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花木兰从军12年,洗澡、如厕、生理期都是怎么混过去的?

花木兰从军12年,洗澡、如厕、生理期都是怎么混过去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4/2/23 20:01:17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却没有暴露真身,听起来似乎不可置信。她是怎么混过去的呢?食堂也不是女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让被毛泽东主席亲口评价为“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花木兰郭俊卿来回答。

一、铁血木兰,南征北战。

有些年龄大一点朋友可能看过一部由陆柱国先生所作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改编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

这是一部老电影,于1959年12月1日上映,比我们很多人都老。

讲述了女扮男装的解放军副排长高山和排长雷振林革命友谊的故事,某瓣评分7.2分,是一部水准不错的电影。

而这部小说和电影的历史原型就是郭俊卿。

郭俊卿辽宁人,东北姑娘,1931年出生,家庭贫寒。

她是家里的老大,父亲常年重病,做不了重活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的郭俊卿就帮父亲母亲干农活。

7岁那年,她随家人逃荒要饭来到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大草原。

可命运没有停止迫害这个漂泊不定的家庭,由于日本人怀疑他们的身世,郭俊卿的父亲被抓起来毒打。

为了活命,他们一家人在地主家劈柴烧火,用干杂活换来的零星报酬苟活。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郭俊卿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饱受地主家的剥削,郭俊卿一家穿着一年四季都相同的破衣裳,蜷缩在地主翁德臣闲置的破屋里。

为了生计,郭俊卿不得不剃了光头,扮成男孩外出打工,这是她第一次女扮男装。

可惜,她努力拼命工作,依旧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这是当时中国老百姓共同面临的惨境,勤劳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就在她做泥瓦工回来的那天,她3岁的小妹妹因病饿夭亡了。

她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家人,妹妹的死让她认识到,必须起来反抗。

毛泽东主席曾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郭俊卿的事迹又验证了这句至理名言。

1945年8月8日,抗日战争进行到尾声,苏联对日宣战,不久出兵中国。

她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苏联红军。

她惊讶地发现,苏联红军中有英姿飒爽的女兵,既然苏联可以,自己为什么不行?

这一刻她萌发了参军的念头。

不久,八路军经过她的家乡,她马上就想加入八路军。

不过当时八路军基本不让女战士直接参加战斗,部队很少收女子。

14岁的郭俊卿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并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用假名郭富报名参加八路军。

当时征召的士兵看她又瘦又小,不像成年人,打量半天婉拒了她。

不过郭俊卿不死心,一直跟着大队伍后面走,打动了随行的军人,破例让她加入队伍,成为八路军的一员。

花木兰的事迹,在八路军中上演,故事就此开始。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因为她表现出色,她光荣的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热北军分区独立团直属特务连通讯员。

解放军当中,骑兵非常少,能成为一个通讯骑兵,要有出色的能力,后来,她甚至还成为了一个警卫员。

能在这么多男战士中脱颖而出,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不是食堂歧视女性,相比男性,女性从军确实要困难很多很多。

可这些都被她用惊人的意志力克服过来了。

194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郭俊卿接受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奔赴驻军60里外的白音布统(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部队在4个小时之内赶回来执行任务,并随部队一并赶回。

当时正值深冬,天降大雪,路上雪深,不能骑马前行。

郭俊卿咬紧牙关,牵着马在没膝深的积雪中一步一步向前挪,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途中甚至滑跌下了深沟。

那一夜,北风呼啸,却要为她送行;

那一夜,大雪纷飞,却要为她鼓掌;

那一夜,长路漫漫,却成为她的注脚。

第二天清晨,当走到离部队六七里的地方时,她的坐骑终因体力不支,倒地暴亡死了。

她为了保护部队财产,竟然把马背上把坐鞍解了下来,背在自己的肩上返回了驻地。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她这一个小举动,证明她对部队爱得有多深,这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战士。

她就是这样,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部队给她记了一小功。

这以后,她多次独自一人敏捷机警地通过对面的封锁线,在对方的眼皮底下传送情报,传达命令,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到首长称赞。

