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
确切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1
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
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
“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但这是包括襄樊、夷陵之战后,东吴占据了交州、荆州以后的兵力情况。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并没有取得交州、荆州任何地方,仅仅是占据着扬州,江淮之间大部分为曹操所有。充其量孙权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五万。
曹魏最鼎盛时期的兵力,大约在40--50万,虽然个别资料说到了六十万,但并没有确切的数字。
官渡之战,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曹操动用了两万,袁绍动用了十万。曹操战胜袁绍,坑杀了袁绍七八万军队,主要原因是曹操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这些兵力。
曹操最后战胜袁绍,攻占了邺城,统一了北方,整合了原来袁绍的军事力量,但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万兵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了曹操。当时刘表号称带甲十余万,其中长子刘琦屯兵江夏,恐怕有二三万人马。这样表面看来,刘琮归降曹操的兵力也就七八万。
赤壁之战前,曹操本身的兵力,加上刘琮的归降兵力,大约在五十万之内,绝对到不了五十万。
因此,在豹眼看来,赤壁之战前,魏吴双方的兵力对比,50万对15万,也不准确,但相对比较靠谱。
但这仅仅是双方的实力,并不是直接投入这次战役的兵力。
02
赤壁之战,魏吴双方直接投入的兵力情况。
曹操自己说大军八十万压境,想与孙权会猎于江东。曹操虚张声势,这是一贯的套路,孙权也不会相信。但曹操四五十万大军,就是调集一半的兵力,也够孙权喝一壶的。
从一些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大将都没有从征到赤壁参战。他们本部人马,至少在五千以上,这些兵力都是曹操所有兵力的一部分。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放到赤壁之战中。
当时刘表带甲十余万,曹操要征讨刘表没有十几万是不行的。刘琮投降曹操,大约七八万是归属了曹操。这样,曹操大约兵力在二十二三万人,正如演义里,周瑜替孙权分析曹操军事实力所说的情况。
但这仅仅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所可能动用的最多兵力,但也不是直接参战的兵力。
第一,刘琮这七八万兵力,包括荆州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南四郡的驻兵,曹操还没有能力调动他们参战。演义所说蔡瑁等率领三万水军参战,这恐怕符合史实。
第二,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逃回北方,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原刘表大将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守长坂。从这个情况来看,曹操刚刚占据了荆州,在赤壁之战发生前,这些地方恐怕已经由这些将领带兵驻守,而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
由此看来,曹操直接屯兵赤壁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已经是官渡之战袁绍动用的最大兵力。袁绍统一河北后,兵力也达到了四五十万的规模,但投入官渡之战的兵力,也就是十万。
但孙权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呢?
据《吴书孙权传》及《周瑜传》记载,当时周瑜提出来需要五万精兵,但孙权说一时难以调集,已经准备了三万精兵,命周瑜先行进兵对抗曹操,自己继续组织兵力援助周瑜。
刘备听说周瑜只带了三万兵力,认为少了些,但周瑜却信心满满,有足够的底气战胜曹操。
此时,刘琦大约一万兵力归附了刘备,但周瑜没看在眼里,也没指望。刘备只带领关羽、张飞率领二千人参加了赤壁之战。从《三国演义》也看出一些端倪,诸葛亮派遣张飞、赵云、关羽设埋伏截杀曹操,都是带领五百兵力。这也说明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刘备的确没有带领很多的兵力参战。
从史料来看,孙刘联军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赤壁之战的确是周瑜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肯定的是周瑜、程普各带领一万五千人,刘备二千人独自参战,战胜了大概十万左右的曹军。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瘟疫爆发,曹军水土不服,战斗力有所削弱。
由此看来,赤壁之战,就双方实力而言,可能是五十万对十五万比较靠谱。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曹军实力,大约在二十万以上。而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曹军实力不会超过十万,孙刘联盟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当时,火烧赤壁的曹军恐怕兵力更少,也就是蔡瑁三万水军及部分曹军陆地的兵力。
於赤壁之方兵力之,千年的史也考,只能在後人所著的三演中找了,而且也必以最早的中找,後的中找就以,大有大和意宣染的成份,以人是以早年著是8o2O,以中的三演中,至於的史只有史家去考了,中先生也是文家怎麽的是否也成了,但作中四大名著之一的三演,以流芳千古了。以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