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荒诞传奇的细节是什么?

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荒诞传奇的细节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54 更新时间:2024/1/23 14:36:37

鲁迅的小说《补天》中通篇给我的感觉都是荒诞!女娲形象的荒诞、各种人和事的荒诞,构成了一个荒诞的故事。

共工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本是两个独立的传说故事,东汉时期,王充把两个故事串联起来,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故事版本。

而鲁迅的《故事新编》中“补天”这篇故事就是以女娲的经历为线索,从洪荒时期造人开始到炼五彩石补天,鲁迅先生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了一次细节的补充和大胆创新。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荒诞的,先是因为它具体颠覆性。首先它颠覆了我们对于女娲的认识。鲁迅先生通过颠覆传统人物的形象表现荒诞。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女娲睁开双眼,第一句话就是:“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女娲是寂寞、孤独的,苦闷的。

在海边,她捧起一堆泥沙,揉捏了一下,无意间造出了第一个人。她为自己造出来的东西诧异,感到未曾有的愉快,她捏下了一个又一个人。

但渐渐的,被人的嘈杂声音扰的心烦,女娲失去了造人的兴趣,开始用紫藤条胡乱的造人,“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的人就这样被造出。

在这里,女娲的形象不再那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她不仅仅是上古大神,也是一个有着正常人感情的生物。这就是作者以颠覆的形象表现荒诞。

在第二部分,女娲造人之后,再次睡去,睡醒后面前是一片汪洋。

人类出现后,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共工与颛顼的战争就是一个例子。共工怒触不周山,让人间陷入洪水中。这时有三类人找到了女娲:

第一类人已经学会用东西遮掩身体了,长着白白的胡子,寻找着长生不老药,但在天崩之时他们面对女娲只能是奴颜婢膝,低三下四的喊着救命,女娲厌恶他们,但还是让巨鳌带他们离开。

第二类人浑身用铁片包围着,他们是武士,但分别来自共工和颛顼两部。他们先后在女娲面前说着女娲听不懂的文言文,数落对方,证明自己是“躬行天讨”,代表上天。而正是他们两家的互相杀戮,给人间带来了灾难。

两家人只顾着指责对方,毫无拯救灾难的意思。

女娲听着他们所说的“文言”,听不懂,感到烦躁,便去补天

第三类人就出现在补天的过程中,“腰间又格外挂上十几条布,头上也罩着些不知什么,顶上是一块乌黑的小小的长方板”的人出现了,他不帮忙,却刺女娲的脚趾。

通过装扮描述,我们这是官僚阶级的人。他故意站在女娲的双腿之间向上看,却又骂女娲“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女娲没有像他们一样身体有东西包裹)女娲都不愿正眼瞧他,继续自己的补天工作。

最后,天终于被补上,世界恢复了以往的宁静,而精疲力竭的女娲也在地上躺倒,不再呼吸。

女娲死了,上下四方是死灭的寂静。

这三类人是荒诞的,他们懦弱、自私、虚伪,与为了他们而积劳成疾的女娲成了鲜明对比。这些人当然不会是洪荒时代的个体,它象征着一个群体。

作者通过这种暗喻和反衬的方法来表现世人的荒诞,而在这种荒诞环境下,高洁反而不被容纳。

第三个部分则是女娲死后的事情。这部分则写了女娲为补天而死后,人类中的卑鄙者在她身上上演的丑陋闹剧。

颛顼的部队带着旗子来到了女娲的尸身上,选择了女娲的肚子,在这里安营扎寨,因为此处最为膏腴。但他们对外却宣称只有他们才是女娲的嫡系,把旗子上的名字改成了“女娲氏之肠”。而别忘了,正是他们和共工大战,使共工怒触不周山,才会有女娲补天力竭而死。他们的丑恶嘴脸也由此跃然纸上。

这就是另一种荒诞:通过正面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反面人物的丑恶表现荒诞。

女娲是创造了人类的先驱者,但这个先驱者却不能为人类所理解,甚至被人类所摧残。就像作者所处年代的先进思想者一样,努力拯救麻木的群众,但不能被群众理解,最后遭到迫害。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四分五裂,他们却还喊着冠冕堂皇的话语,这与故事中颛顼与共工战争,触破天体,让人间陷于水火的事何异?

