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被称为“战神”的将军,他们都打过哪些经典的战役?

历史上被称为“战神”的将军,他们都打过哪些经典的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13 更新时间:2024/2/23 5:01:41

黄埔四期的林彪军校毕业后,1926年11月被分配到北伐军中路军的叶挺独立团担任见习排长,其时北伐军代总参谋长白崇禧已经转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正率部经浙江攻击淞沪,旋任上海警备司令,因此两个人在这一时期并没有直接交集,因为中路军的战略攻击目标是武汉。

林彪与白崇禧第一次正式交手,是发生在1934年11月的“湘江血战”,前者是中央红军头号主力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后者是“广西绥靖副主任”,也是桂系军队封堵湘江的实际总指挥。原本白崇禧是不想玩命的,因为洞悉南京蒋某人消耗杂牌军的阴谋,所以桂军在第一时间反而放弃全州实施了后撤。

1934年11月29日,南京严电问责,坐镇平乐指挥的白崇禧不敢再耍猾头,命令夏威第15军、廖磊第7军等部发起反攻。这里有个误解,实际上湘江战役中红一军团(下辖红1师、红2师、红15师约19000余人)主要是在脚山铺阻击战中对付李觉的湘军70000人。

与桂军有所接触的只是红2师红4团,他们在逐退桂军警戒部队后,即将阵地移交给红三军团返身加入脚山铺作战,因此与桂敌在界首血拼的是彭老总而不是林彪的部队,严格来说,林白两人算是“擦肩而过”。

抗战期间据称日本人给白崇禧冠以“战神”的称号,不知出处,先后就任副参谋总长、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桂林行营主任等职。而林彪1937年9月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名扬天下,可惜却被晋绥军误伤缺席了后面的抗日战争,直到1942年2月才从苏联回国,在身体尚未康复的情况下,并没有继续领兵作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奉派到山东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后转赴东北。

两位名将第二次交手,已经是1946年5月,何应钦出国后代理“陆军总司令”职务的白崇禧从北平赶往东北督战,这已经是东北民主联军撤守四平以后的时间点,白崇禧接到的指示,是要当面督促杜聿明固守四平、沈阳等地,保证关内外联系即可,而不要轻易发兵北进。但是白杜会商的结果,是应该趁林彪新败衔尾追击,否则一旦让东北民主联军得到休整和壮大“倒是真的值得忧虑了”。

在白崇禧的强力支持下,东北蒋军出动新一军、新六军继续向北进攻并夺取了长春,按白杜两人的意思,南京方面应该再增加两个军的兵力,以便一口气追过松花江。这也是林彪在东北最困难的时期,林彪后来回忆说:“1946年5月四平、长春撤退后,主力失去战斗力,如果敌人继续增加两个军,我们的军事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为主力来不及休息补充和装备”。

然而此时山东我军及时发起了大规模反击作战,先后解放了泰安、德州等重镇,威胁着交通命脉津浦路,南京无奈之下将原拟投入东北战场的两个军转调山东,白崇禧和杜聿明的美梦就此破灭,两军遂隔松花江形成对峙,不久白崇禧悻悻离开东北返回南京就任“国防部长”,而林彪则长舒一口气:“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得我们能缓过气来”。

战争进入到1949年初,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彪提70万大军入关一举解放平津,经过加强后的第四野战军兵强马壮已达90万余众,于平津战役结束的4月间大举向中南出动。此时蒋军精锐大部已在华东被歼,长江中游的主力部队便是“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12个军37个师约288000人,两人的第三次交手终于开始了。

林彪曾经评价道:“白崇禧是敌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而这句话可以说并非过奖”,因此尽管四野兵力兵器占据绝对优势,林彪在歼灭白崇禧集团的作战中仍然保持了高度谨慎。从武汉到长沙,白崇禧率军一路抢先撤退,四野始终未能抓住桂军主力,直到白崇禧因青树坪战斗出现战略误判后,不撤反攻,林彪指挥我军在“衡宝战役”中一战打断了桂军脊梁,歼其第7军和第48军四个主力师。

白崇禧无奈率残部逃回广西老巢整补,四野大军跟踪入桂,1949年11月起再发起“广西战役”,历经39天浴血奋战,歼敌173000余人,彻底消灭了存在了25年的新桂系军事集团,白崇禧亡命海外。而林彪率领的第四野战军从白天黑水战至海角天涯,更无愧于我军的“战神”之名,在两位名将的对决中,林彪及其麾下的四野雄师,也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神是大兵团作战的奇才。20世纪首推粟裕。苏中七战七捷得孙子兵法神韵。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有在重兵团队中捉上将气魄。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一气呵成,战略家粟裕斗胆直陈城南庄,西伯坡立军令状。三十六点九万人歼灭四十四万大军的淮海战役,舍粟无他。主席夸奖说:粟裕同志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会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人们普遍认为项羽是自刎于乌江,而不是东城,那一幅自刎乌江的图画,始终印记在许多喜爱项羽的后人的脑海里,虞姬一别,悲歌一曲,自刎一剑,定格了项羽的光辉形象,让无数项羽的粉丝叹息不已。那么,何项羽会被刘邦逼得乌江自刎呢?第一、项羽手下的人才都被刘邦挖得差不多了。西汉的开国功臣中,有很多当年都是在项羽手下

