事?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的四川是个极为混乱的地方,前前后后出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军阀,而土匪更是数不胜数,袁刚就是四川与陕西交界西乡一代的土匪,他在此盘踞十余年,横行乡里,为祸一方,穷凶极恶。一、袁刚其人袁刚又叫袁育成,1888年11月18日,生于四川省宣汉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1925年,当地的地主派人征收粮食,袁

  • 有什么好看的大型战争古代片?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您好,古代的,推荐《天国王朝》,《斯巴达300勇士》,《角斗士》,《勇敢的心》,《亚瑟王》,《特洛依》等,场面都很宏大的。近代的有《解放者》,《滑铁卢战役》:其次是,《勇敢的心》必看,否则你就不要看外国古代战争片了。另外个人值得一看的有:《角斗士》(获奥斯卡奖的,但战争场面不多,靠情节取胜)这些都是

  • 朱仙镇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朱仙镇,不仅是商业重镇,也是有名的古战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的战斗就在这里。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和议,倾巢而出,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岳飞力主抗战,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

  • 绵延七百余年的西南家族,为何能历经四个王朝更迭?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915年,播州杨氏基业奠基人杨端病逝,临死前嘱咐子孙不要忘记自己来自中原。杨端之后,其后人继续与周边势力激战,稳定了播州内部统治,统治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地方势力。匡扶大宋,国灭降元公元965年,杨端之孙杨实献其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徽

  • 历史中为什么青龙要灭唐朝,白虎却救唐朝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镇守天庭的四大神兽,也象征着东西南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季。道教本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神护卫的说法,而这四位天神实际上来源于古代的星神崇拜、古人将黄道(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区)中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后来将二十八宿和四象相结合,形成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