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42 更新时间:2023/12/24 8:23:30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

确切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1

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

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

“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但这是包括襄樊、夷陵之战后,东吴占据了交州、荆州以后的兵力情况。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并没有取得交州、荆州任何地方,仅仅是占据着扬州,江淮之间大部分为曹操所有。充其量孙权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五万。

曹魏最鼎盛时期的兵力,大约在40--50万,虽然个别资料说到了六十万,但并没有确切的数字。

官渡之战,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曹操动用了两万,袁绍动用了十万。曹操战胜袁绍,坑杀了袁绍七八万军队,主要原因是曹操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这些兵力。

曹操最后战胜袁绍,攻占了邺城,统一了北方,整合了原来袁绍的军事力量,但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万兵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了曹操。当时刘表号称带甲十余万,其中长子刘琦屯兵江夏,恐怕有二三万人马。这样表面看来,刘琮归降曹操的兵力也就七八万。

赤壁之战前,曹操本身的兵力,加上刘琮的归降兵力,大约在五十万之内,绝对到不了五十万。

因此,在豹眼看来,赤壁之战前,魏吴双方的兵力对比,50万对15万,也不准确,但相对比较靠谱。

但这仅仅是双方的实力,并不是直接投入这次战役的兵力。

02

赤壁之战,魏吴双方直接投入的兵力情况。

曹操自己说大军八十万压境,想与孙权会猎于江东。曹操虚张声势,这是一贯的套路,孙权也不会相信。但曹操四五十万大军,就是调集一半的兵力,也够孙权喝一壶的。

从一些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大将都没有从征到赤壁参战。他们本部人马,至少在五千以上,这些兵力都是曹操所有兵力的一部分。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放到赤壁之战中。

当时刘表带甲十余万,曹操要征讨刘表没有十几万是不行的。刘琮投降曹操,大约七八万是归属了曹操。这样,曹操大约兵力在二十二三万人,正如演义里,周瑜替孙权分析曹操军事实力所说的情况。

但这仅仅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所可能动用的最多兵力,但也不是直接参战的兵力。

第一,刘琮这七八万兵力,包括荆州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南四郡的驻兵,曹操还没有能力调动他们参战。演义所说蔡瑁等率领三万水军参战,这恐怕符合史实。

第二,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逃回北方,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原刘表大将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守长坂。从这个情况来看,曹操刚刚占据了荆州,在赤壁之战发生前,这些地方恐怕已经由这些将领带兵驻守,而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

由此看来,曹操直接屯兵赤壁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已经是官渡之战袁绍动用的最大兵力。袁绍统一河北后,兵力也达到了四五十万的规模,但投入官渡之战的兵力,也就是十万。

但孙权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呢?

据《吴书孙权传》及《周瑜传》记载,当时周瑜提出来需要五万精兵,但孙权说一时难以调集,已经准备了三万精兵,命周瑜先行进兵对抗曹操,自己继续组织兵力援助周瑜。

刘备听说周瑜只带了三万兵力,认为少了些,但周瑜却信心满满,有足够的底气战胜曹操。

此时,刘琦大约一万兵力归附了刘备,但周瑜没看在眼里,也没指望。刘备只带领关羽、张飞率领二千人参加了赤壁之战。从《三国演义》也看出一些端倪,诸葛亮派遣张飞、赵云、关羽设埋伏截杀曹操,都是带领五百兵力。这也说明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刘备的确没有带领很多的兵力参战。

从史料来看,孙刘联军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赤壁之战的确是周瑜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肯定的是周瑜、程普各带领一万五千人,刘备二千人独自参战,战胜了大概十万左右的曹军。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瘟疫爆发,曹军水土不服,战斗力有所削弱。

由此看来,赤壁之战,就双方实力而言,可能是五十万对十五万比较靠谱。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曹军实力,大约在二十万以上。而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曹军实力不会超过十万,孙刘联盟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当时,火烧赤壁的曹军恐怕兵力更少,也就是蔡瑁三万水军及部分曹军陆地的兵力。

