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历史上的荥阳之战,曹操差点没活着回来!

揭秘历史上的荥阳之战,曹操差点没活着回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31 更新时间:2024/1/8 5:15:52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军事家曹操一生亲自打的败仗应该不是很多,赤壁之战是个典型,但在赤壁之战之前的好几年,曹操也打过一次大败战,当时战马都死了,可见是相当危险的,不过跟后来的赤壁不同的是此战虽然败了,但曹操也收获颇丰。

身经百战而不败,这似乎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历史上,堪称大军事家的曹操也曾被名不见经传的徐荣胜过一阵,就在荥阳。这场战斗之前,“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这场黄巾讨伐战历时数月,给了曹操充分的锻炼机会。而此战之后,在对青州黄巾军的战斗中“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完全不似新手。如果说几个月的战斗都没让曹操积累经验的话,何以只经一场败仗就能迅速成长?既然曹操不弱,那么是徐荣太强?可徐荣虽为董卓爱将,却除此仗外并无其它闪光的事迹。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三国志上的记载吧。

三国志武帝纪:(曹操)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先看看曹操此行的目的:是去追击董卓了吗?非也!此时董卓只是“徙天子都长安”,而自己却“留屯洛阳”。曹操虽然建议大家一起去进攻,却从来没想过用自己这点人去和董卓硬碰,那是找死。因为从后来的李郭之乱来看,光西凉军就有10余万,在加上收买的数万并州军,董卓总兵力接近20万。而曹操呢,“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再加上“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算来算去赞助商只有卫兹一人,兵不过数千。所以曹操没有直袭洛阳,而是“将据成皋”。此举目的,曹操后来说了:“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抢占战略要地,“勿与战,益为疑兵”,这是才曹操的目的,而遇上徐荣,应该是个意外。因为是“遇”上,而没说曹操去主动招惹他的。

同演义不同,三国志上从未提徐荣是什么荥阳太守。而他曾经推荐公孙度以“玄菟小吏”的出身,以被免职后的白身,一跃成为辽东太守,可见他是董卓身边的红人。那他为何会出现在荥阳呢?让我们看看他的目的:荥阳之战后,徐荣“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不难推测,徐荣原是想打酸枣的。不要奇怪,董卓派别将主动出击是有过先例的,例如他就曾派胡珍引兵数万打过孙坚。转回话题,此时酸枣有刘岱、张邈、桥瑁、袁遗四路诸侯,“诸军兵十馀万”,然而却“日置酒高会”,正是进攻的好时候。守方有兵十几万,作为进攻方的徐荣,兵力自然也少不了,即使董卓军自持西凉兵强,好歹也要带个数万。

这样,数千对数万,而且还是遭遇战,什么诱敌、埋伏、偷袭等战术也没时间实施了,面对这样恶劣的情况,即使是曹操也无计可施。然而在紧急关头,曹操并没有被数倍甚至是十数倍于己的敌人吓垮,转身就逃,如果那样的话,反而更容易被抓住。曹操作出了正确的抉择:顽强抵抗!于是,“力战尽日”,“死伤甚多”。能如此坚持,曹操这点兵的素质还是很高的。总之是撑住了,直到天黑。曹操没有继续耗下去,而是又作出了正确的抉择,准备“夜遁”。撤退并不是很顺利,曹操负伤,马也死了,于是才有了曹洪让马的这一幕,并留下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感人之言(语见曹洪传)。在部下的努力下,曹操最终是逃脱了。

反观曹操的对手徐荣,表现只能是不过不失。虽然他没有废物到让曹操反败为胜,但他也没能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全歼对方,以免给酸枣守军报信。没逮到曹操也就罢了,曹军主要将领似乎也一人未失。而战后心怯而撤,也不能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荥阳之战,曹操败了。然而从战术上讲,曹操在不利的条件下,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无过无失,虽败尤荣。从战略上,虽然折了兵,又负了伤,但换得的名声是无法估量的。败回后不久,“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就略微回了本。而后,“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兗州牧”,以及再往后的大量人才来投。在人们心目中,曹操能从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应是从此战而起。总之,这场仗挨了打也值了。

时人总爱把战争的胜败全归结到将领身上,然而决定战争胜败因素很多。有时即使是曹操这样的军事家也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败,荥阳之战就是个例子。明白了这点,我想就不会有人用谁打败了谁,谁就比谁厉害的简单公式去套历史人物了。

战争的胜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也没有百战百胜的人。所以,我认为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什么武力排名,消遣可以,不能当真。

标签: 曹操三国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庐山会议简介 庐山会议的过程和结论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庐山会议,解放战争,历史解密

    庐山会议一般是指:1959年7月2日到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会议,又简称“八届八中全会”。会议过程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

  • 武则天亲手掐死女儿是真是假?为什么史记上这么肯定地记载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武则天,野史秘闻

    史书中有记载,说武则天为了诬陷王皇后,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导致王皇后最终被废,还被关了起来,下场悲惨。但是,武则天如果真的是自己亲手杀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那一定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做的,肯定不会让任何人看见,可为什么后世史书上面会写的这么肯定,认为就是武则天做的呢?这种说法最早大概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元朝第六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泰定帝,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

  • 项羽如何从一个失败者,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悲情英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乌江自刎,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个举动,让他从一个失败者,升华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悲情英雄。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楚汉相争视为一部战争大片,男主角项羽的自杀,使结局免于俗套,由此让这部大片的评分从8分升到10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乌江边时,

  • 对于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来说,其失败的命运为何成为了必然?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汉,吴楚七国,战史风云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 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 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 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下面小编就为大

  • 战国时期发生的垂沙之战对楚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垂沙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单论地盘而言,楚国无疑是疆域最广袤的诸侯国。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1年,齐国、魏国、韩国三国的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彼时,

  • 王莽竟是刘邦所斩之蛇,为何有这种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当泗水县亭长时,押送几百名民夫到骊山去给秦始皇修造皇陵,一路上逃散了不少民夫。赶到芒砀山,一算日子,无论如何赶时间也误了期。刘邦深知秦法苛刻,民夫逃了不少,又误了日期,一到咸阳,必死无疑。刘邦喝得醉醺醺的,趁着夜晚,他把剩下的民夫全放了,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

  • 三国赤壁之战后刘备的疆域有多大?他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佛教中的“袈裟”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对唐僧身上的锦襕袈裟印象深刻,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僧的那个红色披衣就是袈裟,但其实是不准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袈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袈裟。首先袈裟在梵语中是不正、染、浊、杂的意思。也就是说袈裟本身不是特指衣服,我们所理解的袈裟其实只是袈裟这个大类中的一类,比如出家人化来

  • 夷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