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农作物和军事有没有关系?从北朝入手,聊聊为何它们有关联?

古代农作物和军事有没有关系?从北朝入手,聊聊为何它们有关联?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17 更新时间:2024/1/24 12:36:58

古代农作物和军事的关系非常大,两汉三国时期都有士兵屯田制度,尤其是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等都在在边疆和国与国对阵的前沿开展了士兵屯田,士兵也是农民,解决了部分军队的军粮,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尤其是战乱年代,粮食就是民众和军队的生命。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战争初期,严格规定,不得践踏农作物。一次曹操的战马受惊,践踏了农作物,如何处理?负责刑罚的官员战战兢兢不敢处理战马的主人曹操,曹操认为自己发出的命令必须令行禁止,于是割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代替斩首,以示惩戒,这也是“以发代首”的历史典故。(曹操割发代首图)

北朝农业发展和军事有什么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了北方,后分裂为西魏、东魏,再延续为北周、北齐,最后为隋朝统一全国。

北魏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统一了北方,但战争也造成很多地方荒无人烟,产生了大量的无主的土地,普通百姓也因战争剩下不多。但普通老百姓获得土地还是比较难的,大量的鲜卑军事贵族将这些无主之地占为己有,耕种或者放牧。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它的军事制度非常特别,鲜卑人和少数其他民族的人是专业军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汉人和相当一部分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专门负责农业生产,是典型的民族隔离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剧照)

北魏冯太后以及北魏孝文帝主政时期,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人口,485年在北魏全境推行“均田令”,普通百姓、奴婢、耕牛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均田制”是过去“计口授田制”发展而来,就是根据人口、年龄、性别进行平均授田。

北魏的15岁以上一人授田40亩,考虑农作物的轮作一般一倍或者两倍授田,也就是80亩或者120亩,推行的是一倍授田80亩;15岁女子授田20亩,考虑轮作实际授田40亩。而奴婢授田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一头牛授田30亩,考虑轮作授田60亩,最多上限是四头牛240亩。这里的奴婢授田和牛授田比较特别,绝大部分是贵族用来多占有耕地的,北魏为了贵族的利益也是允许的。北魏政府所授田地不允许买卖,死后土地重新归国家,控制了下层地主和官僚对土地的买卖,抑制了土地兼并。

均田制的推行,在北魏统治下产生了众多的自耕农,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国家的赋税也增加了很多。

北魏均田制为府兵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魏的均田制使得自耕农数量激增,王朝授田的所有权在北魏政府手中,普通民众和贵族只有使用权,死后必须还给国家,重新授田。北魏鲜卑人负责军事,享有特权,自己名下的土地免除赋税,而汉人不负责军事,只能交赋税,土地不是白白给民众的。

普通汉人农民虽然不能承担军事义务,但也有很多地方乡兵,担负很少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地方治安和普通盗贼。

时代发展到北周、北齐,北周迫于鲜卑军事人员的下降,大量招募汉人充当“府兵”,府兵的汉人也享有授田土地不纳税的特权,不过士兵要自备战马、军事器械。“府兵制”在北周正式实行,这一制度最大的优点是兵农合一,士兵在农忙时是农民,农闲时训练,在全国各地有负责训练集中府兵的折冲府,然后将这些府兵输送到战争的前线。

府兵制可以节省人力,不耽误农业生产,可以短时期内聚集大量的军队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国家军事财政开支,只需要给府兵送给养,免除他们所授田地的赋税。

西魏宇文泰主政时期初步实施府兵制,形成新的军事体制;北周权臣宇文护主政时期,确立了二十四军的体系;北周武帝宇文扈时期,府兵开始担负侍卫职责,并且府兵制度系统化,府兵进一步扩大。北朝《木兰诗》中花木兰替父从军一诗中这样写道: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就是当时北朝时期“府兵制”的典型写照,士兵需要自备战马、武器。(花木兰从军图)

同一时期的北齐高氏政权,均田制执行不到位,阻碍自耕农的数量发展,而且军事鲜卑化严重,根本不让汉人插手军事,在民族融合、国家赋税、军事力量(单纯依靠鲜卑军事人员)上都远远逊于北周政权,被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风吹麦浪图)

从北周灭北齐的主要战争看农作物和军事的关系。

北周灭北齐的一些主要战争发动时期主要在农作物收割后,也就是秋后发动的,此时府兵已经忙完了农活,收割了粮食,士兵可以聚集数量非常多,军粮也有了保证。看一下北周和北齐之间发生的一些重要战争就可以一清二楚了。

一、邙山之战,发生的时间在564年10月,初冬时节,宇文护征集军队20万东进北齐。北齐生死之战,北周军队溃败。

二、河阴之战,发生时间575年8月21日,宇文扈聚集士兵10万进攻北齐,占领城池30座,因宇文扈病放弃城池撤军。此次进攻因为农忙没有全部完成,只能聚集10万人马。

