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何宋辽议和后百年无战事,宋夏议和后仍战争不断?

为何宋辽议和后百年无战事,宋夏议和后仍战争不断?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02

谢友邀

战争的形态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代理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唯一的,那就是获取利益,而获取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敲竹杠”

首先提醒某答主一点,景德之役宋辽议和,那份合同叫澶渊之盟。咱们既然要吹宋辽和平,总得先把和约标题写正确吧

宋真宗景德元年,萧太后燕燕带着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契丹大军南征,一边数次让上一年在望都之战中被俘的宋军将领王继忠上疏宋真宗,建议双方议和。换句话说,辽军此次南征的目的就是以战促和

契丹人并不是天生爱好和平,而是残酷的现实教育过他们,“统治中原这事实在太可怕了”

辽太宗耶律德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契丹人好好上了一课

石敬瑭认比自己年龄小的耶律德光作爹换来契丹出兵支持,建立后晋。石敬瑭死后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面对比自己大不了几天的爷爷耶律德光,石重贵怎么都亲切不起来,于是石重贵决定反了他太奶奶述律太后

耶律德光用实力向石重贵证明了一个真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在后晋降将的大力协助下,耶律德光很快就攻到了后晋都城大梁,接到了石重贵以“孙男臣重贵”、太后以“新妇李氏妾”的名义送来的降书

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二月初一,耶律德光“服天子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庭”,接受百官朝拜,改契丹为辽,做起了皇帝

好景不长,不通政事又爱好“打草谷”的契丹人激起了中原人的强烈反抗

及契丹入汴,纵胡骑打草谷,又多以其子弟及亲信左右为节度使、刺史,不通政事。华人之狡狯者多往依其麾下,教之妄作威福,掊敛货财,民不堪命。于是所在相聚为盗,多者数万人,少者不减千百,攻陷州县,杀掠吏民。

刘知远拥军五万盘踞晋阳坚持不肯降辽,已经投降的后晋将领屡屡再度反叛,加上“盗寇”到处成群结队攻州掠府……耶律德光感觉自己再在这里呆下去很危险,叹息道:“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

三月初,耶律德光就以天气太热,我想妈妈的理由打道回家去了,“天时向暑,吾难久留,欲暂至上国省太后”

耶律德光这个人有头脑、善纳谏、个性坚韧、有野心,在契丹君主中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人物。入主中原两个多月就悒悒不乐地踏上了返家的旅程,一边纵军沿途打草谷杀人泄愤,一边把自己活生生气死在途中,光荣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盐渍帝王木乃伊”

~《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扯上面这一大段废话的目的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对入主中原这事,耶律德光之后的契丹人都抱着极大的抵触情绪

契丹人不想入主中原是一回事,想从契丹人嘴里抢肥肉又是另外一回事

雄才大略的宋太宗赵光义攻取北汉后马不停蹄地跑去伐辽,高梁河一役被奋起保家卫国的契丹人揍得满地找牙,大腿上也被契丹人射了两箭。太宗坐着驴车躲避着同样坐着驴车身中三箭的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的追杀,一口气跑回了汴京,双方从此结下了大梁子

太宗之前,无论太祖赵匡胤还是后周柴荣,他们都与契丹交过手。赵匡胤手下三流战将田钦祚还创造过跟契丹“三千打六万”不落下风来去自如的骄人战绩。换句话说,双方梁子一直都存在,只是契丹人一看,哟嗬,兄弟,软拉吧叽地也来撩我?

从此双方在边境我攻你受地连续对干了二十年

我大宋虽然虚胖,但好歹还是个胖子,血槽长。契丹就不一样了,人口少,部族多,燕云经济特区长期成为前线,仗打久了就有点失血的感觉

契丹太后萧燕燕一看老这样慢性失血也不是个事,于是决定孤注一掷玩一把大的,一边让王继忠出面议和,一边举全国之兵摆出直扑大宋命根汴梁的架式。吓得宋真宗差点提前120年开创南宋

景德元年十一月,宋军在澶州城下摆开两座大阵,与杨延昭、王超一起对深入腹地的契丹大军形成三面包围;宋军还撞了个大运,用床子弩射死了契丹统兵大将萧挞凛。就在这时剧情发生反转,真宗亲征到澶州后很快同意与契丹讲和,十二月,大宋议和使李继昌携誓书到契丹大营。面对来之不易的胜利,契丹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十二月乙未,李继昌至敌帐,群情大感悦,馆设之礼益厚

双方约定

宋真宗与辽圣宗结拜为兄弟。恭喜燕燕干妈,多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宋大哥每年助辽弟弟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恭喜辽军兄弟,你们辛苦了

双方各守旧疆。恭喜燕云人民,从法理上正式移民大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7.58

契丹弟弟从此与宋大哥就愉快地玩耍在一起?

宋仁宗宝元二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元昊宣布独立,给大宋朝廷写了一封信,要求大宋皇帝册封他为大夏皇帝

臣祖宗本出帝……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宋史》外国一

元昊嚣张得老好人赵桢都咽不下这口气,双方扭打在起

胖子的确虚了点,分别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挨了三次重击。不过胖子永远都有一个优势---皮糙肉厚,三次重击挨完后,胖子摇摇晃晃地继续站在台上,瘦子却有些体力消耗过度

用兵来,牛羊悉已卖契丹,一绢之直为钱二千五百。~《长编》卷138

西夏把牛羊贱卖给了契丹,又以三倍的价钱从契丹进口布料。打着打着,元昊猛然发现此时自己想做条新热裤都变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契丹不顾亲情,从外甥李元昊那里吃得满嘴流油,它会不会对宋大哥好一点点呢?

