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明朝有没有获得些好处呢?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明朝有没有获得些好处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95 更新时间:2024/1/24 12:14:51

万历朱翊钧于公元1573年登极,公元1620年驾崩,在位48年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消极怠工的皇帝,史称:“二十年不视朝,群臣从不见皇帝之颜色。”

纵使万历皇帝28年没有上朝,可国家还是照样正常运作,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内阁制相当于英国制度的翻版,皇帝基本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袖。万历皇帝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得知,但万历皇帝曾干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决定出兵帮助朝鲜,这次出兵的意义十分重大,它彰显了明朝的国威,也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1591年,狼子野心的日本派出十五万军队前去攻打朝鲜,当时的日本势力虽然弱小但他们的野心却不小,他们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攻打中国,最后再灭掉亚洲别的国家,以此来称霸整个亚洲。日军到达朝鲜后如入无人之地,一时竟是横扫朝鲜,很快就打下了朝鲜大半个国土,朝鲜国十分害怕,连忙明朝求助,国内大臣统统反对出兵朝鲜。原因是大明内部不稳定西南西北皆有叛乱,国内军费开支太大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万历皇帝给出理由只有一个朝鲜亡了,东北必乱危机京城。必须阻止日本狼子野心,1592年明朝紧急调到北方防卫蒙古的边境军集合。出兵朝鲜从江南征集粮草和后勤保障工作,日军实力虽然不强,但日军却是动用了举国之力,而明朝却是各路诸侯分割一方,万历皇帝实际上能调动的兵马并无太多,再加上当时明朝也渐渐走向了衰弱,万历皇帝本以为这一战会轻松解决,可谁知最后一拖再拖,战争时间长达八年之久。最后战争还是以明朝获胜日军惨败而落幕,日军此战可谓伤筋动骨,回到国内后便一蹶不振,一时间再也没有了企图争霸整个亚洲的想法,而明朝却也不好受,这场战斗虽不至于让明朝就此一蹶不振,但也让明朝一时间缺少兵源。

1592年到1600年大明经历了国内平叛,对外战争三次大规模战争彻底消耗了国内几十的财富。一些满嘴喷粪的满清历史专家还不断黑这位皇帝,若是没有外患的话,明朝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可以恢复当年的兵力,但后金也就是满清可不想给明朝这个机会,于是满清大军抓住这个明朝兵力空虚的时机,大军压境,给明朝很大的压力,造成内乱,借内部力量让明朝毁灭。明朝不应该去攻打日本,不应该管朝鲜的,但其实这种说法完全不正确,因为日本当时狼子野心,是报着称霸整个亚洲的想法出兵的,唇亡齿寒,若是万历皇帝一直无动于衷,他日日军定会前来攻打明朝,那时再想收拾日本就难上加难了。如果明朝坐等朝鲜灭亡了那么日本就可能会消耗朝鲜等日本在朝鲜站稳脚跟,必然对明朝形成重大威胁。明朝极有可能提前灭亡国内大乱也是有能的,万历皇帝并不是个昏庸无道的君王,若是他真的昏庸无道,他可能根本想不到这么多利害关系,也就不会出兵,而也正是他出兵收复了朝鲜,

他为汉族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光辉形象,汉族人汉族皇帝不是怂包。

仔细回看明朝整个过程没有一个怂的,

他们拒绝和亲公主拒绝投降,

他们宁愿自杀身亡也不愿意当亡国奴,

虽然明朝领土没有满清大,

但是拥有满清没有的骨气,

霸气和绝不妥协的豪气,

他们代表我汉族明最后一个封建帝国的辉煌

我们无法看见明朝末年人民生活到底怎样,

但是帝国最高领袖的英魂永远存在每一个人心中

岁月悠悠,故国有明。大明帝国千古

最大的好处,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万历朝鲜战争,明军抗倭援朝的道理,和当年我军抗美援朝是一样的。

因为,中日双方交锋的战场虽然是在朝鲜。但日本侵入者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可并非只是想侵占朝鲜半岛,而是图谋整个中华啊!进攻朝鲜,只不过是日本入侵大明的第一步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假道入明”。因此,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明朝是躲不过的,必须得打。

既然早晚都要打,于其在自己家里打,还不如直接在朝鲜半岛上面打。虽然,这么一来,明军的战线就延长了,而且在入朝作战期间,还被朝鲜这个猪队友坑了好几把。但是,在朝鲜作战,战争期间不论怎么破坏,那也不用伤及明朝自身之筋骨,也不会破坏国内的社会稳定和生产。这总比在明朝自身的边境地区打的损耗要少得多。

要知道,日本人是十分凶残和野蛮的。在侵略朝鲜半岛期间,短时间内就打得朝鲜三都守失,八方瓦解“。而且,日军沿途不断烧杀抢掠,所到之处饿殍遍野,血流成河,这样的破坏力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明朝不主动出击,而是让这些畜生侵入到大明国境之内,那势必会造成大量百姓的伤亡和社会财产的损失。这些比起军队和库银的损耗,可是要严重得多了。

因此,不论耗费多少兵力和军费。明军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也是势在必行的!