那善良、勇敢、不辞辛劳,为补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女娲不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写照吗?

“补天”虽然看似荒诞无经,但是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关心和期翼。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朋友叫雨来,他住在芦花村。雨来非常喜欢游泳,水性很好。d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把他藏在了缸下面的地洞里。雨来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一个扁鼻子军官问他:“你看见一个人跑进来没有?”雨来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抓着

  • 中国古代本该严肃正经的朝会上,发生过哪些荒诞不经的有趣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朝会的代名词就是无聊+正经?天真!相比现代某些重大活动彩排了又彩排的严谨,古代朝廷上的那些趣事,已经按捺不住教你重新做人的心了。邵篪:咳咳,一屁扬名说的正是在下人,都会放屁,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过尴尬的是,放屁这种事根本无法精准控制,大庭广众之下屁意突然来袭,忍不住了怎么办?当然是悄悄咪咪地放掉

  • 有哪些很荒诞邪性的文学作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余华,《现实一种》。我读《现实一种》的时候,是在阳光照射的火车上,那是盛夏的阳光,本应很热,但是我读的浑身发冷,那种冷是透彻骨髓的,冷却了血液里的一切热度。因此有人说余华身体里流的不是血,是冰凉碴子。其实余华被大众熟知的作品都是后期作品了,与他早期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他的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中

  • 日本战败后,士兵回国,结发妻子是怎样迎接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美国在广岛和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日本的士气彻底被击垮。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书后,这也标志着二战结束。那么,在日本投降后,结发妻子是怎么对待回国的士兵的?回国士兵剩下人数在二战中,单在华战场。据记载,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在十四年抗战中。

  • 如何理解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作家加缪作品中的“荒诞”与“反抗”这两大主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加缪作品中的两大主题“荒诞”与“反抗”是递进关系:首先要发现荒诞,这是出发点;然后反抗荒诞,即面对荒诞应该采取的态度即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加缪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以神话为象征,分别创作了“荒诞”和“反抗”为主题的两组作品:1、4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的“荒诞”主题,以西西弗神话为象征,代表

  • 1979年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和地底外星人的杜尔塞战争是不是真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科学的定义是可辩伪,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杜尔塞战争不科学。外星人绑架地球人做实验的传闻一直都有流传,却仅存在科幻作品中。目前只有一个名为菲尔施耐德的美国工程师献身说法,杜尔赛战争的所有细节就是其在演讲时提及的内容。据菲尔施耐德所说,自1940年初以来,美国就开始兴建地下基地,平均深度超过一英里,每个基

  • 《潜伏》中民国的广播没有那么多信号转播塔,余则成真能接收广播信号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很多地下工作者都选用无线电广播传递情报。长距离传输,更安全,更稳定,更可靠。双方提前约定好用那本书对照密码,广播里说的数字代表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抗战时期,日军为了阻止我方用此方法传递情报,限制沦陷区人自由使用收音机。就算允许使用的地区,也要人为破坏信号接收装置来限制收音机的信号接受范围

  • 战争史上有哪些事情的发生,看起来很荒谬,但是事实上是很合理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2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野战部队一下子从九个纵队减少到四个纵队,总兵力骤减了10万人左右。而这种减少既不是部队调往其它解放区、也不是发生了战斗损失,居然是晋察冀军区主动进行的军队复员所致,是不是感觉有些匪夷所思?(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此同时,蒋军却在积极向四处运兵备战,有

  • 战争时期电台发电报的用电问题怎么解决?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有那种一次性的专门电台用电池,像饼干似的一片一片叠在一起封装,一组十片,方形圆角。要是偷出来一个,拿两根钉子边上一插面上一插,电线连接,可以带动一个收录机放好久音乐,当年部队上为了这事处分除名了多少无线兵。战时电台发报的电源就3个解决办法:1、用发电机或照明电网的电;2、用干电池;3、手摇发电机,用

  • 《战争与和平》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对人类文明有何启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名著。作品气势磅礴,是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前后耗费十余年的光阴,本书于1865年到1869年出版。《战争与和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主要内容: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