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吗?那就不太好说了,因为战争都是双方投入大量的士兵,甚至全部的军力。而且过程很长,北魏伐晋,安史之乱,太平天国,很多都是超过百万人数参战的战争。不过如果说战役的话,淝水之战确实可能是参战最多的。。。不过从战争过程来看,这个人数再多也没啥看头。但是从计谋上看,十分精彩。话说感觉不如西方的沙隆之战精彩,双方参战人数约百万,双方最后损失惨重,估计阵亡了15W-30W,过程持续一天,然后双方联军领袖,匈奴与西罗马帝国都在不久后都灭亡了。
中国古代为啥北方统一南方很容易。南方统一北方不太容易?
纵览中国大历史,确实发现一个诡奇的现象:南下容易,北上困难。
每至王朝更迭的历史转折之际,各新兴势力若从北向南进攻,只要坚持不懈,大都可以扫灭群雄,最终问鼎中原,统一天下。而若从南往北攻伐,则困难重重,且大都功亏一篑。
南方统一北方,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但是很少。
历史上北伐成功的例子确实并不多见。除掉东晋桓温北伐,同在东晋的祖狄北伐、东晋末年刘裕北伐、晋之前三国蜀汉诸葛亮发起的六次北伐、他的接班人姜维九次北伐中原、北宋韩胄发动的开禧北伐、南宋岳飞北伐讨金、晚清太平天国北伐均功亏一篑,有些甚至惨遭失败。虽然北伐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确实鲜有成功的案例。
从南方向北进攻,最终取得胜利的寥寥无几。较为著名的成功案例也就只有刘邦的汉军、朱元璋的明军、由孙、蒋发起的国民革命军北伐能够平定北方,统一中国。
而自北中国向南中国发起进攻则比较容易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至改朝换代,军队从北方攻伐南方,只要不轻言放弃,大都能取得胜利,至少比从南往北攻容易些。这是为什么呢?
或许因山川地理的阻隔、社情民风的迥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差别,都让北伐变得异常艰难。而从广袤无垠的北方往南方发起的军事行动则相对容易成事。或许古代的北方,农耕文明比南方发达,筹措粮草相对较易;北方人口众多,兵源容易征集;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才优于南方,加上北方大多数地方地势比南方平坦,因此也让南征变得相对犀利、战争效率更高。
想彻底这一谜题并不容易。必须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答案,而且要涉猎广泛,从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许多方面求证,才可洞烛幽微,得到答案。北伐为什么难以成功?而南下却容易成功?或许有其内在规律可寻,或许本就是个永远无解的“斯芬克斯之谜”。
原创作品剽窃必究
插图源自网络
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北方平原地带利于训练骑兵;第二、中国大陆架的地势是北方高于南方;第三、北方人相对于南方人更强壮。
首先,中国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而不是长江。秦岭以北多平原,秦岭以南则多山川丘陵湖泊。因为平原地形天然就利于骑兵纵横驰骋,而山川湖泊则不利于骑兵展开。南北方这种地形的差异,决定了北方政权能够训练出强悍的骑兵,而南方则没有这个条件。即使南方拼凑出一支骑兵,也达不到北方骑兵的规模和战斗力。骑兵以其高机动性,成为冷兵器时代最为厉害的战略兵种。南方军队与北方军队作战时,往往就吃亏在弱小的骑兵上。蜀汉、东吴在跟西晋的战争史就是一个例子。
其次,中国大陆架总体是北方高南方低。从军事角度来说,由上往下攻击总是更加容易得手的。从地形图可以看出,南方军队要想攻击北方,往往要穿越秦岭。因为北方地势较高,所以战争中南方军队不仅要翻越八百里秦川,而且要面对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的北方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反过来,由北向南则总体是一种俯冲的态势,相对来说就要容易一些。可参考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战争。
再次,由于气候、饮食、基因方面的原因,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更加高大和强壮。在需要近距离格斗的冷兵器时代,身材和力量是是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中国古代,南方士兵单兵对抗能力普遍比不过北方士兵。军队是由士兵组成的,因此南方军队的实力往往会弱一点,这也是南方被压制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