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古代历史上我国为何北方的战事比南方多?

在古代历史上我国为何北方的战事比南方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92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08

其实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北方处于中原地带,而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七大古都有六个在北方。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北方,同中原对峙,对中原虎视耽耽,经常挑起战乱,这其实是强烈嫉妒中原心理的直接体现,要么想占领中原,统治中原人口,以中原人养活少数民族的人,要么想掠夺边疆的人口牲畜财富,以满足本民族的日常需要。一旦国家衰落,少数民族便趁火打劫,而中原掌握兵权的武将也会趁机作乱,谋取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战乱频发是自然的。而南方远离中原,很多地区靠沿海,气候适润,雨水充沛,属于鱼米之乡,商业发达,又能发展沿海贸易,物产十分丰富,比北方人更能享受美满幸福的生活,人们的思想先进稳定,只想保持现有的生活,稳步提升。

古代战争往往是先锋大将的对决,大将的实力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负,为什么?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影视剧看多了。

我们看《三国演义》类的电视剧,张飞长坂坡一声大吼,就吓死了曹操的一名将军,结果曹军时期大减,急忙撤退。

我们设想,如果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常见的打仗形式,那么还需要双方的军队干什么呢?让白起和廉颇干一仗,长平之战就分出胜负了,让项羽刘邦干一仗,也不用楚汉相争5年之久了。

而且,单单以将领的武功高低决定战争的胜负,进而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存亡,那汉民族妥妥地要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吊打啊。

所以,这绝不是历史的真相!

那么,为什么影视剧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呢?小编认为原因有二:

1、需要用这种形式突出主角光环,如果两军交战,主将和历史上真实的场景一样,居于大军的最后方,这必然会影响主角的出镜率,让关中摸不着头脑。而将他们往阵前一摆,跨上战马和对方干一场,比如“三英战吕布”,观众一下子就知道几个人的武力值了,也知道谁是主角了,所以这样的安排很有必要,也最有艺术效果;

2、受西方中世纪战争的影响。我们看西方的战争剧,尤其是古希腊的战争,例如《特洛伊》,开战前双方的将领决斗的场景数不胜数,而如果主将被杀,那么战败的一方就要乖乖撤军。而西方的思维,和我国春秋早期的战法又如此相似,都是在开战前,双方各报自己的军队数量,以及为何而战,所谓“义战”,即是如此。但是在春秋后期,随着贵族势力的大量消耗,这种义战的影子也不复存在,战争形式开始变得更加野蛮。

所以,题中的所谓将领对决,是绝对不存在的。要不然,也不会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了。

历史记载的最后一次将领对决,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喊话要刘邦和自己决斗,省得生灵涂炭,而自觉不敌的刘邦告诉项羽咱们不比力气,要比智慧,也就是怂的另一种说法。从此之后,双方将领的决斗基本就绝迹了。

之所以绝迹,也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战争烈度越来越大,对将领的消耗速度也在加快,所以在战场上保护好将领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2、将领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就是信仰和精神支撑,不能有闪失,否则对于士气的影响绝对很大。所谓群龙无首,最后被消灭的危险骤然上升;

3、道德崩坏,尔我诈,让双方将领决斗没有了市场。试想你刚要出列决斗,对方突然来个万箭齐发,是不是很尴尬?

因此将领大战绝对战争胜负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也不合理,这些场景也就在电视中让观众过过瘾罢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酷爱历史的妹纸!欢迎关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宋辽议和后百年无战事,宋夏议和后仍战争不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谢友邀战争的形态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代理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唯一的,那就是获取利益,而获取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敲竹杠”首先提醒某答主一点,景德之役宋辽议和,那份合同叫澶渊之盟。咱们既然要吹宋辽和平,总得先把和约标题写正确吧宋真宗景德元年,萧太后燕燕带着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契丹大军南征

  • 古代有特种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特种兵,人们首先会想到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战斗力极强的特种兵战士,他们经过特殊训练,装备精良,身怀绝技,专门执行特种任务。其实,我国古代也曾有过不少类似于特种兵的部队,今天在此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同学习。在三国时代,曹操就拥有自己的特种兵骑兵虎豹骑。据《三国志》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

  • 古代军事战争,从东北入华北,为什么只能走山海关?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边防主要依靠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天然屏障即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大军无法通过。人工屏障是修建城池,重军把守,长城便是其中之一。北京地区,有着天然的屏障,西有太行山脉,北有燕山山脉。这两处山脉把北京城完整的包了起来,所以北京古时候还有着“北京湾”的叫法。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军从东北方向

  • 你最喜欢古代哪一支“特种部队”?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干部团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也是一支精锐劲旅,负责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被喻为是“御林军”,新中国成立后,从干部团走出了2位共和国大将、2位上将、4位中将,这在一个团的历史上还是少见的。1934年10月长征前,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与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

  • 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古代战争史上,关隘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关隘,真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确实是这样,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就算是连点成线的万里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都有可能被绕过,更不说一个点的关隘了。那为什么还要派重兵守着关隘呢?我们来看看山海关。这个

  •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不少小伙伴们的印象当中,古人打仗的流程一般都挺套路。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将出阵挑衅,找人单挑。随着谩骂、辱骂的不断升级,最后对方阵营里总有不长眼、不服的小哥上来迎战,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几个回合后,己方大将“唰”一刀劈下之后,对方便被劈落尘埃。GAMEOVER。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

  • 陕西靖边县儿子活埋母亲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人性的丧失,人味的缺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活得都比较自私,缺少感恩的心很难为别人着想甚至父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因果。不是这子的吗?谢谢邀请!这起儿子活埋老母亲事件,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不要欺负老实人,尤其那种平时的闷葫芦。这种人的恨意全部埋藏在心里,他不善言辞,也不屑言辞。恨意爆发出来却是可

  • 古代战争中什么时候才会埋锅做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中,大军进兵前,三更埋锅造饭,五更进食,并做必要的准备,平明进兵。大军的顺序,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前锋多是悍将壮兵,冲锋陷阵,不能折了锐气。中军为主帅所处重地,兵多将广,乃枢纽之所在。后卫是预备队,提供后勤保障,兼顾护卫中军后方的安全。古代人打仗,多数光明磊落,两军阵前,使者来回穿梭,谈判

  • 三国时期,古人如何打“群架”,古阵法面纱如何揭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打仗可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一窝蜂往上冲?打群架?no,no,打仗可不是打群架。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冷兵器时代,无数的军事家为了打赢战争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想出的东西那是一套一套的,就比如阵法。阵法?我们大多数要么是从一些小说看到,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瞎猫碰上死耗子,糊涂皇帝瞎指挥,却意外打了个大胜仗。说实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很多地方甚至令人无语,最后赢的也莫名其妙。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八虎”为首的宦官,任用江彬等小人。同时他还营建“豹房”,疏于朝政,经常玩失踪,跑出去微服私访,朝臣们拿这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