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中国遭受了那些屈辱?

甲午战争,中国遭受了那些屈辱?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87 更新时间:2024/2/23 9:45:09

谢邀!

甲午战争,,中国赔付2亿3千万两白银,一举把日本送入世界强国。

如今“我的国厉害了”,祖国渐渐的强大了,我们也决不能忘记以前祖国被外国侵略的历史。比如说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中国史上感觉最为屈辱之一。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之前,英美等国家都认为清朝军队不会失败,谁知还是惨败,而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来看看中日双方各方面的对比:

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有军舰25艘,其中有7000吨级排水量的世界级军舰定远舰和致远舰,辅助舰50艘,运输舰30艘,官兵4000多人。实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而日本最大战舰排水量不过4000吨,居世界第十一。

清朝军队人员素质低,属于封建军队,导致清军的战略和战术都不如日军,日军人员素质高。清政府克扣军饷,把军费用去为慈禧太后建颐和园,而日本国内齐心合力捐资捐物,连日本天皇都捐款给军队购置武器装备。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议和派太过于软弱无能,甚至采取“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策略。只要保住慈禧的皇位,出多少钱都无所谓,反正受苦的是平民百姓。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而清政府却蒙在鼓里。《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大片领土,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后,国力迅速强盛,成为了亚洲霸主。

甲午战争以签订《马关条约》为结果,刺激了世界列强掠夺中国的欲望,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以后的日军侵华战争埋下隐患,助长了它们的野心。

期待您的关注!

甲午战争的战败,对中国人最大的屈辱不仅仅是割地赔款,而是心里上的的震撼。一向被国人瞧不起的日本竞打败了天朝上国,心里上实难接受。一霎时朝野上下掀起弃文习武的风潮,目标要报仇血恨,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各省纷纷办讲武堂,选优秀人材出洋学事,办军工企也应时而起。中曰同时改革起步,但日本当时目标是脱亚入欧,中国是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明确显明谁优谁劣,才引出后的戊戌变法。

历史上有哪些血流成河的战争?

血流成河的战争?

不就是两个要求嘛,一规模大,二死人多。

规模大是必须的,两三个人打架,哪怕再激烈,场面也有限。死人多也是当然,人死得不多,哪来足够血液可以流成河?

这两大要件一筛选,合格的就不多了。掰几个先秦大家不熟悉的(以时间顺序,有记载的就算,靠谱不靠谱另当别论,有不足欢迎补充):

1.牧野之战,大约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为前1046年)。《尚书武成》说得很清楚:

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这可以算有史以来第一个“血流成河”的记录了。

2.晋楚之战,公元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按《左传宣公十二年》:

遂疾,卒奔,乘。桓子不知所,鼓於中曰:“先者有。”中、下舟,舟中之指可也。

死人多少未知,但可以从被砍断的手指数量推断多少断指才能用手捧?

3.楚庄王围宋之役,公元前595-594年(鲁宣公十四年-十五年)。这一战从上一年九月一直到次年五月,围城八个月以上。按《左传宣公十五年》:

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伤亡之惨可知,“血流成河”不在话下。

之后的战役是不是“血流成河”未知,但“水为之不流”却是常见。

那些人尽皆知的著名战役就不提了,讲个人们不怎么关注的北朝时,东、西魏争锋的一场仗宇文泰伏杀窦泰之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自孙膑马陵道设伏射庞涓之后,第二次利用地形设伏,用弓弩射垮了一支骑兵集团的经典伏击战。

