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末农民起义除了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农民起义还有哪些?再说两个

秦末农民起义除了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农民起义还有哪些?再说两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4/2/23 2:27:57

项羽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项梁和项羽杀死会稽郡太守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号召楚国遗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余人。项梁、项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势如破竹,连败秦军,起义军一路上吸收多支起义军,起义军人数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秦二世派章邯率军前来来镇压,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项梁战死。章邯败项梁后,率军渡河北击赵,赵地钜鹿被秦军所困,项羽率军北上救赵并与秦军展开激战。最后项羽大败秦军,全歼秦军主力。

有关秦末战争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秦末战争相关成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末陈胜和吴广起义在经过大泽乡的时候说的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见《庄子·内篇·逍遥游》,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十面埋伏: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是: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运筹帷幄: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运筹帷幄”典故语出《史记·高祖本纪》。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必须胸怀大志、眼光敏锐、能够随机应变,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局变化了如指掌,并善于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同时要有大局观和对趋势的准确预见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常与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刘邦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指鹿为马:“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原文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末农民战争的介绍和梗概: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王,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馀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最终在刘邦、项羽领导下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暗度陈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运筹帷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指鹿为马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汉武帝是如何维持战争开支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汉武帝期间,持续发动战争,尤其是对匈作战,差不多四十年兵戈未息。对了应对战争机器的运转,汉帝国不停地“吸血”填补军费无底洞。到汉武帝去世前,原来非常富裕的帝国,变成了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的惨状。若不是他及时醒悟,停止了战争,汉帝国走向亡秦之路就是眼前的事!那么,四十年的战争,汉武帝的战争经费哪里来的呢

  • 历史上哪些将军的存在,可以用“力挽狂澜”来形容?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在东北的操作,可称得上是力挽狂澜。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投降前夕,苏联对日本宣战,随后150万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在苏军钢铁洪流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下,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顷刻间土崩瓦解。虽然东北光复了,但是接下来的却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国共两党谁来接管东北?彼时的东北,总面积13

  • 战斗结束释放俘虏,俘虏重新被敌人队伍收容不是又增大敌方力量,这些老兵又为敌所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947年6月初,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接到野司命令:“整编第74师俘虏一个不放,严加管制不使逃跑”!在孟良崮战役中,华野共俘虏敌两个整编师的官兵19676人,为什么特别规定整74师的俘虏一个不放呢?因为该师老兵成分较多,作战经验和战斗素养普遍较好,正是我军特别需要的“解放战士”,而这些官兵以为

  • 求建国英雄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

  •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如何通过二战从海军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兵种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的军种,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早成立于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期间有过解散,重组,最终在举办大陆会议之后正式成立。因此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也是世界上最年长的一支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每一个时期的任务分配也不尽相同。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的最初期,海军陆战队成

  • 辽沈战役,防守长春的郑洞国,为何下令士兵朝天开枪,然后投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在东北战场上,郑洞国绝对是个最悲情的人物,他吃亏在于太厚道。1948年3月13日,东北野战军攻占四平后,国民党军固守的长春,就成为孤悬在松辽平原上一座孤城。其实早在1947年10月17日下午六点半,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小丰满水电站,切断了长春的电力供应。现在四平失守,中长铁路被切断,也等于掐断

  • 为何秦军士兵连工资都没有却还要为秦国浴血沙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之所以强大,关键是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持这么一支军事力量是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的,但由于秦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这就减少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义务兵役,也就是没有工资,那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哪?这得益于秦国实行了一套严格的兵员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军功制。01兵役管理制度秦朝沿袭了战国时期的郡县征兵制。

  •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万多美国民兵为何能赶走强大的英国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产生了是美国人自己赶走英国人的错觉?赶走英国人的是卖肾援助的法国路易十六。美国人自己赶跑了英国人的说法,简直比我们自己独立打败日本人还过分十倍啊。当一小撮国家分裂分子在北美起事时候,英军在北美驻军就6000人,开始持续的在北美增加兵力,当时正是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龙虾兵打遍天下无

  •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你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991年5月1日,一位老人来到河北省蓟县盘山烈士陵园,到抗日英雄包森墓前祭拜,并献上自己亲笔书写的花圈对联,对联上的字是: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朽者,祭拜包森。此人叫冢更咻,是一位侵华日军老兵,此举一是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的生命赎罪;二是他在一次战斗中幸存下来,前来祭拜鲍森,是八路军的将军,

  • 秦末农民起义详细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