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中首位殉国的清朝将领是谁?他的事迹有多感人?

甲午战争中首位殉国的清朝将领是谁?他的事迹有多感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4/1/24 1:10:47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随后《马关条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也大大加深了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至今思来依然令国人心痛不已。虽然最终战败,但在抵御日军侵略的战斗中,却曾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卫国烈士,值得后世敬仰。在这些为国捐躯的人物当中,坚守朝鲜平壤城的奉军统帅左宝贵,无疑是第一位以身殉国的清朝将领。

01入朝作战前的经历

左宝贵,字冠廷,1837年生于山东省平邑县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和两个弟弟一起依附鳏叔左世宏生活。为了糊口,左宝贵小小年纪便出来讨生活,靠摆地摊、当皮匠挣钱养家,饱尝人间疾苦,但也由此养成坚忍不拔的性格。1856年,左宝贵因打伤缝马靴不给钱的官兵,被迫带着两个弟弟前往清军江南大营投效,由此开38年的戎马生涯。

左宝贵半身像

在江南大营效力期间,左宝贵常年跟太平作战,因骁勇异常、屡建功勋而深得上司青睐,逐渐由小兵晋升为千总。太平天国灭亡后,左宝贵又跟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副将。从1872年开始,左宝贵长期驻守东北,负责清剿为患极深的马贼。由于剿匪有功、治军严肃,左宝贵深得李鸿章和朝廷的赏识,最终官至建威将军、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记名提督的身份留驻奉天。

左宝贵驻军奉天20余年,不仅“晓畅兵事,谋勇兼优”(见《清史稿卷四百六十》),而且热心地方公益事业。鉴于自己当年因家贫无法读书的遗憾,左宝贵曾奏请设立多所义学,从而使大批贫寒子弟获得免费读书的机会。与此同时,左宝贵还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等慈善机构,拯救了大量衣食无着或无钱治病的穷人性命,真可谓功莫大焉。

甲午战争前中日冲突简图

左宝贵驻军奉天期间,除了剿除马贼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即在驻守属国朝鲜的清军遭遇进攻时,能够及时提供援助。原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发展成为新兴帝国后,便开始将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视作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在1876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从而取得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一系列特权,1882年后又取得在朝鲜驻军的权利。此后,日本致力于将清朝的势力驱逐出朝鲜,最终在1894年寻找到良机。

02捐躯异域

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以平定东学党起义的清朝军舰,甲午中日战争由此爆发。在取得海战的胜利后,日军又在陆地上展开进攻,在牙山击败由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的清军主力,随后猛扑朝鲜北部重镇平壤。清廷得知消息后,急命左宝贵率奉军进驻平壤。左宝贵接到命令后,率领1.3万名奉军火速南下,在8月6日进入平壤。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

左宝贵进驻平壤后,即刻着手加强防御工事,并试图南下主动进攻日军,但终因朝廷在攻守问题上分歧严重而作罢。8月下旬,叶志超率残部到达平壤,他讳败为胜、虚报战功,被不明就里的清廷任命为驻平壤诸军总统。不过,驻守平壤的清朝将领们知道实情,加之叶志超为人庸劣无能、怯懦畏敌,因此没有人愿意听从他的号令,夙伏威望的左宝贵反而成为实际上的统帅。

9月4日,日本兵分四路进攻平壤的消息传来,左宝贵决定利用敌军兵力分散的特点,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军一路,从而实现各个击破的效果。然而,三路清军将要到达进攻地点时,叶志超却因为害怕被日军抄了“后路”,竟派人火速将出击的部队调回,由此错失击败日军的良机。9月14日,四路日军顺利会师,随后完成对平壤城的合围。

日军对平壤城的包围

当日军即将完成对平壤的合围时,贪生怕死的叶志超和总兵卫汝贵等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加强防守或出城迎敌,而是在军事会议上主张弃城逃走,将军队撤入中国境内。对此,左宝贵非常愤怒,对叶志超等人痛斥道:“你们这些人要是怕死的话可以自行离去,但此城会是我的墓冢!”叶志超、卫汝贵等人被左宝贵一席话怼得面红耳赤,虽然再不敢公开提议弃城逃走,但内心仍想着随时逃跑。

9月15日凌晨,平壤战役正式打响。战斗开始后,日军虽然从南、西南、北等几个方面同时向平壤发起进攻,但由左宝贵镇守的城北牡丹台、玄武门一线是其主攻方向。在左宝贵的亲自指挥下,清军凭险据守,杀伤日军甚众。为扭转战局,日军集中元山、朔宁两个支队的全部大炮猛轰牡丹台,并掩护步兵冲锋。在日军步炮夹攻下,清军伤亡惨重,牡丹台垒最终陷落。

日军炮轰牡丹台

由于牡丹台是玄武门外的制高点,它的陷落对清军来讲无疑是灾难性的。然而,自知大势已去的左宝贵并没有撤退,而是穿上御赐衣冠,站在玄武门城头指挥战斗,并亲燃大炮向日军轰击,先后发射了36颗榴弹巨炮。很不幸的是,68岁的左宝贵正在酣战之际,被日军发射的炮弹击中,身体顿时被击穿,被士兵们抢救下城不久便去世,由此成为甲午战争中第一位以身殉国的清军将领。

