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成吉思汗征战20年,仅20万铁骑一统720民族,征战后屠城是他真的生性残暴吗?你有什么看法?

成吉思汗征战20年,仅20万铁骑一统720民族,征战后屠城是他真的生性残暴吗?你有什么看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07 更新时间:2024/2/23 22:35:24

什么是人生快感?成吉思汗曾经对部下讲道: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到处追杀你的敌人,夺走他们的良驹,抢走他们的财产,看着他们的妻儿在尸体旁边哭泣,最后再占有她们。

有正经人就出来大骂,成吉思汗简直是太残暴,野蛮又无情。其实,你回到当年的欧亚草原,游牧人的文明就是这样,不仅蒙古部落是这样,其他的游牧部落也是这样。残酷的生存压力下,只有最强者才能在草原生存下来,你可以不认同但无权谴责。

还是看看成吉思汗早年的经历,苦难的生活折射着草原人民生活的不易。成吉思汗的幼年遭遇父亲也速干被毒死,被部族抛弃的家庭生活在死亡线上,为树立家庭权威杀死弟弟别克帖儿。成吉思汗成年后,老婆孛儿帖被蔑儿乞人抢走,他不得不向人借兵抢回,距离孛儿帖被抢已经大半年过去。随后,成吉思汗更是遭遇全军覆没、被人追杀亡命、部众势利脱离等等事件,历经千难万险才最终建立蒙古帝国。

毋庸置疑,成吉思汗的一路成长,伴随着火与血,换句话说死在他手下的人很不少。但是,死的人绝大多数是外部的敌人,成吉思汗自己的人很少会被处死。

成吉思汗对自己人很好,每次发的战利品都很丰厚,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蒙古人一直讲究“实用”原则,少扯什么高大上的道德品质,跟着你没有肉吃、没有奶酒喝,你人再好也留不住人。当然,你能力非常强,对自己人又,又公平,大家都愿意跟你干,即便是敌对部落也会投靠你。

回到成吉思汗,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十三翼”战役,兵少的成吉思汗被兵多的扎木合打得落荒而逃,结果是扎木合损失惨重、成吉思汗收获颇大。原因就是扎木合把俘虏的蒙古人活活扔锅里煮了,联盟部落的人就看不下去,大家都是蒙古人何必这么残忍。随后,兀鲁兀部、忙兀部等几个善战的部落就反水投靠成吉思汗。

对外征伐战争时期,成吉思汗一路杀下来,灭国灭族无数,但也不是这么随便杀戮。他总会先行宣战,向敌方军民宣告“如顺从,则你们会收获善待和安宁;如反抗,则后果只有长生天知道”。意思就很明显,投降饶你们一命,抗拒就杀光你们。

蒙古大军的杀戮,既是一种残忍,尸山血海确实有些过分;也是一种战略,很多地方因威慑而降。历史上,蒙古人的攻伐的残暴屠城,给历史留下深刻的烙印,很多后世的人记住蒙古人的残暴。

这种残暴确实不假,也不可篡改,但并非只有蒙古人这么干,那个时候很多强国的军队都这么干过,拜占庭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波兰人……一直到二战希特勒建集中营屠杀犹太人,以及二战后欧洲触目惊心的“报复杀戮”……蒙古帝国当年的杀伐应当承认其残暴,而战争本身的残暴性也不该被忽视,最后送一句经典台词:愿世界和平!

心不狠站不稳!应该是很残暴的。

历史上有不怕死的皇帝经常亲自带兵上战场打仗的吗?