这个东北姑娘,不仅有勇气,有毅力,还有智慧。

1947年6月,郭俊卿光荣入党,此时距离她从军不过两年时间。

她这是取得了多大成绩,才能做到这点?要知道,此时她才16岁。

现在很多女性同胞,扪心自问,你们能做到像她这样吗?如果能,你将获得所有人的尊重。

入党后,郭俊卿表现更加积极。在部队中。这个大家庭,她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

1948年5月,郭俊卿被调到冀察热辽第11纵队某团担任步兵三连四班班长。

冀察热辽第11纵队司令员是贺晋年(开国少将),政委是陈仁麒(开国中将)。

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

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多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60多个敌人。

战斗开始后,郭俊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

战斗中,跑在她身边的副班长中弹牺牲。她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

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彻底让上级注意到这个矮小的“郭富”班长。

她带领的四班,也被纵队授予了“战斗模范班”的称号。

不久,十一纵队奉命进入东北,整编为第四野战军48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即将打响。

时隔多年后,郭俊卿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此时的她已经晋升为机枪连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这一次她将和战士一起,解放自己的老家。

郭俊卿比谁都要拼命,在辽沈战役中,她带领战友参加了著名而牺牲惨重的大拉子山阻击战,为锦州的解放立下又一功。

而后她又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她参加了两个,为新中国解放战争全线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平津战役之后,第48军在军长贺晋年率领下,南下作战。

此时,郭俊卿在48军143师某连担任指导员

从此,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她转战大江南北,北至东北,南至广东,贯穿中国南北大地。

从1945年到1950年,郭俊卿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

二、身份暴露,全军轰动。

在郭俊卿部队途经湖北的浠水时,为了让病号顺利转移。

郭俊卿不顾刺骨的河水,以身作则,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

而长时间接触冰冷河水的她,就这样落下了妇科病。

随着战斗生活作息混乱,她的妇科病也越来越重。

1950年部队进军到广东韶关,她再也撑不住倒下了,连续多天的高烧让她神志不清,但就算这样,她也不肯让医生检查……

直到首长闻讯赶来,一直坚强的郭俊卿终于流下泪水,吐露了自己身为女子,参军杀敌的实情。

郭俊卿身份终于暴露了!

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全军轰动谁也没想到,朝夕相处、带头冲锋的“郭富”指导员,竟然是个女人!

军长贺晋年得知后,公开称赞道:“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四十八军的骄傲。”

中南军区第一政委罗荣桓元帅说:“一个农村女孩子,女扮男装,英勇战斗杀敌立功,这是多么令人佩服!值得宣扬!”

1950年9月,郭俊卿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请注意,郭俊卿是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个特等女战斗英雄!!!

而且这个记录估计永远也没有人能打破,仅凭此点,郭俊卿就是我国、我军永远的传奇。

郭俊卿进京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9月25日下午,毛泽东亲自在北京饭店接见英雄们。

郭俊卿和四野英模队队长赵兴元代表全体英雄模范向毛主席敬献花环,毛泽东和他们握手致谢。

大会中,共进晚餐,郭俊卿和毛泽东一桌,并代表战斗英雄向毛泽东敬酒。

毛泽东主席亲口评价郭俊卿道:“巾帼不让须眉,是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大会结束后,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受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生的热烈欢迎。

三、木兰爱情,只身许国。

郭俊卿是个战士,是个巾帼英雄,可她也是个女人,她也憧憬自己的爱情。

在访苏期间,郭俊卿喜欢上了同在时任副团长的赵兴元。

赵兴元比她大5岁,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直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

期间9次负伤,荣立特等功2次、大功6次、小功7次。

被授予“模范党员”、“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等荣誉称号,毛主席曾33次接见他,毛主席多次是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永不退色的光辉战旗”(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在苏期间,赵兴元像大哥般关心她、教育她。女英雄悄悄地爱上了男英雄,当时团里都在谣传两人要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郭俊卿鼓起勇气,直接向赵兴元表白。

这东北姑娘,真是直接,但赵兴元对她说:“咱们两人太突出了,不合适。”

