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军马的培养,花费了接近一百年的时间。
日本古代有马,但马非常的烂。他们主要是蒙古马种,很久以前经过朝鲜半岛输入日本。这些蒙古马本来就比较矮小,加上常年生活在日本岛国封闭的环境,无法获得新的基因。所以传统日本马很烂,矮小,力量弱,爆发力差。按照西方有关马的分类基准,身高148厘米以下的马都属于小型马,那么日本所有的马都是小型马。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改良军马。但军马不是枪炮,改良需要漫长的周期。一匹马长大就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急需征调马匹身高超过142厘米的战马。虽然当时日本一共饲养了约150万匹马,但是经过军队严格选拔却仅能凑足3.5万匹,而且入选的军马也很少有超过1.42米。同时,这些参战的军马在战场上经常无故骚动、互相撕咬、蹶踢、嘶鸣,严重影响了日军的攻击计划。据记载,日军第六师团炮兵联队在管制性情暴躁的军马时,还发生了270名士兵被马咬伤和踢伤的事故。
1887年,日本陆军保有的马匹平均身高只有135-138厘米,与平均体高150厘米的欧洲军马相差了十多厘米。
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骑兵也曾经参战。当时日本骑兵平均身高1米5几,他们马只有1米三。
而法军的战马平均身高156.7厘米、德国军马则为161.2厘米,相差太远。
日本骑兵被白人骑兵嘲笑为:骑着大号老鼠的侏儒军团。
为了改善日本军马的品种,从明治维新开始引进西方优秀马种。
当时日军是高度依赖战马的,日军的师团需要大量马匹作为运输工具,每个师团的马匹一般超过7000匹,而师团士兵也不过2万多人,相当于3个人就要有1匹马。
为了军马,日本军方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还有漫长的时间。
日本引进的优秀马种,主要是:
第一,阿拉伯马。
日本从阿拉伯地区引入了这种马匹。阿拉伯马匹的特点是外形优美,耐热,耐力好,速度也快。
在日本所有的依仗马,基本都是阿拉伯马充当,包括天皇的坐骑。
第二,盎格鲁诺曼马
这是法国诺曼底的诺曼马和纯血英国盎格鲁马的混血。
这种马不但体型高大,而且体力好,速度快,力量非常大,是优秀的军马。
日本军方经过反复试验,认为这种马最符合实战需要。
在二战期间,日本骑兵百分之七十五的战马,都是盎格鲁诺曼马。
第三,盎格鲁阿拉伯马
这也是一种混血吗,特点鉴于前两种马之间。
这种马的特点是速度快,体型优美,一般作为高级军官的坐骑,或者用于传令兵(要求马匹速度快)
第四,顿河马
这是著名的沙俄顿河哥萨克的坐骑。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经过十年改良的日本马平均身高终于达到了147厘米。但是在战斗中,日本马无论在体质还是数量上还是远远不如俄国顿河马。比如,同样吨位的大炮,俄国马只需六匹就可轻松牵引,而八匹日本马亦显得非常吃力。
日军就发现顿河马具有极强的耐力,力量较大,适应能力也超强,缺点是速度较慢,体型较为矮小,不太适合骑兵作战。
于是,顿河马也被大量繁殖,但主要作为驿马使用,也就是用来拉车或者背负辎重。
经过长达七八十年的培养,到了二战期间,日本的军马几乎都是高大的东洋马。即便日本民间用马,也达到了145.4-157.6厘米的体高。
当时日本规定,骑兵的战马必须超过153厘米,体重超过450公斤,不能有赘肉。
这个标准已经和西方战马完全相同。
可以说,战马的发展,也是日本明治维新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东洋马也成为高大的代名词。
萨沙记得林彪准儿媳回忆自己母亲的婚姻时写道:当时我的母亲是护士,身高接近1米7。在抗战那个年代,我母亲算是非常高的女人。那个时候,领导给我父亲介绍对象(他父亲是个大龄军官),让他看了这几个护士。我父亲看了一会,指着我妈说“我就要这匹东洋马”。
日本的骑兵编制和步兵相仿,也是由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组成,不过规模要小的多,一个骑兵联队由四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组成,大约有1400人左右。
日本骑兵所用的马是以盎格鲁诺尔曼马为主。日本本土的马与蒙古马种同源,平均体高120~142厘米,比较矮小,虽然吃苦耐劳,生命力较强,但是用于骑兵冲锋显然有所不足。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军事改革,骑兵也是改革内容之一,其中骑兵所用的马匹也是改革重点。由于传统的日本马有所不足,所以在法国军事顾问团和骑兵指挥官秋山好古的建议下,日本引进了不少良种马。
日本引进的马里一种的是阿拉伯马,阿拉伯马外形好,能力强,所以主要用于天皇和近卫骑兵。还有一种是盎格鲁阿拉伯马,这种杂交马主要用于高级指挥官的座骑或是传令兵。而日本骑兵所用的马则以盎格鲁诺尔曼马为多。
盎格鲁诺尔曼马是英国纯血马和诺尔曼马杂交的品种,体形高大速度快,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马匹。
在日俄战争里,日本骑兵多次击败以骑术著称的俄国哥萨克骑兵,显示了军事改革的威力。在战争中日本也缴获了不少顿河马,不过这些马大多用于步兵、炮兵部队。
到抗日战争,日本骑兵还是使用盎格鲁诺尔曼马为主,都是由日本国内专门的马场培育,每一匹马都有身份证,证明其血统,所以还真的基本都是从日本本土运输而来。
在战争后期,由于马匹的损失得不到补给,也有部分部队使用了一些在中国掠夺的马,不过这种仅仅是临时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