是役,东魏大将窦泰的近万铁甲骑兵,误入泥泞地,惨遭西魏伏兵万弩齐发,死伤十之八九,基本被团灭。身负重创的主将窦泰,绝望之下,拔刀自刎。

这场仗,打得东魏精锐具装甲骑尸横遍野,也算得上是血流成河了。

当东魏兵败、主将自尽身亡的消息传到东魏统帅高欢的行辕时,高欢嚎啕大哭,哀伤不能自制,可见东魏损失之惨,影响之大。

下面,说一下战役经过。

东、西魏双雄争霸。六镇起义,尔朱荣崛起,使得一统北方,威震诸胡的北魏帝国元气大伤。

尔朱荣死后,高欢平尔朱氏,又与同时崛起的宇文泰争雄。

从此,北魏分裂成了“鲜卑化的汉家英雄”高欢主政的东魏,与“汉化鲜卑豪杰”宇文泰为主的西魏。

东西魏的共同点:就是双方都是盖世人杰,又全部兵强马壮、麾下云聚了汉、胡英豪,皆属特别能战斗之辈。

这样,当然是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

当东魏丞相高欢正厉兵秣马,将要出军讨伐西魏时,突然就接到了西魏发出的明示天下传诏。

诏书中历数了高欢谋权篡国,欺君罔上的二十条大罪,并言,西魏不日将东征讨伐,擒拿高欢。

这两家,是大斧碰铁锤,谁也不怵谁的样。

高欢三路伐西魏。看到西魏传檄而勃然大怒的高欢,立即决定:既如此,那就开打吧!

于是,东魏征集军马,分兵三路攻伐西魏。

东魏的进兵方略。

第一路军。高欢自率步骑大军主力赴蒲坂,筑浮桥三座,大张旗鼓,拟作渡河之态,以此威逼西魏。

第二路军。窦泰率一军出逼潼关,欲趁西魏主力被高欢大军吸引时,以铁骑长驱西入,来一个黑虎掏心战术。

第三路军。大将高敖曹另率一军,移攻西魏上洛。这是偏师,也在分散西魏的注意力,扰乱其防御布置。

自拓拔鲜卑建立北魏,直至东、西魏两立时的北朝军队,融合了中原王朝汉军的制度与兵法,又兼有草原游牧骑兵的轻捷剽悍性。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古代军队之一。并孕育出了后来横扫天下的隋唐大军。

故而,东魏深谙兵法,然而论打仗,西魏群雄却亦非等闲之辈。

高欢分兵三路的意图,却让西魏宇文泰一眼就识破了。

宇文泰的对策。“任他三路来,我自一路去!”

打垮其中关键一路,其余二路必将自退。这就是西魏的应对东魏三路大军来犯的战术。

大敌犯境,西魏自然也是豪不犹豫出兵迎敌。

大行台宇文泰亲自督诸军驻于广阳,然后侦骑四出,察探东魏的进军路线。

如何击退东魏的三面进攻?

为此,宇文泰召集诸将,开了个军事会议。

会议上,宇文泰对众人说道:

“高欢这个老贼,看似三面进军,又是大作浮桥待渡。实则,他是在虚张声势。无非是想牵缀我军,然后让窦泰乘虚而入。”

又诸将说道:

“窦泰这个人,素以骁勇闻名。每次高欢打仗,他必为前驱,且屡战屡胜,从未败过。而这样的人,肯定已有骄横之心,正可以利用他的骄横,一击可破之。只要消灭了窦泰,高欢必将不战而退了。”

宇文泰,当世人杰也。一言道破克敌制胜的关键,果然是非常人,必有非常之见识。

然而,西魏众将却多有忧虑。

因为高欢的大军就在河对岸造浮桥,威胁旦夕可至。如今要无视迫在眉睫的危险,却舍近求远,去打窦泰的偏师?

众人想不明白,纷纷劝宇文泰:

“不如分兵一部去防窦泰突袭,大军主力还得防备高欢渡河啊!”

而宇文泰对高欢的判断是:若他真准备渡河进军,就不会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造浮桥了!

