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05 更新时间:2023/12/24 8:22:09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采石之战……中国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战例之多,已经到了几乎快要成为一条定律的地步,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试着说三条。

第一,在古代战争中,兵多有时候仅有理论上的数据优势,在实战中并无法一线铺开,构成压倒性的优势。比如在采石之战中,虽然完颜亮发动了号称60万军队南侵,但兵分四路,完颜亮亲率的东路事实上只有17万人,只要完颜亮这一路一败,其他三路就不战自溃;在淝水之战中更是如此,前秦军队号称有近百万,东晋军队仅有八万,但事实上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亲率的一线军队只有十余万,对比晋军并无压倒性优势,据说淝水之战发生时,竟还有一部分前秦军队仍在长安一带,离淝水主战场十万八千里。

其中的关键是,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一次性动员几十万大军并不如现在这么简单,交通条件决定了分布在各地的几十万部队很难短时间集结在一起,后勤条件又决定了军队很难一次性投入到单一战场,否则后方产粮区根本无法供养。

第二,一次性动员几十万大军往往意味着后方空虚,并且民怨沸腾,很容易后院起火。在采石之战前,完颜雍(即后来的金世宗)事实上已经在辽阳拥兵称帝,采石战败后,前线金军知道后院起火后军心不稳,发动兵变干掉了完颜亮;淝水之战也是如此,按照前秦动员的兵力而言,即使在淝水战败后野完全可以再战,总实力仍然占极大优势,但前秦内部已经发生了内乱,早有异心的慕容垂趁机起兵,苻坚帝国灰飞烟灭;辽金的护步达冈之战更是典型,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辽军之所以溃败,直接原因就是发生内乱,天祚帝和辽军无心再战,后撤途中被金军突袭而大败;再比如,隋炀帝率大军征伐高句丽时,也遭遇了后方民变,其中尤以杨玄感起兵影响最大。

第三,在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被严重夸大了。对于人数多的一方而言,夸大自己的人数优势可以起到恫吓对方的作用;而对于人数少的一方而言,如果打赢了,也就顺水推舟的继续战败一方战前的吹嘘,甚至还有继续加码,对方人数吹得越多,不就更加显得自己“以少胜多”的伟大和奇迹。从这个意义上,双方算是一拍即合,共同“编造”了这个神话。

事实上古代打仗的时候,只有好大喜功高的帝王才会不切实际的征集数量庞大的军队。淝水之战的苻坚是这样,隋炀帝征高句丽是这样,波斯皇帝攻打希腊的时候也是这样。这些皇帝空有百万大军,仍然遭到了惨败。

战争打的是后勤与指挥,在古代信息、交通都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军队规模受到了限制。数量多,导致后勤压力大,指挥时也难以做到如臂使指,反而会被数量少的一方各个击破。

所以,打仗的时候出色的帝王都会量力而行,一方面保证自身的战斗能力,另一方面会详细了解敌人的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军事目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唐太宗就是这样的人。唐太宗当上皇帝后也率领军队打过高句丽,但是唐太宗并没有像隋炀帝那样征集百万大军,也没有贸然出兵。

首先,唐太宗联合了新罗,形成了唐、新罗VS高句丽、百济对决的局面。这就为唐军水陆夹击高句丽提供了方便。

其次,唐军出动的军队远少于隋炀帝时期,水陆大军总计不过10万兵马,但这10万人都是唐军精锐,战斗力强且数量少,为后勤减轻了压力。

最后,唐太宗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定下了有限反击的军事目标,不以灭亡高句丽为目的。

开战之后,唐军接连取得胜利,夺回了被高句丽占领了200多年的辽东地区,歼灭敌军20余万,并俘获大量人口,从此高句丽走向衰弱,失去了威胁唐朝的能力。

兵不在多而在精存在着历史局限性,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有时候真得多派点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面对的最大对手就是南方的楚国,朝议时王翦认为灭楚要60万大军,李信认为只需要20万就能灭楚。于是,秦始皇派李信领兵南下,结果被打败。没办法,秦始皇只能请出王翦,让他率领60万大军灭楚,王翦出色完成了任务。

