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00 更新时间:2024/1/23 15:39:04

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五件感人的事迹:

1、移居香港。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

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2、留蓄胡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3、坐船返沪。

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4、装病。

当闻听日本人要来,她便吩咐儿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要梅兰芳赶快躺在床上,注射针药。不一会,梅兰芳真的开始发起高烧来了。日本人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5、日伪讹诈,愤然毁画。

日伪汉奸获知后梅先生要办画展,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

梅兰芳看见门口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

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原创首发)

蓄须明志是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最受国人称赞、最引以自豪的一件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属于男扮女装,为了京剧艺术、为了梨园舞台、为了更好地展现旦角的娇柔唯美,日常从不留胡须总是剃的干干净净的,从而塑造了《贵妃醉酒》,

《霸别姬》

等许许多多完美的旦角舞台形象。

然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先生以民族利益为重,蓄须明志,不登舞台,罢唱罢演,坚决抵制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诱拒绝登台唱戏,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和民族气节。

那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肆无忌惮的大规模侵略中国。不久日军占领了上海,当时身在上海的京剧名家梅兰芳眼见祖国沦陷民族遭难痛心疾首,于是疏离戏院,隐居藏身,避免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应邀去了香港演出,那时日军还未占领香港。后在香港暂居,不再登台演出,但对京剧的无限热爱,视京剧如生命的梅兰芳忍辱负重,每日仍然练功不辍。

三年后,香港也遭沦陷。日军司令官得知梅兰芳在港,多次出马威逼梅兰芳公开露面上台演戏。梅兰芳先生也多次浩然傲骨,凛然抵拒。不久实在是忍无可忍,毅然决然地蓄起了胡须,以明己志,以示抗议,以确决心。

后来,梅兰芳先生不堪其扰,只好离开香港又回上海。

即使回到上海,梅兰芳先生更加度日艰难。演戏是梅兰芳将其视若生命的舞台,也是梅兰芳养家糊口唯一的生活来源。四、五年的停演,梅兰芳一家生活拮据,陷入困境,只好卖房以度难关。当时好多的戏院子老板闻之,纷纷开出优厚条件,让梅兰芳剃掉胡须,登台演出,全被梅兰芳一一回绝了。宁可卖房度日,也不违心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唱戏!

特别是有一次日军要开“大东亚圣战”庆祝会,强硬要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还是再一次地拒绝。

可当时日本人蛮横无理的态度,让梅兰芳预感到了自己已经处在了极其危险的情况之下。

于是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来。赶紧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请朋友帮忙假装得了大病,以此骗过日本人,誓死不改拒演初衷。他的医生朋友深受感动,竭诚相助,给梅兰芳打了伤寒预防针,让其连日发起高烧。

日本人闻讯后,深感怀疑,立派军医到梅兰芳家中查看。当日本军医看到梅兰芳确实一副“生病”的样子时,只好作罢了。梅兰芳也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差点儿丢掉性命的一劫。

1945年,当抗日战争一取得胜利,梅兰芳当即剃掉胡须,马上登台演出了。

这就是一位德艺双馨,民族之范,正气凛然,义薄云天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广为人知长久流传的一段史话。

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梅兰芳是中国第一代名旦,四大名旦中,他排在第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朝鲜之役真的耗掉了明朝的“真气”,导致后来的覆亡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朝代的陨落,绝不是一两件事造成的,但是“抗日援朝”无疑是给王朝的覆灭搭上了快车。明朝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15921598)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在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后,基本控制了日本,此时的他认为自己兵强马壮,幻想征服世界,他很快拟定计划,想先攻占朝鲜。朝鲜请求援助。明廷命李如

  • 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巨鹿之战背水一战--井径之战四面楚歌--垓下之战一鼓作气--长勺之战退避三舍--城濮之战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淝水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前徒倒戈--牧野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直捣黄龙--岳飞抗金暗渡陈仓--楚汉争霸老马识途--齐桓公伐孤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

  • 战争英雄的故事一则 刘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煮酒论英雄曹操为试探刘备,在喝酒席间问刘备现今世上何人能称得上英雄。刘备连说几人曹操都嗤之以鼻,最后曹操说: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惊,以为被曹操看出了自己想要做大事的心思,筷子吓得掉到地上。曹操问其为何如此惊恐,刘备说是因为外面打雷,被吓到了。曹

  • 有哪些关于战争的名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

  • 完本的抗日小说?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重生之抗战悍将》《抗日之铁血山河》《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抗日之商人传说》《抗日之铁血征程》《抗战中的新生》《铁血抗日之1938》《重生之铁血战将》《重生之红星传奇》《国破山河在》《重生之战火谍影》《铁血抗战》《抗日之铁血豪情》《大国1942》《重生之星火燎原》,《血魂1937》《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 有关楚汉相争的成语或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霸王别姬【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项庄舞剑【成语故事】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

  • 关于战争的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回答者:完颜康康-探花十一级9-1821:53破斧沉舟回答者:舔盐觅雨-助理二级9-1821:53关于战争的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

  • 在古代历史上我国为何北方的战事比南方多?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北方处于中原地带,而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七大古都有六个在北方。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北方,同中原对峙,对中原虎视耽耽,经常挑起战乱,这其实是强烈嫉妒中原心理的直接体现,要么想占领中原,统治中原人口,以中原人养活少数民族的人,要么想掠夺边疆的人口牲畜财富

  • 为何宋辽议和后百年无战事,宋夏议和后仍战争不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谢友邀战争的形态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代理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唯一的,那就是获取利益,而获取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敲竹杠”首先提醒某答主一点,景德之役宋辽议和,那份合同叫澶渊之盟。咱们既然要吹宋辽和平,总得先把和约标题写正确吧宋真宗景德元年,萧太后燕燕带着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契丹大军南征

  • 古代有特种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特种兵,人们首先会想到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战斗力极强的特种兵战士,他们经过特殊训练,装备精良,身怀绝技,专门执行特种任务。其实,我国古代也曾有过不少类似于特种兵的部队,今天在此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同学习。在三国时代,曹操就拥有自己的特种兵骑兵虎豹骑。据《三国志》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