宇文泰有个从子,名叫宇文深。此子自幼便好兵事,少年时玩游戏,叠石为营,教群儿布列行阵,常常井然有序。

宇文泰视其为将才,常常带于身边。此时,宇文深任职为直事郎中,参与军谋。

因诸将对宇文泰的决策持略有异议,宇文泰便叩宇文深也发表一下看法。

宇文深言道:

“窦泰者,骁将也,今与高欢分出东西。我若攻蒲坂,则欢军扼我前,泰袭我后,使我临腹背受敌之势。今宜选轻锐潜行疾进,先击窦泰。泰自持勇,性格急躁,必与我决战,而高欢不及往援。我若擒灭窦泰,敌人军势必沮。此时,再回军击欢,定可决胜破敌!“

宇文泰闻言大喜,曰:“汝与我意同也,我计已决,就这样定了。”

又对众人说:“来回不过五日,便可击灭窦泰,再来打高欢这老贼。”

他二人这样一分析解说,西魏诸将也再无疑虑了。于是,西魏军先作出了退兵长安的态势,并扬言将全力保卫陇右,以迷惑高欢。

到了晚上,全军昼夜兼行,直赴东魏窦泰大军来犯方向,经一昼夜急行军,达小关。

那么,宇文泰要如何才能歼灭东魏窦泰军团的呢?当然是用伏击战,才能一役歼敌。首先,就是勘察地形,选择伏击地。

现代打仗,指挥员每到一处,首先就是对照地图,实地察看地形。古代打仗,一样亦是如此。

小关附近有一个地方,名叫牧泽。泽中泥淖相间,看似平坦广阔,一旦骑兵误入其中,那就是陷於泥而难自拔的绝地。

宇文泰一到牧泽,就选定了此处作为伏击地。

于是西魏军主力备足了强弓劲弩,环绕牧泽,隐蔽设伏。而以轻骑前出,引诱窦泰来战。

宇文泰的判断,一点儿也没错。

百战百胜的窦泰,果然已骄横至极。一接战,便自持骁勇,一马当先,也不详查前方地形如何,只是麾动铁骑猛追猛打。

这儿,就要讲一讲东魏的铁甲骑兵了。

北魏以鲜卑具装甲骑闻名,而大多数甲骑却是被东魏继承了。

史书没说有明说,窦泰这一路军究竟有多少兵力。但以逻辑推理,作为东魏此次战役中的关键突击力量,想来步骑合计不会少于一二万。

那么,窦泰作为一路军统帅,亲领的骑兵应接近万骑规模。

于是,这支东魏的精锐骑兵军团,便因为轻敌,而在追击时前赴后继地陷入了牧泽的泥泞地之中。

当铁甲重骑兵在泥泞里举步维艰,再不得纵马驰突时。西魏伏军四面突出,万弩齐发。

瞬间,箭矢遮天蔽日、犹如暴雨倾盆一样,射向了正在泥泞中进退不得的东魏骑兵。连续十几轮迭射下来,窦泰的骑兵就被射死了一大半。不死的,也十之八九、已人人带伤。

窦泰自己也中了数箭,亏得大将铠甲坚固,没有当场毙命,但亦身负重伤。

而他自知此番陷入绝地,已难以幸免,又因葬送了大军,悔恨交加之下,竟然拔出佩剑,抹了脖子,自刎而死了。

由此,这支东魏骑兵军团全军覆灭,残卒或四散,或请降。

西魏军大获全胜,打扫战场之后,枭了窦泰首级,传送长安报捷,然后大军又急速回师。

窦泰在东魏是什么身份?

窦泰可不是一般的东魏将军,其人官拜大行台,可以说,是高欢之下的东魏军方第二号人物。

窦泰又一向以善战闻名,高欢每次出征,窦泰无不相从,而且他还是高欢的姨夫。

而据说,此番窦泰在出征之前,曾有惠化尼云预言:”窦行台,去不回!”