在中国古代,皇帝亲自带兵上战场打仗其实很常见,特别是开国皇帝,以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而言,除了秦始皇嬴政和晋武帝司马炎没有带兵上战场的记录外,其余的全部都有过类似经历。

非大一统王朝的皇帝更不用说,江山从来都是打出来的,历史上,游牧民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政权也很多,而游牧民族政权的开国皇帝们,不但亲自带兵上战场,还需要亲自带兵冲锋,创业时期,既是领导人,也是战将。

不过,皇帝们继位后,亲自上战场的比例就大大降低,千金之子都坐不垂堂,何况掌控天下的皇帝?即使皇帝们想,官僚集团也不会干啊,虽然也有如汉高祖刘邦、明成祖朱棣、清圣祖玄烨这样头铁的皇帝,但绝大多数都放下了战袍。

在这些上过战场的皇帝中,还是有不少比较牛的,本文就从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挑选出五位既上过战场,也有过亲自带兵冲锋经历的牛人皇帝,供读者参考品评。(以下排名以历史出现顺序为准)

一: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朝后,搞出个唐朝开国功臣榜,叫做“太原元谋功臣”,一共十七人,而李世民在这个榜单中排在第一,他这个第一就是靠战功获得的。他后来的主要竞争对手,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俩也都有过带兵出征的经历,可始终不如李世民。

毛主席曾在读史书时评价“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由此可以想象李世民有多能打,而且,李世民不仅仅是战略战术上牛,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冲阵也是他常干的事。

史书中,在李世民继位之前,他自己率军当敢死队的记载相当多,十八岁时,随当时还只是太原留守的李渊和盗贼“历山飞”魏刀作战,当时李渊被围,史载:“太宗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

武德元年的“浅水原之战”时,李世民率军和薛仁杲麾下大将宗罗对阵,当唐军正面作战不利时,李世民突然从侧翼杀出,史载:“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罗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

武德三年,李世民讨伐宋金刚,同样是两军僵持不下,唐军还稍显疲态时,又是李世民率敢死队冲锋打破僵局,史载:“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

武德四年,李世民战争生涯中最辉煌的攻洛阳战役开打,先是“太宗以骑冲之,挺身先进”杀的王世充大败,不敢再出城阵战,而后在虎牢关下,面对窦建德大军“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继至。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窦建德也完蛋,一战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格局。

李世民这种把自己当成武将使用的勇猛,或许就是他跟一众武将关系特别好的原因,全是悍不畏死,且身先士卒杀出来的威望。李世民的军事指挥和作战能力,不管哪一方面,在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组成的皇帝列表中,都是至少能排前三的。

二:宋太祖赵匡胤宋朝重文轻武,这是因为他们的老祖宗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凭借武力夺取的后周江山,所以不得不对武将警惕。赵匡胤当上皇帝前,是后周著名的战将,跟随后周皇帝郭威、柴荣南征北战,他在后周的地位也是依靠战场的拼命换来的。

据说,宋朝军队中流传的实用型武技“太祖长拳”、“太祖盘龙棍”等,都是赵匡胤传授并继承下来的,所以,赵匡胤的个人武力应该是很高的,在为后周效力时,亲自带兵冲锋陷阵也是必不可少的。

后周显德元年,赵匡胤跟随柴荣迎战北汉军队,其时,后周右军阵被北汉军队击溃,眼看着,整个大阵就要被击破,关键时刻,赵匡胤亲率精兵两千,发起敢死冲锋,史载:“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一举为后周挽回败势。

显德三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南唐,赵匡胤和南唐奉化军节度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干上了,两军阵前,赵匡胤单人冲阵,直接把皇甫晖和姚凤生擒:“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从以上战例可以看到,赵匡胤是相当能打的,他也是所有的宋朝皇帝中,唯一军略精通的皇帝,他那个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就差太远了,如果后来辽国杀得宋军大败,让宋朝一百多年不敢觊觎燕云十六州的“高粱河之战”是赵匡胤亲自指挥,结果肯定会不一样,可惜,赵匡胤死得太早。

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根据《金史》中的记载,完颜阿骨打在10岁时,就因擅骑射被辽国使臣赞誉为“奇男子也”,年稍长后,他的箭能射到三百二十步远,其余部落中射箭最牛的勇士,距离最少都差完颜阿骨打一百步远,他的个人战力绝对超级强。

