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有特种兵吗?

古代有特种兵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77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18

说起特种兵,人们首先会想到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战斗力极强的特种兵战士,他们经过特殊训练,装备精良,身怀绝技,专门执行特种任务。其实,我国古代也曾有过不少类似于特种兵的部队,今天在此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同学习。

在三国时代,曹操就拥有自己的特种兵骑兵虎豹骑。据《三国志》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以看出虎豹骑的骁勇善战和人员选拔的苛刻。后来虎豹骑统领曹纯死后,在选新统领时,曹操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结果由他亲自担任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何等看重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并对指挥权非常的在意,因为这是他最精锐的部队。

唐朝初年,也有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士兵身着黑甲,所向披靡。《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麾下也曾有过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名叫背嵬军,是岳家军之中的精华,史书中称:“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背嵬军曾创下500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的辉煌战绩。金人曾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古代打仗,断粮后可以吃敌军尸体吗?

古代打仗,断粮是常有的事,但断粮后吃敌军的尸体,却不是经常发生的习惯事情。不过呢,也不是绝对的没有,只不过不是断粮了就可以吃敌军尸体,基本的人性,在多数情况下还是有的。

裴松之注引《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

【魏书曰:昱时年八十。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魏书》说,《魏晋世语》记载了曹操因为乏粮,程昱就掳掠了主管的本县,给曹操大军提供了三天的口粮,其中就掺杂着人肉。就因为这个事,程昱在朝廷中失去了声望,所以最终不能够位列三公。

这件事发生在曹操与吕布兖州交战时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来曹操处的路上,被徐州牧陶谦派兵杀死,曹操遂率领大军讨伐徐州(治所在郯城,今山东郯城)。不久,因为粮草用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天,曹操再次讨伐陶谦,所过之地“鸡犬不留”。或因为如此,东郡守备陈宫及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反叛曹操,奉迎吕布入主兖州。

兖州各郡县纷纷反叛,归顺吕布,只有司马荀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分别把守的鄄城及范、东阿二县还控制在曹操手中。

曹操得知情势危急,急忙撤军,与吕布在濮阳展开激战。两军相持二百多天,恰遇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撤军鄄城。

此时,曹操失掉了兖州,粮草断绝,派人向袁绍借粮。袁绍答应了曹操的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派人来劝说曹操,想让曹操投靠他,并要求曹操举家迁往邺城作为人质。

瘦驴毛长,人穷志短。曹操无路可走,就打算投靠袁绍。这时候,程昱站出来力谏曹操。

时昱使还,引见,因言曰:“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

程昱刚刚出使回来,请求曹操召见,询问道:“我私下听说将军您要迁居邺城,与袁绍联合,有这事吗?”

曹操说:“是啊,木得法子哦。”

程昱劝谏说:“我认为您是一时临事而惧,否则又怎能如此不深思熟虑呢?袁绍他不行,哪里能跟您相比哪?您也不会屈居他人之下哦。现在兖州虽破,但还有三城可守,能够作战的将士不下万人。以将军您的神武,再加上我和文若(荀,字文若)等人协助您,完全可以成就霸业,请您慎重考虑一下。”

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建议,放弃了投靠袁绍的打算。

但吃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啊,饿着肚子如何生存呢?更不必说去打仗了。

素有“王佐之才”的荀荀文若也是一筹莫展,没有建议曹操不要投靠袁绍,就说明此时的荀也是无计可施。

于是,程昱再次站出来,洗劫了他驻守的东阿县,把能吃的全部抢掠过来,而且还掺杂着许多人肉。究竟是活人还是死人的肉,就不清楚了。勉强给曹操凑足了三天的口粮,使曹操得以渡过暂时的危难。

粮食都吃不上了,还能吃到肉,这件事不能不引起曹操的质疑,曹操木得办法,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地接受。不过这事,要说曹操不清楚不太现实。