不料却当真应验了。古人信神怪,此说真假难辩。

窦泰一路大军的覆灭,消息很快传到了高欢处。

当时还在蒲坂的高欢,惊闻窦泰阵亡,不胜悲悼,在帐中放声大哭。

至此,东魏的西征军一路主力尽丧,征伐难以奏功了。于是,只得下令回师晋阳。而这一次三面进攻西魏的行动,彻底失败了。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的战争有多残酷?是不是没有现代的战争残酷?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说古代战争很残酷,动辄便会有造成几十万人伤亡的案例。比如在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就曾坑杀了40万赵军!而项羽也曾坑杀了章邯部下的20万秦军!不过近(现)代战争更残酷!近代战争最为残酷的例子,莫过于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名的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交战双方有生力量的大量伤亡,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

  • 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人物故事素材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下面介绍的是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仅供参考。黄继光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

  • 动物之间会发生战争吗?它们有没有复仇意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970年,非洲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里上演一幕惨烈的动物厮杀,这场厮杀起因是黑猩猩群首领死亡。在贡贝国家公园中有几个黑猩猩族群,它们互不打扰,但是在1970年的一天,卡萨克拉族群的首领“利基”死亡。首领的死亡就意味着群龙无首,一场首领争夺战在族群内部打响,其中有一只名为“汉佛莱”的雄性黑猩猩力压群雄

  • 戚继光是如何抗倭的?抗倭过程中,有何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明史上有这样一条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十余名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向杭州进逼,一路烧杀抢掠。当地驻军在围剿时死伤惨重。战后统计,被倭寇杀伤者三千余人。估计这帮倭寇也是打懵了,在一没向导二没导航的情况下,转了半个月,竟然跑到了南京城下,这下可捅了大篓子。四十多名倭寇就在大明朝腹地搞出这么大动静

  • 古时打仗一定要兵对兵,将对将吗?一个主将被杀,这仗就败了,要当兵的干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古时,两军对垒,先用弓箭射住阵角,保持距离,门旗开处,双方主将答话,以君子之心,各陈理由,言语不合,方兵戎相见,准备厮杀,先由偏将出马,双方擂鼓呐喊助威,俗语,好将不打头三阵,可见将之交锋,亦须三阵定输赢,武将捉对拚杀,胜负必有结果,胜方锐气盛,负方怒气多,接下来,主将令旗指处,大军接触混战,古时决

  • 你认为我国近代以来有哪些真正的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中国几千年历史,英雄无数,1800年以来的英雄,是数不胜数。那些为国家的尊严、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英雄,更是数不清。但是,个人认为,真正的有代表性的,还是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自1800年来,所有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及为社会主义建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是英雄!其包括有名的和无名的。

  • 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民主革命家格外的闪耀,他一生南征北战,曾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许多人都说如果他没有早逝,蒋介石很难出头。而这位功勋卓著的英雄,就是蔡锷。蔡锷,原名蔡艮寅,湖南宝庆人。蔡锷出身微寒,但他读书刻苦,天资聪颖,师从康有为、谭嗣同,还获得了梁启超的赏识。由于蔡锷成绩优越,他入选留学生,在

  • 中国古代打仗的时候,是怎样攻城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文/念田我们在众多古装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大规模的战争场景,其中最震撼最有感染力的莫过于攻城的场景了。电视剧往往将攻城渲染成极为激烈、死伤无数的艰难过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古人究竟是怎么攻城的呢?撞车模型攻城的一大方向是打开城门。城门是城池的正式入口,是攻城的最主要方向。城门一般为木制,闭门后又用巨大

  • 只论演义不说正史,三国有哪些著名的单挑?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之精彩,其中的单挑戏份起到了点睛之功效。两军阵前主将互相Ko,即可提振士气,试探虚实,还能查察战争、战局之端倪。仔细研究双方将领,阵前喊话、叫嚣,以及单挑过程中的精神状态、过招表现,可洞察秋毫知微见著,预测出此战的战略、战术目的及战争的发展与结果。三国演义描写的精彩单挑不胜枚举,我认为比较有

  • 地处边疆却能灭亡270年幕府江山,日本西南地区为何如此凶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日本倒幕派军队控制了京都御所的九门,严格限制通行并将幕府的警卫队解除了武装;随后,年少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大号令”,宣告江户幕府废止、明治新政府成立。幕府残余势力当然不甘心大权旁落,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于是戊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