郭俊卿的第一段感情就这样失败了。

从莫斯科回到北京,郭俊卿回乡看望了母亲和弟弟,随后她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学习。

在学校读书期间她和一个机要科长谈恋爱,但被说成是“腐化”。

郭俊卿在感情上再次受了伤害。

就在这时,曾和她在一条战壕并肩战斗,又在一个教室里共上速成中学的八路军老排长向郭俊卿表白了。

但被郭俊卿拒绝了,多年的战争让她负伤太重,不得已切除了子宫,无法成为一个母亲,她不愿去拖累这个老排长。

老排长诚恳地说:“不能生育不要紧。只要我们感情好就行了。”

但是,郭俊卿思前想后,还是拒绝了这份感情。

就这样,郭俊卿孤独一生,未曾嫁人,只是领养了两个小孩,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

1981年4月,郭俊卿离休了。离休前,她给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将她用了36年之久的男生姓名“郭富”改为“郭俊卿”,并恢复她本来的女性,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

1983年9月23日凌晨,现代花木兰、中国惟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不幸病逝,年仅52岁。

她给世人留下一份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的遗物名单:

80元钱、一只旧皮箱、一床旧被、一条毛毯、一只用了十几年的小收音机……

仅仅只是这些吗?

当然不!

还有永垂不朽的人间佳话,还有名垂青史的忠心赤胆,还有无数后人的钦佩敬重。

四、安能辨我是雄雌?

现在问题来了,郭俊卿在暴露身份之前从军5年,5年的时间,她的战友就没发现她是女儿身吗?

在和战友们的密切接触中,郭俊卿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她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起上厕所、洗澡。

她睡觉永远要藏一把刺刀垫在枕下,将自己的长枪横在床前。

每天她睡得最晚,起得最早,这样才好打着遛马的旗号外出“方便”。

有时候在行军路上,也要纵马离队好一会儿,哪怕遭到连长排长的批评,她也不吭声。

她奇怪的作息也引来了战友的疑惑,班里的战友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你们注意了没有,郭富这家伙从来不跟咱们一起解手!”

“这小子有点怪,跟他闹着玩时老躲躲闪闪的。”

战友们决定揭开这个谜。一次,趁郭俊卿不备,战友小李一把将她抱住,气得郭俊卿一边拔刀一边大哭,吓得战友们再也不敢闹了。

郭俊卿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克服更多的困难,才在军中隐瞒了整整五年时间。

现代花木兰可以做到,古代花木兰应该也可以。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领,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其中有位女将领,一生都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她就是我们熟知的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然而花木兰作为女子,从军了12年,一直生活在男人堆里,在面对艰苦的行军作战中,其女人身份一直未被暴露,这件事情也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花木兰女儿身的身份12年之间,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或者说花木兰真是一个男人?

其实花木兰之所以身份没有被发现,大致不外乎以下几点可能性:其一、就是花木兰隐藏的比较好;其二来就是有人为花木兰打掩护;其三、便是花木兰是历史虚构的人物,实际上并没有这个人,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发不发现一说了。

我们对于花木兰的了解,大概也就出于对《木兰辞》的理解,其实历史上的花木兰在史书上未有明确的记载,也就是说花木兰的事迹很有可能是被众多文学艺术进行美化的。

根据《木兰辞》中记载,花木兰应该是属于北魏时期人,那个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的骚扰,中原便开始进行征兵,也就是说每一户人家至少需要出一名男人上战场。

而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根本无力再上战场,而花木兰的弟弟又比较年幼自然也不可能上战场。这样的话,家里就只剩下花木兰一人,那么孝顺的花木兰就决定自己一人孤身前往战场替父从军,从这里花木兰的传奇一生也就开始了。

那个时候上战场,如果是个男人的话,那倒没什么,可是花木兰是个女人啊!在那个时候,女人是不允许上战场的,如果被发现的话,那可是欺君之罪。

可是花木兰也没有办法,他只能瞒着别人替父从军,尽可能的不被发现。而花木兰替父从军这段期间,肯定需要和将士们住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打仗、一起洗澡甚至上厕所都会在一起。

这样的话,时间一久,花木兰女儿的身份自然会被发现,可是为什么12年之久,花木兰的身份还是未被发现?