(庆历二年二月丁丑)契丹谋聚兵幽蓟,遣使致书求关南地。~《长编》卷135

富弼被派往契丹办交涉,费尽口舌说服辽兴宗放弃了娶仁宗年仅四岁女儿的打算,同意宋大哥以交柴荣抢占的关南十县地租为名增币银、绢各十万。史称重熙增币(庆历增币)

从此,契丹弟弟每年躺入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这笔钱到底能干些什么呢?

至于邻国岁币,诸属国岁贡土宜,虽累朝军国经费多所仰给,然非本国所出。~《辽史》卷60.食货下

这笔钱够养活辽国各级机构以及所有军队

宋大哥放血增币的行为使辽国上下非常满意,奉命敲诈宋大哥的辽使刘六符一家从此大富大贵

敌既得金帛五十万,因勒碑纪功。擢刘六符极汉官之贵,子孙重于国中。~《长编》卷137

从宋大哥身上捞得盆满钵满的契丹弟弟从此就每天吃饱喝足睡大觉吗?没有,契丹弟弟的竹杠举得高高的随时等待着时机

宋神宗和王安石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大搞变法,在短期内弄来了一大笔钱。钱壮英雄胆,大宋改变策略想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搞死西夏,派王韶出马开拓河湟,史称熙河开边

宋军的注意力刚转向西边,契丹弟弟就又象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遣使大宋要求重新划定边界。这一次以分水岭为界的划界使宋军失去了很多重要关隘

没办法,宋大哥一边说着英文mmp,一边同意了契丹弟弟的要求,一边安慰自己谁让俺是大哥呢

悉以所争地与契丹,东西七百里,议者惜之。~《宋史》卷312.韩琦传

要和平还不简单?你家房子每年都要向我交一笔远高于市场价的租金;我缺钱花的时候你要另外再加一笔以保证你家幼女安全;你家大门随时向我开放,咱俩各占一半

这种冤大头人人喜欢,谁吃饱了撑的打你干嘛,留着帮人赚钱养家不好吗?

为国钓鱼.原创

2019.3.22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有特种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特种兵,人们首先会想到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战斗力极强的特种兵战士,他们经过特殊训练,装备精良,身怀绝技,专门执行特种任务。其实,我国古代也曾有过不少类似于特种兵的部队,今天在此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同学习。在三国时代,曹操就拥有自己的特种兵骑兵虎豹骑。据《三国志》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

  • 古代军事战争,从东北入华北,为什么只能走山海关?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边防主要依靠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天然屏障即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大军无法通过。人工屏障是修建城池,重军把守,长城便是其中之一。北京地区,有着天然的屏障,西有太行山脉,北有燕山山脉。这两处山脉把北京城完整的包了起来,所以北京古时候还有着“北京湾”的叫法。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军从东北方向

  • 你最喜欢古代哪一支“特种部队”?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干部团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也是一支精锐劲旅,负责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被喻为是“御林军”,新中国成立后,从干部团走出了2位共和国大将、2位上将、4位中将,这在一个团的历史上还是少见的。1934年10月长征前,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与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

  • 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古代战争史上,关隘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关隘,真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确实是这样,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就算是连点成线的万里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都有可能被绕过,更不说一个点的关隘了。那为什么还要派重兵守着关隘呢?我们来看看山海关。这个

  •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不少小伙伴们的印象当中,古人打仗的流程一般都挺套路。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将出阵挑衅,找人单挑。随着谩骂、辱骂的不断升级,最后对方阵营里总有不长眼、不服的小哥上来迎战,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几个回合后,己方大将“唰”一刀劈下之后,对方便被劈落尘埃。GAMEOVER。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

  • 陕西靖边县儿子活埋母亲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人性的丧失,人味的缺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活得都比较自私,缺少感恩的心很难为别人着想甚至父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因果。不是这子的吗?谢谢邀请!这起儿子活埋老母亲事件,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不要欺负老实人,尤其那种平时的闷葫芦。这种人的恨意全部埋藏在心里,他不善言辞,也不屑言辞。恨意爆发出来却是可

  • 古代战争中什么时候才会埋锅做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中,大军进兵前,三更埋锅造饭,五更进食,并做必要的准备,平明进兵。大军的顺序,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前锋多是悍将壮兵,冲锋陷阵,不能折了锐气。中军为主帅所处重地,兵多将广,乃枢纽之所在。后卫是预备队,提供后勤保障,兼顾护卫中军后方的安全。古代人打仗,多数光明磊落,两军阵前,使者来回穿梭,谈判

  • 三国时期,古人如何打“群架”,古阵法面纱如何揭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打仗可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一窝蜂往上冲?打群架?no,no,打仗可不是打群架。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冷兵器时代,无数的军事家为了打赢战争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想出的东西那是一套一套的,就比如阵法。阵法?我们大多数要么是从一些小说看到,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瞎猫碰上死耗子,糊涂皇帝瞎指挥,却意外打了个大胜仗。说实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很多地方甚至令人无语,最后赢的也莫名其妙。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八虎”为首的宦官,任用江彬等小人。同时他还营建“豹房”,疏于朝政,经常玩失踪,跑出去微服私访,朝臣们拿这位皇

  • 为什么古代战争战胜方会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原因有四点:一是震慑敌人。通过屠城方式彻底击垮敌人的战斗意志。清军入关后,在征服南明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时,受到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清军在江南一带制造了多起屠城事件。最有名的当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进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