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他献了啥奇计?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他献了啥奇计?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39 更新时间:2024/1/23 14:44:47

在井陉之战中,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虽然“国士无双”,但他并非孤傲之徒,他懂得惺惺相惜,善于博采众长,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问题急切地想向李左车寻求答案。所以,在汉军士兵们得意洋洋地打扫战场的时候,韩信给手下的将士们下了一道新命令,要求他们派出得力干将,务必尽快将广武君李左车捉拿归来,强调只要活的,不要死的,而且许诺重赏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必有智者。

不久,果然有人抓获了李左车,将他捆绑得扎扎实实,押送至韩信帐前,韩信立刻命人赏赐其千金。韩信见到五花大绑的李左车,赶快起身前来,亲自为李左车解去绳索,恭敬地请他东向而坐,自己则坐在西向,尊敬如老师。韩信的异常尊敬,让李左车不禁奇怪起来。主宾坐定,韩信亲切地问李左车说:“我欲北攻燕国,东伐齐国,如何才能成功呢?”

李左车推辞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人,不可以图存。

如今我不过一军败国亡的俘虏,哪有资格计议大事啊!”

韩信没有轻易度放弃,继续劝说李左车说:“当年,百里奚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并非是在虞国愚蠢,到了秦国却聪明,关键在于国君用他不用、听他不听。如果陈余听从了你的意见,哪有我韩信能在此请教于先生啊。我诚心听您的意见,请不要推辞。”

李左车终于被韩信的诚心所感动,加上他也十分佩服韩信的勇气与胆识,便放下架子,向韩信献计说:“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哪怕狂夫之言,圣人亦可选择。我虽愚顽,计策也不成熟,但愿效忠而已,请听我细细道来。成安君陈余本有百战百胜之计,然而一旦失掉它,便兵败鄗城,身死泜水。如今将军横渡黄河,虏魏王,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击垮赵军二十万,威震天下,即便草野农夫民都惊恐万状,放下农具,停止耕作,静待将军战况,这些都是将军的优势。然而,眼下百姓困苦,士卒疲惫,难以继续作战。

现今将军如果发动疲惫之师,屯兵燕国铜墙铁壁之下,恐怕一时难克,一旦实情暴露,威势自减,时间一长,粮食耗尽,必然进退维谷。既然弱如燕国者都不肯降服,齐国自然据境坚守,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项则胜负难料,这都是将军的劣势。我虽见识浅薄,但窃以为攻燕伐齐是下策。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恍然大悟,赶紧追问说:“如何是好?”

李左车顿了顿说:“为今之计,将军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秩序,抚恤阵亡将士遗孤,百里之内送来的牛肉美酒,每天用以犒劳将士,摆出北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出使者携书信至燕国,显示汉军优势,燕国则不敢不听。

燕国顺从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必然望风而降。”韩信听完后,不禁拍案叫绝,于是,他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派人出使燕国,燕国果然立刻降服。陈余没听李左车的建议,导致井陉之战的失败,韩信主动向李左车问计,他不费一兵一卒就降服了燕国,这也是态度决定成败的一个典型实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他献啥奇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井陉之战

更多文章

  • 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司马错的不朽战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司马错的,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不朽,战功

    司马错是秦国的大将和白起王翦一起并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大将,但是到了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历史就是这样,像个沙漏,能够留下痕迹的就很少,而能真正被后来人记住的更是少之又少。司马错主张灭蜀的正确战略,使得秦国占据了巴蜀之地,大大的扩大了秦国的领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后来的强盛

  • 不到百年此国就杀敌140万 仅他一人就贡献90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不到,百年,此国,杀敌,140万,仅他,一人,贡献,90万

    在日常充满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记生命的脆弱。每个人都会告诉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要好好的健康的活着,平安是福。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奈,个人在世界的大势面前,在国家机器面前,要多渺小就有多渺小,说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微尘并不为过。最触目惊心的肯定是战争,不管是什么朝代不管是什么时空,战争

  • 明军的最强军团 将领全军覆没士兵只活了几个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军,最强,军团,将领,全军覆没,士兵,活了,几个,中国,封

    中国的封建历史长达千年,期间的王朝更替多达数次,而每一个新王朝都是由敌军的血肉和自家将士的枯骨筑成的,就比较近的朝代来说,清朝在取代明朝时就有几场极为惨烈的战争,至今不为人们遗忘的就有浑河之战。天启元年(1621年)明军在萨尔浒地区被后金打败后气势萎靡,一直想等后援部队到来重整士气打个胜仗,但是当后

  • 解放军淮海战役的影响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放军,淮海,战役,影响,都有,哪些,三大,战役,可谓,中国

    三大战役可谓是中国社会在解放战争中最为高潮的部分,而淮海战役作为第二个战役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直接影响了整场战局的胜负变化,关乎着整个国家社会的走向和命运,然而中国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打败强大的国军,取得全面的胜利,对全社会、全人民的的解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淮海战役 国军撤退一方面,淮海战役

  • 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胜败,原因,官渡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8]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三国二十四名将;文丑人物生平 袁绍帐下的大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文丑,人物,生平,袁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曹、袁两军初战白马,曹操使计分散了聚集在黎阳渡河攻白马的袁绍主力,解了白马之围,杀了袁绍负责进攻的将领颜良。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

  • 三国二十四名将;颜良人物生平 袁绍部下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颜良,人物,生平,袁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开战时,沮授劝谏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但是袁绍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后

  • 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 灭蜀头号功臣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邓艾,人物,生平,灭

    北迁汝南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

  • 三国二十四名将;姜维人物生平 连结羌胡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姜维,人物,生平,连

    早期经历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孝恭人物生平 平灭萧铣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amp,mdash,李孝恭,人物,生平

    攻略巴蜀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下诏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连下三十余州。随后进击朱粲。大破其阵,俘获其众,诸将都说:“朱粲之徒杀食活人,是凶恶之贼,请将他们坑杀。”孝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