猜想一:花木兰体格高大,长相粗狂,完全不像女人首先,花木兰生于北魏时期。根据历史记载,花木兰有可能是北魏鲜卑少数民族,而北魏的鲜卑少数民族则是由牧为生。

在我们的印象中,游牧民族因为常年在外捕猎,所以游牧民族无论是长相还是体格,都要比我们汉族要高大粗犷很多。而花木兰是北魏鲜卑少数民族的人,那么花木兰的体格和体型上肯定要比我们汉人要高大且粗狂很多,说不定光看外貌,花木兰还真有可能像男人。

其次花木兰行军打仗多年立下无数战功,这肯定和花木兰的实力是有关系的。而实力的强大,估计和体格也有一定关系,所以花木兰之所以能立下无数战功,肯定是要比周围的人更加厉害。

那这样的话,说不定花木兰的体格,也有可能比周围的其他男人更加壮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周围的人就真有可能把花木兰当成男人看待了。

毕竟花木兰长得比我们这些男人看着还像男人,又怎么会有人怀疑他的身份呢?那么自然也不会有人认为这么一个壮硕的大老爷们儿是一个女人了,所以花木兰的身份也就一直未被暴露,也得益于他高大粗犷的体格。

猜想二:老乡打掩护花木兰之所以没有被认出,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那就是北魏时期的征兵制度不太一样。北魏时期所用的是征兵制度叫府兵制,就是征兵的人都是在自己同乡镇上进行征兵,然后这些人会被分在一起。

也就是说花木兰周围的一些士兵有可能都是自己的老乡,他们应该都知道花木兰是女儿的身份,这样的话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然后花木兰上厕所或洗澡的时候,这些老乡们肯定会帮花木兰打掩护,毕竟同乡之间互帮互助也都是很正常的。这样一来的话,花木兰的身份,想要暴露那就更加难了。

毕竟花木兰一直和自己的同乡生活在一起,也不怎么和其他外乡的士兵接触,自然就不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那么花木兰的女儿身,也有可能一直被隐瞒下去。毕竟自己身边的同乡人不揭发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再说,同乡人肯定也不会揭发自木兰的身份,毕竟花木兰替父行军本是一件善事,同乡们应该是为此感动的,根不要说举报花木兰了。所以花木兰的女儿身份,才可以一直这样被隐瞒下去不被发现。

猜想三:花木兰有着自己独立的营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花木兰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花木兰立下无数的战功,如果论功行赏的话,那么花木兰至少也会被封为千户。这样的话,花木兰肯定不可能和那些士兵一起住在一个帐篷里面,花木兰会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帐篷。

如此一来,那花木兰就可以在这个独立的帐篷里面处理自己的生理期或者是洗澡啥的,所以自己的隐私也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这样的话就更没有人知道花木兰女人的身份了,花木兰也可以在自己的这个帐篷里面换衣服等,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了。

那么说到这里就有人会问,花木兰既然可以在自己的帐篷里面处理一些事情,那么花木兰上厕所总是要出去的吧。因为那个时候为了防止士兵临阵脱逃,上厕所都得在统一的地方,并且都是有规定的,不能够出去,不能去其他地方上。花木兰只要上厕所的话,肯定会被认出来,那花木兰又怎么办呢?

其实这点也很好解决,花木兰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帐篷里面找一个容器,自行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这样的话,就避免了和大家一起蹲大坑上厕所,这也大大的解决了花木兰隐私会被暴露的问题,毕竟花木兰作为一个将领有着自己独立的厕所,这也没什么的,也是合情合理。

猜想四:花木兰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本没有花木兰这个人物也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宣扬传统的美德,而被人们进行美化的一个英雄人物。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也就没必要去纠结花木兰是男是女了。毕竟文学作品,人家只是讲究里面传承的一个精神,也不用追究那些细节,甚至别人也没有想那么多,所以我们也就没必要追究花木兰是男是女。我们只需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受人世人崇拜和尊敬就行了。