史载,完颜阿骨打“尝与沙忽带出营杀略”,说的是,他经常凭借武力带少数人杀到敌军营帐中杀死仇敌或抢劫物资,有这个胆量,带着人数远少于辽国军队的女真部落军冲锋陷阵,也是很自然的事。

在辽国天庆四年十一月的“出河店之战”中,完颜阿骨打亲率三千七百女真部落军迎战辽国都统萧嗣先和副都统萧兀纳率领的十万辽军,并一举击败之,女真军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就是在这一战后传扬天下。

第二年,完颜阿骨打在女真各部落的拥戴下,正式建立金国,随即,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就亲率七十万大军前来征讨,完颜阿骨打同样亲率金国大军迎战,但数量只有二万,却杀得辽军大败,金国国势彻底奠定,金灭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此后金军的四处征讨,就很少让阿骨打这个皇帝亲自出面了。

四:成吉思汗(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位不用多说,作为蒙古部落的领导人,要是不能打,不懂骑射,不能身先士卒的带兵冲锋,他身边估计也不可能聚集那么多忠心的悍将,即使在扫平蒙古诸部落,成为类似于蒙古皇帝的成吉思汗后,铁木真依旧还会在关键时刻率军冲锋。

公元1211年,49岁的铁木真在被蒙古人拥戴成为成吉思汗6年后,亲率蒙古军队主力伐金,即为自己的祖辈复仇,也是为了和金国争夺长城内外的霸权,双方的生死战役在野狐岭(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展开。

野狐岭决战时,蒙古军队数量是十万,而金军有四十五万,数量上,金军碾压蒙古,实际战力上,当时的金军即使稍弱,但长期对蒙古诸部落的压制,心理上其实也不怕蒙古军队,金军到底也有游牧民族的底子,悍勇是不缺的,何况数量还远远超过。

但在实际作战中,金军的布阵却被蒙古军队抓住漏洞,先是蒙古军队中的八鲁营敢死队在木华黎率领下,突入金军中军大阵,因地势的不便,当时冲阵的蒙古军队突进去后,全是步行死战。

随后,年已半百的铁木真就亲率麾下怯薛军也直冲金军中军,反复冲杀后一战击溃四十五金军主力,之后在浍河堡(今河北怀安旧城附近),面对数万金军残余部队时,又是铁木真亲率三千精骑冲垮金军战阵,为了彻底击败金国这个大敌,铁木真也是拼了。

野狐岭决战后,别说草原上的主人彻底换了,连长城以内的河北地区也被蒙古所占,金国从此之后无力在压制蒙古崛起,此战后的铁木真虽然还是亲自率军西征,纵横万里无敌,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估计就很少再亲自冲锋陷阵了。

五: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灭掉明朝,依靠的就是八旗军队在当时的无敌,身为八旗军队创始人的努尔哈赤,个人武力也是很强的,在建州女真崛起时,当然也会亲自率领军队冲锋陷阵,努尔哈赤反明时,号称只有十三副甲胄,肯定有他自己一副,早期,他自己也算是炮灰一员。

万历十三年二月,努尔哈赤带着七十五个人(其中带甲军士二十五人)就跑去攻打另一个部落哲陈部所占据的界凡城(估计就是木头架子围起来的村庄),但没打下来,敌人四百人追上来和他决战,努尔哈赤亲自砍死敌军主帅一人,射死一人,又用疑兵计吓得数百敌军不敢追击,全身而退。

当年四月,努尔哈赤又去攻打哲陈部,这次带了有八十人,不过这八十人已经全部有甲胄了,这次遇上了八百敌军,跟在努尔哈赤身边的两个堂兄弟一看敌军人多,都想逃跑了,结果,努尔哈赤亲自上阵,和部下连续射死敌军二十多名,敌军惊退,努尔哈赤所部再次大获全胜。

