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与清朝最后对决——松锦大战

明朝与清朝最后对决——松锦大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70 更新时间:2024/2/2 9:39:46

导读:松锦大战是明朝与清朝的最后一次大决战,也是清朝奠定帝国基业的关键一战。后来的清兵入关,与清兵作战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而不是明王朝了。明朝与清(后金)在辽东多年的纠缠搅杀中,数战数败,丧师往往以数万计。松锦大战后,明朝在辽东再也组建

-

松锦大战是明朝与清朝的最后一次大决战,也是清朝奠定帝国基业的关键一战。后来的清兵入关,与清兵作战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而不是明王朝了。明朝与清(后金)在辽东多年的纠缠搅杀中,数战数败,丧师往往以数万计。松锦大战后,明朝在辽东再也组建不起大规模军事力量了。

松锦大战,地点:松山、锦州(今锦州市)。时间:1640年一1642年,战争长达两年之久。参战方及参战人数:明朝、清朝,明军约13万、清军11万。结果明朝大败。伤亡情况:明军53783人、清军14000人。主要指挥官:明朝,洪承畴、清朝,皇太极。结果:明朝宁锦防线彻底被毁,关外只剩宁远孤城。(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金兵也就称清兵了)。

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三月,锦州被清军包围,锦州守将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向明庭报称:“锦州存米仅供月余,而豆则不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假如清军再加强攻击),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明庭命洪承畴领吴三桂等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公元1641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到达松山与杏山之间,洪承畴此时仍然不敢冒进锦州,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崇祯帝令洪承畴即刻进兵。明庭的这一决定被以为是失策,然而我们想一想明朝末年内外交困,天灾连连,到处烽火,战事不绝,明庭哪还有多少钱粮,有一些野史讲崇祯帝搞了什么小金库,纯粹不可信,国事之艰难就摆在大家眼前,催兵出战打了败仗,可谁又能保证不催兵就能打胜仗,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于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军的失利非常着急,带病率军赶往前线增援,”昼夜兼行五百余里,七月十九日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分兵、挖壕,紧紧包围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夺取了明军屯粮十二堆。明军失去粮草这才是此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把这种明明是失去粮食而失败的战争归罪于崇祯皇帝则难以令人信服了。另外,洪承畴将十三万援兵集于一处,首尾没有呼应,容易被包围,当清军挖壕围困时,居然没有觉察,一系列的失误被敏锐的皇太极捕捉到了战机,可见明军在情报、巡哨方面也存在缺陷,在战术上洪承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吴三桂在战争中逃跑了,但是,不是在战前和战中逃跑,而是在局势失控已无法扭转局面的情况下逃跑了,吴三桂虽逃离了阵地,但没有逃离战场,松锦大战惨败后,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只有吴三桂率三万残兵进入宁远。历史上有数不清的人物逃跑过,包括刘关张,而且关羽弃卒逃跑千里走单骑十分出名,并无人发难,至今高坐庙堂,大可不必因为一个人叫吴三桂而小题大作,以一污点而抹黑全身。

公元1642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畴、祖大寿被俘。三月八日,锦州明军已筋疲力尽,粮尽援绝,祖大寿无奈遂献锦州而降,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明军伤亡53783人,失马7740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而这一切损失都是因为救锦州而引起,明朝在辽东的战事从被动中走向了灭亡。

松锦大战后,只有吴三桂率三万残兵进入宁远。关外城池尽失,唯悬宁远孤城,大明朝多年苦心经营终付诸东流,懂的战争的人应该知道,战争的胜利并非夺取一城一地,而是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和经济资源。松锦战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建力量对抗清军了。松锦之战敲响了明王朝的丧钟,可谓亡国之战。