於赤壁之方兵力之,千年的史也考,只能在後人所著的三演中找了,而且也必以最早的中找,後的中找就以,大有大和意宣染的成份,以人是以早年著是8o2O,以中的三演中,至於的史只有史家去考了,中先生也是文家怎麽的是否也成了,但作中四大名著之一的三演,以流芳千古了。以上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秦赵发生过哪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赵雍)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是赵国积蓄国力、变法强兵、开疆拓土的时候,这段时间秦赵两国没有较大的战争,小的战争还是十分多,秦赵各有胜负。赵雍继位当年,魏、楚、秦、

  • 战争史上,哪些战役的结果,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海南岛战役:解放军认为会打的很艰苦,国军认为防守绰绰有余。结果,韩先楚将军三天就把薛岳的立体防御体系击碎。颇有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效果。刚经历金门新败,毛主席等众多领导对海南战役很慎重。1949年10月发动的金门战役,解放军第一梯队经过三天三夜奋战,9000多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余下的被俘。解放军

  • 古代战争中,营寨是什么存在,怎么说闭营不出,对方就不打了,只能营外叫骂。难道就营寨攻不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当中这样一个情景:一方龟缩在营寨当中,另一方就在营寨外不断的叫骂,还不进攻。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遵守战场规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攻或者是不进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军营构造情况。营寨建造设计绝对不像影视剧当中插几根木棍当作围栏,里面装上帐篷就可以当做军营了。营寨建

  • 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要如何战胜吴蜀联盟?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最能影响时代进展的,就是导控舆论吧?郭同学应该多制造些娱乐新闻,让谣言四起,唾沫星子淹没联盟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能够出什么奇谋战胜吴蜀联盟,我们不得而知。毕竟郭嘉看人,是一看一个准,能够非常精准的看到别人的弱点,然后提出对应的奇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果。曹操就是听从郭嘉的一个个奇谋,取得

  • 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次战役意义最重大,最关键?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称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就历史大一统的长远意义而言,我认为官渡之战更为关键,历史意义更为重大;首先完成了北方大地统一的愿望,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融合;其次,为后来华夏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具

  • 古代吕蒙打仗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战绩斐然,还杀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可谓是被关羽追崇者恨之入骨。不过可恨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吕蒙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跟姐夫外出打仗。十六岁的他抱的看法是家里这么穷,说不准立下大功还能脱离贫穷。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就只好让他去打仗了。他没有读过书,却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过人之处赢得了孙策的器重

  • 世界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名将都是力求以多胜少,以少胜多的尽量避免,但以少胜多还是不在少数,中国的以少胜多的大多都清楚,就不一一展现,来说说世界上,有这么几场1.阿萨耶战役是英属东印度公司和马拉塔帝国之间的冲突,阿萨耶战役见证了6500-10000名英国士兵与40000-50000名强大的马拉塔军队对峙,不幸的是,英国人对敌

  • 赤壁之战曹营在长江西岸,吴蜀联军在长江东岸,为什么要借东南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谁出的题,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现在有争论的是战事到底发生在黄冈赤壁还是嘉鱼赤壁,这两个地方都在湖北,何来曹军在江西一说?赤壁因为苏轼所写赤壁怀古而分为文赤壁和武赤壁,文赤壁在黄冈,武赤壁在嘉鱼;连苏轼都不太清楚他写的到底是不是孙刘破曹的赤壁,所以才有“故垒西边,人道

  • 《三国演义》里都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太精典,故事也太多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有《桃源三结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火烧连营》《温酒斩华雄》等等,深入人心,百听不厌。前段时间因为肺炎疫情的原因,许久不能出门,刚好重温了一遍电视剧,大致的故事还都有印象。故事都是与人物有关,听故事要

  •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你知几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有:1约5000年前,炎黄版泉之战2约5000年前,炎黄联军与蚩尤逐鹿之战3约前1600年,汤灭夏鸣条之战4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牧野之战5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6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7前627年,秦晋崤山之战8前511年,吴伐楚,郢之战9前478年,越王勾践灭吴10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