由上述两次战例可以看到,努尔哈赤绝对是个猛人,这样的猛人,加上战略战术上的能力也不差,晚明的军队遇上他难怪头疼,不过,努尔哈赤的文治功力就很差了,他创立了后金,可他在世时,后金几乎连饭都吃不饱,需要依靠404的手段空出粮食,真正带着后金乃至清朝崛起的,还是皇太极。

以上是小编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位不但经常带兵上战场,还经常亲自冲锋陷阵的皇帝,游牧民族出身的占据多数,这是他们自身的特性造成的,起步时都弱小,人口和军队数量都不足,本身也需要武力抬高威望。

历史上的皇帝那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当然不止这么几位,比如冉闵,再比如类似皇帝的项羽,其个人战力和战争经历都不比上述几位差,但创立的功业就差远了,所以,在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就没选他们,如有不同看法的读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喜欢本文,请随手点赞支持。

在中国历史上,身兼皇帝与名将者不在少数。然而,在当上皇帝后,还能亲临一线打仗的人就不算多了。有一些皇帝虽然有“御驾亲征”之名,其实除了添乱之外,并无多大作用。以下列举几个当了皇帝又在战场上有杰出表现的英雄人物:

第一,汉高祖刘邦似乎有不少人看不起刘邦,把他当流氓看待。其实刘邦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一般人当了皇帝后就是享受了,只有刘邦几乎是逢战必亲自指挥,非常了不起。

刘邦是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后称帝,不久后,就发生臧荼叛乱,刘邦亲自领兵平定;同年,又有项羽故将利几造反,还是刘邦亲自出马,击破之。

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入侵,韩王信投降。刘邦再度亲征,击破韩王信,在追击匈奴时,中其埋伏,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

公元前199年,刘邦亲征韩王信残部。

公元前197年,陈叛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并于次年击破叛军。

公元前196年,英布叛反。当时英布料定刘邦年迈无法亲征,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是,刘邦又亲自出马了,最后击破英布。

在刘邦当皇帝后,六次亲征,都是亲自指挥作战,这种精神,的确是皇帝中少有的。

第二,光武帝刘秀论军事才能,刘秀尚在刘邦之上。在刘秀当皇帝前,指挥过无数的战役,其中包括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他在称帝之后,仍亲自指挥了一系列战役。

公元26年,刘秀亲征,大破五校起义军,降其众五万余人。

公元27年,刘秀亲统六军,围歼赤眉军,赤眉军首领樊崇以下全部投降。同年,刘秀破邓奉于小长安,斩之。

公元29年,平狄将军庞萌反,刘秀亲征,破庞萌于桃城。同年,刘秀破董宪于昌虑。

公元32年,刘秀亲征隗嚣,军至高平第一城。

可以说,刘秀在当了皇帝后,打过的仗,不比刘邦少。这两位开国皇帝,都是好样的,身先士卒,怪不得大汉是最伟大的朝代。

第三,刘备(附曹丕、孙权)除了西汉、东汉之外,自认为继承汉室衣钵的刘备,也刘邦、刘秀一样,在当上皇帝后,也仍然战斗在第一线。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紧接着,刘备就大举发兵攻打吴国。但是比起刘邦与刘秀,刘备功力稍逊,在夷陵之战中,遭到陆逊的重创,不久后就病逝了。相比之下,他是比较倒霉,但是应该说,勇气还是值得点赞的。

在三国时代,除了刘备之外,曹丕有过三次亲征。但是曹丕与刘邦、刘秀、刘备不同,他的亲征基本上就是坐镇而已,他并没有多少军事才能,亲征技术含量不大。而刘邦、刘秀与刘备,都是亲自指挥作战的。另外一个技术含量低的皇帝是孙权,在他当皇帝后,曾于公元234年亲征魏国,也只是当当花瓶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四川是怎么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川人从未负国”这每个字背后可不是空话,何止千万血泪。作为四川人,笔者不得不简单说几句了。衰落之前站在世界一流:唐代时,四川号称“扬一益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扬州,为大唐盛世不断提供钱粮供大众消费。长安城里吃的米,穿的绸,用的纸,许多来自四川。到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躲避,更把盆地当作避难所。后来节度