大明此战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和平的局面。万历朝鲜战争,明军不仅获胜了,而且还彻底的把日本给打疼了,打惨了!此次战争,明朝精锐的边军虽然也损失不少,但在平壤大捷、稷山大捷、露梁海战等重要战役中,都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而整个朝鲜之役下来,日军的损失要被明军大得多。

最终,在明朝联军的不断反攻下(实际上,基本上没朝鲜什么事),损失惨重的日军侵朝军队就无力再战,只好灰溜溜的逃回本土去了。因此,明朝此战,不仅保存了自己的藩属,更打出了国威,重塑了大明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于此同时,朝鲜之役的胜利,也彻底的打消了日本狂妄的野心。之后,随着丰臣势力的失败,德川幕府的建立,日本在往后两百多年间,再也不敢与中国争锋。大明军队通过此次铁血行动,打出了东亚地区往后两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扬国威,促和平!这也是明朝在朝鲜之役中,最为辉煌的收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和当今有哪些著名战舰及其传奇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德国潜艇u156也许它的战绩比起u艇中那些大名鼎鼎的差了不少,但是在我心中它的位置永远不可取代[拉科尼亚号事件]1942年9月12日,英国军事运输船“拉科尼亚”号(由巨型客船改装,排水量近2万吨,配备8门火炮,以及高射炮和深水炸弹等武器)正从埃及驶往英国,夏普船长明白,由于没有护航舰艇,“拉科尼亚”

  • 关于打仗战争的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声东击西坚壁清野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赤壁之战招兵买马千军万马秣马厉兵金戈铁马快马加鞭单枪匹马汗马功劳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单

  • 如何看待清初丁卯、丙子两役,清朝对朝鲜的沉重打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从此,朝鲜正式由明朝的藩属国转变为大清的藩属,清取代明朝取得了在朝鲜半岛的宗主权,清鲜宗藩关系正式成立。“丁卯之役”是皇太极第一次血洗朝鲜的历史事件的称呼,在朝鲜被称作“丁卯胡乱”。朝鲜一直以来都是明朝的藩属国,奉明朝为宗主,所以对当时的后金采取的是敌视的态度。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在意朝

  • 历史上,明朝的倭寇主要有哪些人组成?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的倭寇就是日本的武士、浪人。当时为了掠夺财产、侵略大明,不断的骚扰中国的东南沿海。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所谓的倭寇是指指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说白了当时的倭寇就是一群海盗,而这群海盗里面有日本的武士、浪人,但是更多的

  • 古代农作物和军事有没有关系?从北朝入手,聊聊为何它们有关联?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农作物和军事的关系非常大,两汉三国时期都有士兵屯田制度,尤其是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等都在在边疆和国与国对阵的前沿开展了士兵屯田,士兵也是农民,解决了部分军队的军粮,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尤其是战乱年代,粮食就是民众和军队的生命。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战争初期,严格规定,不得践踏农作

  • 历史上有哪些可以号令百万军队作战的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最初被任命的职务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因为那里主要是由八路军第115师发展起来的部队,1945年9月23日,已经到达河南濮阳的林彪接到紧急命令,转赴东北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也就是纵横天下的第四野战军前身。而林彪能够指挥“百万大军”的兵力,还是在三年多之后,且真正统领百万大军

  • 总结夷陵之战,蜀国和吴国双方势力都用了哪些计?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十分的着急,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亲率大军向东吴宣战,双方在夷陵地区对峙了半年之久,在这期间刘备想迅速与东吴展开决战,用“激将法”,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东吴的将领,但东吴的主将陆逊,一再安抚自己的将士不与刘备斗气,等待有利的战机进行反击,刘备又用调虎离山计,派出手下将

  • 历史上的毒气战有哪些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双方都使用了毒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毒气战,又称化学战,是指在战场上使用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作为武器消灭对方。该类武器与核武器、生物武器同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据《日内瓦公约》属于被禁止使用的武器类别。据由130多个国家签订,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

  • 《三国演义》里著名的赤壁之战,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经典故事.当时正值冬季,应该盛行(  )A.东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亚洲冬季风的源地在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所以冬季风为西北风,因此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说.故选:C.血火湘南1楼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八路军连长李俊乾奉命率领部队前往湘南南岭山下,希望在此建立一块新的根据地。湘南南岭

  • 三国所有著名战役和著名典故的介绍 简洁易懂一些 好的加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战役主要是考赤壁之战,在三国中一共有三大战役即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的北方争霸战,双方在次对势年余,后来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火烧袁军屯粮地乌巢,最后大败袁军),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而发动的对南方军事势力的攻击战,其实主要是孙刘联军,两军在赤壁相对,后来周喻采用部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