最后想说的是,花木兰无论怎么说,都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英雄,替父从军这件事情也是令人非常感动的一个故事。而花木兰所做的这一切也值得为后人所赞颂,所以花木兰女儿身的身份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其实也显得不重要了。

如果非要探讨这个话题的话,其实也不难解释。无非就是花木兰善于自己隐藏,并且同乡的人也帮助花木兰一起隐瞒这件事情,所以花木兰可以完美的一直隐瞒下去。

这么一来也就没有人可以发现花木兰的身份了,或者说花木兰这个人本身就不存在罢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发不发现一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在农村出现过什么诡异的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6年七月份,我辞职了,心情有些烦闷,就去了乡下表哥家,打算住几天,放松一下。到了的时候,天色已晚,加上舟车劳顿,感觉非常疲倦,和表哥简单寒暄了几句,就上楼睡觉了。新环境让我感觉有些不习惯,不像在城市,这个点依然到处灯火通明。然而农村的夜晚,才七八点钟的时间,已经一片寂静。不过我实在是困了,也很快进

  •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3000字论文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军事制度(包括兵民合一的制度)一、府兵制(西魏唐中期)1、起源: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特点:军民异籍、兵农分离;胡汉分治。2、隋文帝的改革:(1)措施(2)特点(实质):(3)影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成为兵农合一,寓兵

  •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走出了一批共和国将军,著名的有阎红彦上将。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延安籍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李玉,陕西省延长县人,解放军中将。1943年出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任陆军第21集团军副军

  • 中国历史上第一猛将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7月13日,半岛硝烟正浓,我军决定调用最精锐的第四野战军王牌部队组建“东北边防军”以防不测,其中包括驻扎河南地区的“军委战略预备队”第38军和第39军、刚刚打完海南岛战役的第40军,以及在齐齐哈尔开展军垦的第42军。东北边防军最初拟定编制为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共约25万余人,各部奉命紧急向

  • 假如英国在乾隆年间入侵中国,中国能否拒敌于国门?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大英帝国在乾隆年间进攻清朝,能否像1840年鸦片战争一样胖揍乾隆皇帝。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不妨把时间设定为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刚结束的那一年。然后,我们还要假设双方不要拉盟友,只是单纯的清英对抗。177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1763年还没有进入蒸汽机时

  • 历史上有和尚抗击外敌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有的,而且距今不远就在近代,侵略者来的时候,想要独善其身的很难。所以抗日战争期间很多的僧人也脱掉袈裟僧袍,换上军装,有的直接融入其他的抗战队伍,有的则是在后方支援后勤工作,也有的依然以僧人的身份,游走在四方之间刺探军情。下面我们挑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介绍一下。1、慈荫法师,这是五台山的一位僧人,1

  • 中国古代修建的万里长城,对待异族的侵略,到底有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历史上的实例都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有没有价值,肯定有,但是再强大的防御工事也比不上良将强兵,最好的防御是人。其次,所谓的异族也是伪科学,无论是蒙古人,女真,还是匈奴鲜卑党项人等,相对于汉民族是非正统,但无论是哪个非汉民族都有大量融合,比如鲜卑,比如西汉的南匈奴。只能说,曾经有那么一帮不同民族的人在争地盘,但是现在都已经是自己人了

  • 北洋军阀混战,到底有多少军阀?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887条回答。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叫做军阀多如狗,司令满街走。所谓的司令,比牛毛都多!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现实袁世凯一家独大,但其实他也只有北洋六镇的骨干军队,远远不能征服全国。除了核心省份以外,南方和西南、西北、东北省份都是有地方军阀控制。而袁世凯内部其实也派系林立,众多嫡

  • 历史上为什么有时游牧民族要入侵中原?有藏族入侵中原的时候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其实就一个原因,草原经济模式太单一,一不足以支撑社会生活,二不足以抵御自然灾害侵袭。没有牧区生活经验的人,对草原的认识一般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或者“暮色下牛羊归栏,蒙古包炊烟袅袅”。其实,草原哪有那么田园牧歌,草原生活是及艰苦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草原上人口

  • 三国鼎立时的历史故事有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