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刘表作为袁绍的盟友,他为什么没有派兵攻打曹操?

刘表作为袁绍的盟友,他为什么没有派兵攻打曹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27 更新时间:2024/1/25 2:52:03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实力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之间的交锋,可以说是在所难免了。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由此,在官渡之战中,原本相对弱小的曹操,反而取得了胜利,击败了强大的袁绍。虽然官渡之战没能一举消灭袁绍,不过,自此之后,袁绍一方走向了下坡路,而曹操则逐渐一统北方中原地区。那么,问题来了,官渡之战时,刘表作为袁绍的盟友,为何没有派兵攻打曹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中记载:“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刘表虽遣使奉贡,但却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劝谏刘表,刘表不听,回答道:“对内,我没有对朝贡之事上失责;对外,我亦没有违背盟主,这才是当今天下的大义之道。怎么只有你老是在怪我呢?”邓羲不满,于是辞疾而退,终刘表之世不为其仕。

对于刘表来说,尽管是汉室后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刘表需要臣服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刘表选择和袁绍结盟。张济去世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他的部众闻讯大喜,都服从刘表。

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刘表联合,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曹操。也即在官渡之战前,刘表就已经和曹操相抗衡。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在官渡之战爆发时,刘表作为袁绍的盟友,却没有派兵攻打曹操。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官渡之战爆发时,荆州后方出现了叛乱,这导致刘表忙于平定叛乱,从而分身乏术了。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时,桓阶游说张羡支持曹操,张羡于是以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刘表,并派使节面见曹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但因为要专注于在官渡抵抗袁绍,未能派兵南下长沙,此时刘表攻打张羡。

由此,在官渡之战爆发时,因为张羡的反叛,导致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已经不受刘表控制了。众所周知,荆州一共有七个郡,现在,四个郡已经反叛了,因此,对于刘表来说,平定叛乱才是当务之急。

如果在这个时候,刘表还选择派兵帮助袁绍攻打曹操,无疑是失去了理智,更会导致自己彻底失去荆州之地。当然,后来张羡病死,长沙人又立其子张怿为主,于是刘表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也即在彻底平定了荆州南部四郡的叛乱后,刘表才真正掌控了荆州七郡。

不过,正是因为将精力放在了平定叛乱上,导致刘表没能在官渡之战爆发时有所作为。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刘表能够在官渡之战时出兵,确实有望改变这场战役的走向。

另一方面,在平定荆南之后,刘表与交州牧张津之间渐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间(199年—203年),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然而交州兵微将寡,故即与刘表作战经年仍是徒劳无功。交州,主要包含今广东、广西等地,也即正好位于荆州的南部。

因此,对于刘表来说,在成为荆州牧之后,始终面临着后方不稳的问题。在官渡之战前后,交州牧张津因跟荆州刺史刘表发生纠纷,开始一年接着一年地交战,但他与刘表的兵力比较之下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他与刘表的战争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而且造成部将愈来愈憎恨他,甚至也有一些人擅自离开他身边。

对此,在笔者看来,交州牧张津之所以不断的袭扰刘表,很可能也是因为曹操的暗中支持,也即曹操利用张津、张羡等人来牵制刘表,促使其无法向中原之地用兵。建安八年(203年),也即官渡之战后,张津将出产在交趾郡和合浦郡的益智子制成的粽子赠送给了曹操品尝。而这,无疑体现出了张津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比较亲近。

最后,除此之外,官渡之战时,袁绍的综合实力明显强于曹操,获得胜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事情。而这,也可能是刘表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这意味着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调集了10万精兵。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曹操来说,则只有3万兵马,也即双方在兵力上可谓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并且,虽然刘表没有直接出兵,不过,他也派人策动中原地区的郡县。在官渡之战爆发后,刘表响应了袁绍攻曹的号召,派人策动诸州郡阴谋反曹,而阳安都尉李通则拒绝了袁绍、刘表的反曹号召。除了阳安郡之外,豫州的其余诸郡大多响应袁绍的号召。

公元199年十一月,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被拜为扬武将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张绣在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刘表出兵的道路,也即张绣所在的南阳郡,正好处在刘表和曹操两大势力之间。刘表想要攻打曹操,必然要经过张绣的地盘,现在张绣已经归降曹操了,自然让刘表难以直接威胁到曹操了。综上,官渡之战时,刘表作为袁绍的盟友,并没有出兵偷袭曹操。

标签: 刘表袁绍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如果八阿哥胤禩当上皇帝,清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胤禩,清朝,历史解密

    如果当时是八阿哥胤禩继位,没有雍正的清朝,命运将会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敢保证清朝会不会更早灭亡,但至少不会兴盛起来,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康熙皇帝在位的几十年为清朝的各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可千古一帝也有累的时候,到了晚年也出现了怠政现象。这当时的人和后世的人都持理解的态度,毕竟当时康熙的年龄已

  • 诸葛亮只杀魏延,却原谅害死关羽的孟达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野史秘闻

    三国里的人物,武将里许多人喜欢赵云赵子龙,谋士里许多任性喜欢卧龙诸葛亮。喜欢赵云,是因为赵云颜值高,武艺高强,关键还忠肝义胆,可谓有勇有谋;喜欢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玉树临风,谋略出众,堪称三国第一聪明之人,为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心愿,不辞劳苦,北伐中原,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 李煜是什么下场?他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煜,五代十国,风云人物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杰出的词人,一位悲情的帝王,他的一生只能用"可怜生在帝王家"来形容。他本无心称帝,却被赶鸭子上架般推上帝位。他只想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他也确实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却不得不挑起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面对咄咄逼人的大宋他也努力过,但无论客观上宋的强大还是主观上他执政薄弱,都导致他的努力付

  •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期,岭南五十万秦军为何不回师北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秦始皇曾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北方防御匈奴。另外派任嚣率领五十万大军去岭南开荒,那时候岭南地区还是蛮荒之地,还没有纳入秦朝的版图。秦二世在李斯赵高帮助下,矫诏赐死了长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顺利成为大秦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不过秦二世昏聩,贪图享乐,为了建好阿房宫更是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

  • 虎牢之战:李世民被特设天策上将,间接导致了玄武门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虎牢之战,李世民,战史风云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

  • 刘邦,为什么要派军队去对付发小兄弟的的卢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干的,几乎没有。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

  •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全靠李勣一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唐朝,野史秘闻

    大唐永徽年间,高宗李治想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始于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三人之间的后宫争斗,逐渐演变升级,变成皇帝李治向长孙无忌集团夺权的导火索。争斗从后宫全面引向外朝,能否立武则天为皇后,成为李治能否夺权的标志。李治与武则天拉拢许敬宗、李义府等一批寒门出身的官员,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贵族门阀

  • 她顺风顺水当上皇后,最后却变得心狠手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阴丽华,汉朝,风云人物

    明朝的后宫女子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长得漂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她们不是高官大臣家族出身,而是宫廷在民间大面积选美产生的。明朝皇帝这么做,倒不完全是因为贪念美色,而是吸取了历代的教训,避免外戚坐大,对皇权产生威胁。汉朝就是一个例子,功臣元老的后代,源源不断入宫。比如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

  • 宋仁宗究竟是真宗皇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所亲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李氏,文史百科

    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真宗子。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

  • 北周皇帝为何要攻打北齐?最后战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南北朝时,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叫高纬。高纬亡国的直接原因不是兵力不强,战马不壮,将帅不勇,而是因为一次失败的战前演讲。彼时,北周皇帝就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向北齐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大敌当前,为了鼓舞士气,北齐名将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作一次演讲。为了确保演讲成功,斛律光提前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