  • 三国历史中吕布和赵云是否在常山之战交手过?有何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没有跟吕布在常山交战过!吕布白门楼丧命时赵云还没出山(公孙赞部下,并没有详细介绍赵云)!史书也无详细记载!历史上吕布被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虽然赵云未和吕布交过手,但我估计赵云能跟吕布撑300个回合问题不大,既使体力不支也能全身而退。吕布一辈子最出名的一次战役就是在虎牢关前,他曾一个人单打刘关

  • 楚汉争霸,最后为什么赢的是刘邦?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汉高祖刘邦是丰沛人,他出生卑微,所以一家人都没有名字,父亲就叫刘太公,自己也没名字,根据排行起名为刘季,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了汉王以后才有的名字,其字意就是国家,以国为名,是说明他就是国家之主,一般人是不敢起这个名字的。刘邦从小豁达大度,他不屑于务农干活,所以在当事人看来,难免有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 历史上的赵云军事才能如何?汉水之战击败曹操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先说结论,正史记载中,赵云军事才能优秀,属于蜀汉集团比较出色的将领,而汉中之战击败曹操也见之于正史资料,应当属实。而大部分人认为赵云军事才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赵云正在蜀汉集团官阶不高,不受重视,而认为是小说、影视、戏曲过度夸大了赵云的形象。以下就以正史史料,还原赵云的历史形象。正史上赵云的军事才能

  • 如何看待楚汉争霸的关键战役彭城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引言:公元前205年的四月,徐州附近一处荒凉的驰道上,一辆马车正飞也似地向前奔驰,马车夫不停的抽打着马匹,丝毫不在意马儿的哀嚎。马车内,一个中年男子不时的探出头来向后张望,不远处还可以听到喊杀声和士兵们的惨叫。突然,马车停了下来,车夫从路边抱上来一对孩子,男子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可这一停,后方

  • 如何评价楚汉战争时韩信灭齐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看到刘邦和齐王已经议和,打算停止进攻齐国。可是蒯彻(后改名蒯通)对郦食其游说齐王成功是慕妒忌恨,一个劲窜掇韩信攻打齐国。韩信脑袋一发热就率领大军攻打齐国,齐王大怒把身在齐国的郦食其给投进沸水锅里煮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邦的谋士郦食其说服了齐王,齐王把准备攻打刘邦的大兵撤了回来,背叛了项羽投靠

  • 赵子龙当阳单骑救主, 在曹军中七进七出。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答!赵云七进七出是真的吗?假的,是罗贯中作者虚拟的。赵云是刘备的主管骑兵,刘备被曹操在当阳长阪追上的时候,丢下妻子儿女向南逃走,可见刘备心有多黑,现代骂人的话算什么东西,由赵云身抱阿斗,就是后主,保护着甘夫人,也就是后主的母亲,使他们全部兔于灾难,被升为牙门将,很小的官。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

  • 七进七出,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其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赵子龙,也是相当了不起啊!虽然没有七进七出的神话场景,但依然改变不了赵子龙的名将身份。陈寿能把他列在蜀书第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为一传,能得刘备的极力盛赞“子龙一身都为胆也!”足见赵子龙的身份地位,以及德行才能,在正史中,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赵云在正史中的形象,可以用“完美”两个字形

  • 《三国演义》中赵云血战长坂坡,除了他还有哪些古代小说武将可以?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三国演义》中赵云赵子龙单枪匹马背着幼主刘禅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有曹操的不许放箭要生擒此人的命令原因,也有赵子龙浑身是胆武艺超群和一丝幸运的原因!虽然小说之类的内容对人物都有一定渲染和夸大描写,但中华自古多英雄这是千真万确的!中国历史上的众武将英雄:中华大地自古以来多磨难,也出了无数

  • 三国猛人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了多少战将?有一流武将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虽然不是位高权重,但却十分受后人的喜爱,这得益于他的忠义之心,英勇之举。他的忠在于不但终忠于汉室,忠于刘备,为了救助阿斗,更是刀枪匹马入百万曹军,七进七出。他的义在于舍生忘死,长坂坡为让马给糜夫人,被敌将放倒宁愿摔到自己,也不肯让阿斗受伤,血染征袍,一昼夜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