王翦能领着这么多人去打仗,一是王翦自己指挥能力强,二是当时秦国有能力为这60万人提供后勤保障,以上两点缺一不可!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人心?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曹操在东征西讨,基本统一北方后,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大举挥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进而统一全国。没想到在赤壁遭遇了大败。曹操赤壁之败虽然原因复杂,但也是应了骄兵必败这句俗语。赤壁之战失败后,北方出现了许多叛乱导致人心不安,曹操于是退回北方,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稳定人心。一:平定叛乱巩固

  • 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之战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鉴于美军强大的火力、完备的后勤,陆战一师被九兵团包围后全力突围,用事先修建的战时机场撤出了全部伤员,其他战斗人员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携带全部装备成建制突围成功,既没有被歼灭也没有被击溃。九兵团在付出数倍于美军的伤亡后成功的将美军赶出了长津湖地区。中国人认为是志愿军胜利了,因为在武器、后勤巨大劣势的情况下

  • 中国古代伤亡人数最多的是哪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长平之战”。一,战争经过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

  • 赤壁之战为什么也算刘备一份功劳?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刘备的出现给这场战争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刘备在长江北岸也有部分势力,包括刘琦的一万水军,还有关羽张飞统领的步军,在战略上可以起到牵制曹军的作用。其次,刘备的汉室皇叔身份,给孙刘联军提供了一个大义的名分,从一场地方抗拒中央的割据战争变成汉室内部力量反对吞并的抵抗战争,从而可以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再者

  • 世界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国家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热兵器时代,或者是机械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上很能大战的国家有很多。大家扳着指头数一数,随便就能数出数个国家,比如说二战中的德国、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的军队,还有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另外还有在希腊的马拉松平原一战成名的希腊雅典的军队。那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世界上最能打仗的

  • 能举例出古代历史著名战役吗?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如果说著名的战役,那就太多可以说的了,每朝每代,无不是经历了多场战争,或大或小,而每次战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说历史,咱就说点不一样的,今天说战争,我就说一场特殊的,最憋屈的战役,土木堡之战!为什么说憋屈,咱先来对比,人数:五十万(也有说二十万)对三万,结果:被全歼!明

  •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从古到今,有埃及对犹太人之战、两河流域之战、炎帝和黄帝的有熊氏之战、伯罗奔尼撒之战、亚历山大大帝之战、武王伐纣封神榜、烽火戏诸侯之战、波斯统一中东之战、罗马和迦太基之战、汉尼拔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秦楚之战、秦统一六国之战、楚汉相争、日耳曼罗马之战、汉朝匈奴之战、阿提拉把罗马人

  • 著名的赤壁之战如何改变三国局势?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中三大战役之一,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一战中,日后鼎足而三的曹孙刘三家悉数登场,最终结果是作为发起的人曹操败北而回,宣告此战结束。这一场大战虽然落下了帷幕,然后这场战役却改变了天下的局势。为何这样说,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析。曹操为什么发动赤壁之战自董卓造逆以来,群雄并起

  • 赤壁之战面对庞统连环计,曹操众多谋士们为何都沉默了?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非常重要的一次战役,直接影响了后来三国的走向,对曹操、刘备、孙权来说,都是命运之战。不过,在正史中,赤壁之战并没有过多描述,真正让它精彩迭出、险象环生的,是《三国演义》等小说,庞统献上连环计就是其中的一个。庞统是刘备帐下的著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他有才学却不得志,在连环计

  • 大场面的古代战争片有哪些好的推荐?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目前公认最厉害的当然是《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尤其是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完全抛弃了主角光环。诺一家不可谓不悲惨,注定让整个北境充满了血腥、狂野和神秘。尤其是对于中国观众,看惯了主角光环的对此,觉得非常过瘾。从第四季开始,龙妈开始登场,冰龙和火龙出世,算是点开了主题。期待第八季的面世。至于我国的古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