三、平阳之战,发生时间576年10月,北周武帝宇文扈攻击北齐,此时也选择了秋后进攻。这一战北齐皇帝高纬被北周皇帝宇文扈击败。

四、北周灭北齐之战。时间576年12月-577年2月,此次是趁热打铁,一鼓作气灭掉了北齐,时间也是农闲时间。

通过以上四次北周与北齐之间的重要战争来看,选择开战的时间大都选择在下半年,主要集中在秋后发动,此时府兵齐聚,粮食供给充足,是战争的绝佳时间。

谢谢邀请!这道题真的很冷门,喜欢历史的人,大多爱的是强汉,盛唐,包括宋,元,明,清,也因为各种影视作品吸粉无数。而东西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很多人感兴趣的只是一些片段,或者几个英雄人物。似乎很少能对农业,特别是农作物感兴趣吧!估计题主是受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的影响,提出这个题目吧?客观的讲,历史上所有的军事,都离不开农作物的支持!越是离现在远的时代,影响越大。因为在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税收的来源,基本上产生于农业税。军事,尤其是战争,本质上就是烧钱,所以,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没有农业的支持,就无力开展战争。就拿汉武帝为例子,虽然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匈奴,但也掏空了国库,自己也下了罪己召。从历史角度讲,为什么以骑兵为主的北朝在几十年里没有击溃看起来羸弱的南朝?这里面牵扯了各种复杂的原因,可有一点,南方因为农作物成熟周期快,经济上优于北方。各种相关的战略物资准备的比北朝更丰富,在漫长的拉锯战中,大后方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的支持,慢慢弱化了北方军队力量带来的冲击。更典型的例子是,当年势不可挡的蒙古铁骑,灭西夏用了22年,灭金用了23年,可是,灭战斗力最渣的南宋却用了45年。这里,你不得不说,南宋强大的农业体系,起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打仗就是打钱,钱从哪里来,农业税,农业税靠什么交,还不是靠农作物。因此,农作物就是军事的基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可以号令百万军队作战的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最初被任命的职务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因为那里主要是由八路军第115师发展起来的部队,1945年9月23日,已经到达河南濮阳的林彪接到紧急命令,转赴东北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也就是纵横天下的第四野战军前身。而林彪能够指挥“百万大军”的兵力,还是在三年多之后,且真正统领百万大军

  • 总结夷陵之战,蜀国和吴国双方势力都用了哪些计?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十分的着急,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亲率大军向东吴宣战,双方在夷陵地区对峙了半年之久,在这期间刘备想迅速与东吴展开决战,用“激将法”,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东吴的将领,但东吴的主将陆逊,一再安抚自己的将士不与刘备斗气,等待有利的战机进行反击,刘备又用调虎离山计,派出手下将

  • 历史上的毒气战有哪些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双方都使用了毒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毒气战,又称化学战,是指在战场上使用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作为武器消灭对方。该类武器与核武器、生物武器同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据《日内瓦公约》属于被禁止使用的武器类别。据由130多个国家签订,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

  • 《三国演义》里著名的赤壁之战,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经典故事.当时正值冬季,应该盛行(  )A.东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亚洲冬季风的源地在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所以冬季风为西北风,因此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说.故选:C.血火湘南1楼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八路军连长李俊乾奉命率领部队前往湘南南岭山下,希望在此建立一块新的根据地。湘南南岭

  • 三国所有著名战役和著名典故的介绍 简洁易懂一些 好的加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战役主要是考赤壁之战,在三国中一共有三大战役即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的北方争霸战,双方在次对势年余,后来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火烧袁军屯粮地乌巢,最后大败袁军),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而发动的对南方军事势力的攻击战,其实主要是孙刘联军,两军在赤壁相对,后来周喻采用部将黄

  • 历史上的汉初三杰、明初三杰、晚清三杰、北洋三杰都是谁,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打天下,打败项羽主要的功劳在韩信。韩信没有成为大将军前,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韩信成为大将军之后,刘邦还不是项羽的对手,但韩信可以对付项羽。韩信将项羽的主要军事力量楼烦骑兵给灭了,使得项羽失去争夺天下的大杀器,最终让刘邦赢了项羽。萧何是管大后方的,他镇守关中,收服秦民之心,不

  • 为何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东南亚地区的战争,胜率普遍不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朝历代为了保证江山稳固,都或多或少对中南半岛进行过征战,但是很多时候都以惨胜或者班师回朝为结局收场。中南半岛这块土地到底是为什么成为王朝眼里“难啃的骨头”呢?下文以明朝永乐年间对越战争和清缅战争为例。明朝朱棣本来无意干涉越南安南国,毕竟路途遥远,耗资不可计数,明朝也立国不久,国库也不是那么充实

  • 为何有人说历史上南方总打不过北方?有什么依据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也不一定啊,东晋谢安打败前秦苻坚的淝水之战就是南方胜利了。你说的应该分为两个时期,在经济中心还在黄河流域的时候,经济水平南方明显弱于北方。三国就是例子,虽然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但魏国占据了经济中心,各种资源优势比南方多太多。军事实际上还是要靠经济支撑的。南北朝后,经济重心南移,这时候以宋朝为主要代表

  • 古人打仗,南方人为什么总是打不过北方人,真的是北方人太强悍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观点都不对,不知道这个标题想说的什么,为了让南北方对立?为了让南方瞧不起北方还是让北方瞧不起南方,都是中国人。以后这样的问题大家不用答,网特用各种问题离间祖国。南方人打北方人,南方人征战北方一是气候不适,寒冷影响战斗力,身才相应比北方人矮瘦点。俗言: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北方人是主南方人是打上门的客,天

  • 如果楚汉战争是项羽战胜了刘邦,神州大地会发生哪些奇妙的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一个很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是项羽战胜了刘邦,那肯定是项羽重用了范增和韩信,有了这一文一武的辅佐,项羽将把天下打造成最强大的军事帝国。凭借着项羽的英雄神武,加之范增的深谋远筹,大力发挥韩信的军事神才,项羽可以大展其神手,向着世界领域广泛进军。其历史功绩会大大超越亚历山大大帝。现在的神州大地可能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