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楼上的
南平(福建省南平市)南安(福建南安市)南靖(漳州南靖县)南宁
南平、南安、南靖、南宁
西安,西宁,南宁,南平
南宁,南平,南昌,南通.(还有一个南阳,就是有点不是很扣题.)
“高山下的花环”反映的是东线战事还是西线战事?
《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应该是东线部队的战事。
作者李存葆是济南军区的人,素材来自济南军区参战部队。
当年济南军区参战部队有43军和54军各一部,都加入到东线战场。
大致应该在云南文山,河口,金平一带;就是东线了
前几年去上述地方,当地人说这些地方就是“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的背景地
太湖之谜?
太湖成因之争:
早在20世纪初,我国地理学家丁文江与外国学者登施丹就著文认为,是大江淤积导致了太湖的形成。著名的地理学家竺可桢与汪湖桢等则提出了泻湖成因论,即以后广为流传的太湖经“海湾泻湖湖泊水网平原”的演变模式而成。
近年来,随着对太湖地区地质、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献资料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对太湖成因的探究已经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人对泻湖论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海水深入古陆腹地的过程中,虽然一边冲刷,一边沉积,但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古陆地来说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确有泻湖地貌的沉积,但它不具有整体意义。
可是人们在翻阅一本叫《吴中水利记》的北宋时期的古书时,发现书中记载着:在北宋神宗八年(1075年),太湖地区发生大旱,太湖水位下降到了以住从来没有过的位置。这时人们发现,湖边数米干涸的湖底上,竟然露出了古代居民留下的坟墓和村庄的街道,一根根已经近于腐烂的树桩仍然立在湖中。人们还在太湖的湖底找到距今6000年至1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时代的遗址。
于是,又一种假说出现了。人们推测,大约在6000年到1万年前,太湖地区是一片低平的平原,人们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居住过。由于地势较低,终于积水成湖,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搬走他们的家当,就被洪水淹没了。
太湖为什么那么大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古代太湖地区还是海洋,由于陆地运动而形成,所以太湖面积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