03死后哀荣

左宝贵战死后,奉军群龙无首,再也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日军趁势蜂拥而上,一举攻占玄武门。为防止主帅的遗体被日军践踏,营官杨建胜背着左宝贵的尸身冲出玄武门,准备与城外的清军回合。非常不幸的是,日军大部队已经攻入平壤,并在城内进行无差别的杀戮,杨建胜虽然奋力搏杀,但终因寡不敌众死在乱军当中,左宝贵的遗体亦落入敌手,最终下落不明。

光绪帝画像

左宝贵战死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光绪帝甚是悲痛,下诏追封他为太子少保,谥号为忠壮,并赠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的爵位。与此同时,光绪帝还下诏将左宝贵的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命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褒扬忠烈。至于左宝贵战死后逃跑的叶志超,虽然按律当诛,但由于李鸿章的极力维护,最终只判了个斩监候(即死缓),没多久便获释,最终老死家中。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始终无法找到,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最终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平邑。随后,左宝贵的夫人陶氏和家属按照回族的葬礼,在河下墓地为左宝贵举行衣物下葬仪式,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四时予以祭奠。据史料记载,葬礼当天,平邑全城老幼妇孺自发前来送丧,人人掩面痛哭,见者无不动容。

左宝贵衣冠冢

说段题外话。虽然左宝贵让敌军吃尽苦头,但在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军看来,他坚守孤城不退、壮烈捐躯的行为却值得钦佩。因此,出于对左宝贵的敬重,日本在他战死的地方树立一块木碑,上书“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等字样。这件事,被当时的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亲眼所见,并被她记录在游记当中。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块木碑至今已经荡然无存。

参考书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关捷:《中日甲午战争全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朝鲜及其邻邦》,伦敦1896年版。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爱国战争电影观后感200 - 百度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观后感需要找准写作的切入口。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

  •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英雄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二、薛志高四川省简阳县人,一

  • 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有关甲午战争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1895年2月11日,革职留任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刘公岛丁公府内服毒自尽,是北洋海军历史上至为悲怆的一幕。纵然是当时的外人也很难揣摩丁提督自杀时的心情,更不用说是百年后的现代人,我们只能根据相关史料进行逻辑分析,尽可能来试图理解丁汝昌。丁汝昌的自杀,可

  • 明朝战争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古代战争,我国各朝各代都曾创下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甚至于不战自败的各种神话,但是这些战争中哪些又是因为将领的神指挥、神操作力挽狂澜的呢?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朝京师保卫战。当时正是正统十四年间,而明朝军队的精英主力在土木堡大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也被瓦剌所俘虏,瓦剌首领也先大将军亲自率领

  • 历史上有哪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陈立夫被蒋介石排挤出台湾并流亡美国十八年,靠养鸡卖辣酱度日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陈诚已经为他铺平道路。蒋介石如果想在台湾稳住局面就必须继续倚重陈诚。但是陈诚与国民党内掌握最大派系的陈立夫是水火不容,蒋介石必须做出取舍。陈立夫与哥哥陈果夫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掌握绝对控制权,这对败退台湾后想让蒋经国接

  • 生物战争与常规战争谁更具有破坏性?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相比,常规战从定义上就败了。常规战争:使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它是同核战争相对而言的。过去发生的战争都是常规战争。其次,不考虑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国,各个国家的国防都是投入巨资的。常规战争要想入侵,甚至是核弹要想侵入,都不那么容易。但对于生物战,海关虽然能截留一部分,但对太微小的生物最终会百密一疏,后

  • 有关汉楚战争的成语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楚汉之争成语典故楚汉战争及前后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典故以及词语、地名,最著名的有如指鹿为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衣锦还乡、先发制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一决雌雄、楚河汉界、沐猴而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面埋伏、江东父老、东山再起、霸

  • 北京八王坟有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八王坟是北京一处比较有名的清代王爷坟墓,墓主人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八王坟自民国起便屡遭偷盗,如今真正的八王坟早已不见踪影,但地名却保留了下来。说到八王坟,就不得不提到墓主人阿济格(八王坟墓主人:英亲王阿济格)阿济格,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与

  • 成吉思汗征战20年,仅20万铁骑一统720民族,征战后屠城是他真的生性残暴吗?你有什么看法?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人生快感?成吉思汗曾经对部下讲道: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到处追杀你的敌人,夺走他们的良驹,抢走他们的财产,看着他们的妻儿在尸体旁边哭泣,最后再占有她们。有正经人就出来大骂,成吉思汗简直是太残暴,野蛮又无情。其实,你回到当年的欧亚草原,游牧人的文明就是这样,不仅蒙古部落是这样,其他的游牧部落也是这

  • 古代四川是怎么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川人从未负国”这每个字背后可不是空话,何止千万血泪。作为四川人,笔者不得不简单说几句了。衰落之前站在世界一流:唐代时,四川号称“扬一益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扬州,为大唐盛世不断提供钱粮供大众消费。长安城里吃的米,穿的绸,用的纸,许多来自四川。到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躲避,更把盆地当作避难所。后来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