  • 古代没电,太阳一下山古人就睡觉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不用问古人,如果你有35岁以上的农村朋友,他尽可以告诉你是什么情况。35年前的中国农村,大多数还没有电,夏天的晚上八九点钟天黑之后,如果当天特别炎热的话,可能院子里有些纳凉的人,这些人拿着大蒲扇都是在月光下,就是在星光下,拉拉家常聊聊农活,那个时候跑深圳淘金的热潮还没起来,不会有人聊到出去打

  • 没有夜视仪的抗战时期,夜战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抗战时期,日军占据远距离火力优势。日军装备大量火炮、步兵炮、掷弹筒,轻重机枪。而国军的火炮是奇缺的,1个师往往只有几门老旧火炮。就机枪火力来说,步兵火力支柱是重机枪,但国军重机枪数量也很少,主要以轻机枪支撑。但捷克式轻机枪只能装弹20发,火力持续性无法和重机枪相比。所以,抗战中日

  • 古代打仗,为何总要大将先单挑,士兵站一旁观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在冷兵器的时代,对于单挑的作战方式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在史书上却很少有这样的记载,如真正有名的历史战将姜子牙、孙膑、吴起、韩信、卫青、霍去病、岳飞等,关于他们的战斗何时看到过单挑。不过对于历史小说很多演义中,单挑方式出现的比较频繁,如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这是因为文学创作的需要,为了将这个战斗人物

  • 英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1、刘胡兰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党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本固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

  • 刘邦凭借实力跟运气,创立了汉朝,为何没有诋毁自己的对手项羽?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看抗日神剧的话,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有辱历史,为什么日本鬼子太蠢了!把对手弱化的和弱智一样,这样的对手让主角上场,干什么?大一个配角上场都能够大杀四方了。所以任何一个夺取江山的人都会知道一件事情,尊重自己的对手,正因为夺取江山的不容易,才知道眼前的对手究竟强在什么地方。刘邦这个人虽然是个市井无赖,

  • 古代打仗如何一下攻占全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的战争受行军速度的限制,在短时间内攻占全国的很难做到的。饶是如此,在古代仍有在短时间在攻下国家的例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屠城!残忍却奏效!这是一种武力使人投降的方式,攻下一城便屠尽城池内全部人员,让其他城闻风丧胆,不战而降。屠城的手段是比较血腥的,但是却在古代战争中使用颇多,“人屠”白起可以说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UFO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浩瀚宇宙、漫漫星空,即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时至今日,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这不禁让人感慨,不论是我们人类,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放眼寰宇,我们还是极其渺小的存在,至于外太空到底有什么,估计世界的顶级科学家都很难确切地说明白,所以外太空到底有没有生命,也是难解之谜。“不明飞行物

  • 二战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经典战役?请详细述说。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闪击波兰,基辅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轰炸柏林,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琉磺岛战争,诺门坎事件,诺曼底登陆,阿登反击战,西西里岛战役……太多了说个简单的吧晋齐鞍之战晋国一直是霸主齐国开始复兴天子受够了晋国的白眼暗地里支持齐国所以大战不可避免晋国第二把手克

  • 古代有哪些令人大跌眼镜,不可思议或者说戏剧化的战争呢?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战场上,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其不意又是上中之上。如果撇开道德、政治因素,看待历史中的战争,常常会觉得:战争也是美学,智力美学。美人计谁都能使,美马计你行吗?安史之乱战场上,最出彩的两位将军莫过于郭子仪和李光弼。李光弼是史思明的克星。两人一个挖坑一个跳,配合度相当高。太原保卫战中,李光弼的地道挖到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