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有关战争的精彩故事

、有关战争的精彩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4/2/24 5:22:23

我看过一个很好,讲述战争年代的中国人《生死场》

人教初一上册历史著名战役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农氏、黄帝无力征讨。阪泉之战后,黄帝势力大增,蚩尤仍继续作乱,不肯听命。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相传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黄帝又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久习于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于冀州之野擒杀蚩尤。“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九黎族原居于南方,后北上中原,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发生了冲突,双方战于涿鹿之野。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索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涿鹿之战中,黄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其战争指导比蚩尤族要来得高明。具体而言,即其已开始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证明。在战争过程中,黄帝族还善于争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候条件,果断及时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建立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尽管

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在作战指导上,又缺乏对天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族的大规模反击的抵御准备,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了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收集古代军事家用兵之道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因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

  •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什么植物?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淝水不是植物,是一条河流。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

  • 阳翟大道的来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禹州古称“阳翟”,从春秋至明初,历时两千多年,在华夏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打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烙印,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阳翟”在禹州人心目中有着深厚地故土情结,弄清“阳翟”之渊源,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正讹误的现实意义。对于“阳翟”的含义和出处,近代学者多有不同意见。一是阳翟故城既不在嵩山之阳,也不

  • 中国历史最大的战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一.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包围歼灭战,此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过百万。在战争中,赵王急于求胜,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弃用让秦国头痛不已的名将廉颇,而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弃用了防守战略而组织向秦国发起进攻。白起假装溃败,诱敌深入,并截断敌人的退路,将赵军困在长平使其弹尽粮绝,

  • 现代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

  • 1876年至1878年什么率清军歼灭和驱逐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什么失地?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876~1878年(清光绪二至四年)左宗棠指挥清军驱逐侵占新疆的阿古柏侵略军,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战争。时代背景与战争起因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日益加剧,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角逐激化,对中国西部边境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全境四

  • 急!!以长平之战为例客观、公正的评价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战争?要简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不同,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夺霸权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争夺土地为主。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野王,不就野王失手,从而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本土的联系,韩国想秦国求和,献出上当,野王,上党太守冯亭不从,将上当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派兵接受上当,秦王大

  • 在古代时,发生在郑州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郑灭郐、虢之役2.郑庄公与共叔段之战3.郑、卫制北之战4.郑烛之武退秦师5.郑弦高智退秦师6.萑苻泽奴隶起义7秦、魏华阳之战8.陈胜、吴广起义军与秦荥阳之战9.成皋之战10.官渡之战11.晋李矩反击汉将刘畅之荥阳之战12.晋耿稚袭汉刘粲之小平津之战13.后赵镇压梁犊起义之战14.宋、北魏河南之战

  • 纵横布兵打仗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人类绝不期望发生的。但它又似乎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下面是战争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

  • 史记长平之战原文解析?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城固守。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斥责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