置身事外,实在无法评价这件事,但说明在特殊时刻,吃人肉的事还是有的。

程昱做此事不可能是一点半点,是无法隐瞒的,事后也屡遭诟病,以至于他最终不能位列三公。

在动物界,自相残食的种类不少,但一般的规则还是同类互不相食。

人的动物性时常体现,一般来说还是不能同类相食。但在特殊的情况下,还是不间断的发生过。

这个事实在无法评价,但确有其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军事战争,从东北入华北,为什么只能走山海关?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边防主要依靠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天然屏障即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大军无法通过。人工屏障是修建城池,重军把守,长城便是其中之一。北京地区,有着天然的屏障,西有太行山脉,北有燕山山脉。这两处山脉把北京城完整的包了起来,所以北京古时候还有着“北京湾”的叫法。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军从东北方向

  • 你最喜欢古代哪一支“特种部队”?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干部团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也是一支精锐劲旅,负责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被喻为是“御林军”,新中国成立后,从干部团走出了2位共和国大将、2位上将、4位中将,这在一个团的历史上还是少见的。1934年10月长征前,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与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

  • 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古代战争史上,关隘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关隘,真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确实是这样,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就算是连点成线的万里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都有可能被绕过,更不说一个点的关隘了。那为什么还要派重兵守着关隘呢?我们来看看山海关。这个

  •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不少小伙伴们的印象当中,古人打仗的流程一般都挺套路。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将出阵挑衅,找人单挑。随着谩骂、辱骂的不断升级,最后对方阵营里总有不长眼、不服的小哥上来迎战,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几个回合后,己方大将“唰”一刀劈下之后,对方便被劈落尘埃。GAMEOVER。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

  • 陕西靖边县儿子活埋母亲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人性的丧失,人味的缺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活得都比较自私,缺少感恩的心很难为别人着想甚至父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因果。不是这子的吗?谢谢邀请!这起儿子活埋老母亲事件,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不要欺负老实人,尤其那种平时的闷葫芦。这种人的恨意全部埋藏在心里,他不善言辞,也不屑言辞。恨意爆发出来却是可

  • 古代战争中什么时候才会埋锅做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中,大军进兵前,三更埋锅造饭,五更进食,并做必要的准备,平明进兵。大军的顺序,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前锋多是悍将壮兵,冲锋陷阵,不能折了锐气。中军为主帅所处重地,兵多将广,乃枢纽之所在。后卫是预备队,提供后勤保障,兼顾护卫中军后方的安全。古代人打仗,多数光明磊落,两军阵前,使者来回穿梭,谈判

  • 三国时期,古人如何打“群架”,古阵法面纱如何揭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打仗可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一窝蜂往上冲?打群架?no,no,打仗可不是打群架。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冷兵器时代,无数的军事家为了打赢战争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想出的东西那是一套一套的,就比如阵法。阵法?我们大多数要么是从一些小说看到,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瞎猫碰上死耗子,糊涂皇帝瞎指挥,却意外打了个大胜仗。说实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很多地方甚至令人无语,最后赢的也莫名其妙。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八虎”为首的宦官,任用江彬等小人。同时他还营建“豹房”,疏于朝政,经常玩失踪,跑出去微服私访,朝臣们拿这位皇

  • 为什么古代战争战胜方会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原因有四点:一是震慑敌人。通过屠城方式彻底击垮敌人的战斗意志。清军入关后,在征服南明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时,受到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清军在江南一带制造了多起屠城事件。最有名的当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进扬州

  • 古代为什么基本没有巷战?往往都是城破了兵将就溃散再无战斗力,为什么不能组织巷战节节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古代完全没有巷战的理由!大家想想看,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高高的城墙和绕城的护城河。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面对冷兵器,高大坚实的城墙,可以说是守城一方最大的依仗,也是最坚固的屏障。无论对方用何种武器,刀枪剑戟,都无法破开城墙的防御。所以,古代攻城,只能通过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