标签: 松锦大战

更多文章

  • 明万历时的平播之役:影响中国西南版图的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平播之役

    导读:中世纪军事城堡遵义海龙囤中国的历史总是跳跃于治乱、盛衰、分合的两端。当我们至今仍称道的唐王朝翻过了几篇盛世的书页,在轻歌曼舞中奏完最后的“霓裳羽衣-中世纪军事城堡遵义海龙囤中国的历史总是跳跃于治乱、盛衰、分合的两端。当我们至今仍称道的唐王朝翻过了几篇盛世的书页,在轻歌曼舞中奏完最

  • 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败 竟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败,竟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楚汉

    在楚汉战争中,九江王英布的向背,是刘邦、项羽孰胜孰败的关键,就好比擂台上两个僵持的力士,谁也摔不倒谁,旁边一小个子,他的砝码加之于谁,谁就能将对方打倒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样,英布无疑就是两个力士边上的那位小个子。然而,谁能说动英布决定他最后的向背呢?有人,他就是谒者随何。何谓谒者?《辞海》载:“谒者,官

  • 三国英雄:与乱世格格不入的悲剧英雄臧洪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英雄,乱世,格格不入,悲剧,臧洪,三国志-魏书,三十

    《三国志-魏书》共三十卷,记录汉末晋初这段时间内几百人的事迹,每个人在篇幅上大受限制。除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个皇帝人外,其他人都是多人合为一传,动辄三四个乃至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其中,汉末在群雄中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四人合为一传,公孙瓒、公孙度、陶谦、张杨、张绣、张燕、张鲁这七人合为一传,这还算

  • 南宋北伐为何不得人心:穷人被重税压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北伐,为何,不得人心,穷人,重税,压着,说到,南宋,时

    说到南宋时期的北伐,我们往往会想起陆游临终前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起李清照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亦或是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但这些其实都只是文人们一厢情愿的爱国情怀,并不代表当时大多数民众的意愿。南宋立足的江浙地区自古号称东南膏腴之地,“天下赋税,尽出其半”,

  • 袁绍70万大军为何败曹操7万军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绍,70万,大军,为何,曹操,7万,军力,袁绍,手下,大将

    袁绍手下大将袁绍能够拿下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大州的广袤土地,自然是他麾下有着一帮能征善战的骁勇将军了。不过袁绍手下的将军,基本上都是能打,但是性子比较急,没有多少智谋的人,荀彧就评价多为匹夫之勇。文丑袁绍的大将最有名的自然是被时常并提的颜良、文丑。在后来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里,二人都是被关羽斩

  • 身经百战的大将 为何会在决定性战役中自投罗网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身经百战,大将,为何,决定性,战役,自投罗网,汉王,四年,2

    汉王四年(前203)十月,齐王田广烹了郦生后,自己也未能逃脱丢城弃地的命运,韩信马鞭一指,齐都临淄城不几天就破了。齐王田广逃往高密,齐相田横逃往博阳,从此君臣离散,国将不国。韩信攻下临淄后,先安民,再整军,接着便率军东出,向田广逃跑的方向奋起直追。田广刚到高密,惊魂未定,就听说韩信追击而来,那感觉无

  • 战史风云 30万大军如为何会死于蒙古刀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30万,大军,为何,死于,蒙古,刀下,公元,14

    公元1449年7月,23岁的明英宗亲征蒙古瓦剌部落。虽然这场亲征的行动显得草率,但明王朝的禁卫军毕竟是经营了70年的王者之师,这场亲征无异于是对禁卫军的一场总的实战考核。事实是无情的。这场亲征的结果是,明王朝的禁卫军败得一塌涂地。虽然明军是主动出征,但每一场交兵都是被动挨打,一路落败,30万大军有去

  • 此人是水浒第一位好汉 却惊鸿一现留下三大谜团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此人,水浒,第一位,好汉,惊鸿,一现,留下,三大,谜团,王进

    王进,京师八十万禁军教头,父亲王升也是京师的一名都军教头,祖父是江湖上使棒卖药的艺人,是个武术世家,有一身的好本领。留宿史家庄时,偶见以少年在习武,一语道破少年的棍棒好看不实用,因而惹恼少年,硬要与之比试。王进只是笑,不肯动手,原因是“恐冲撞了令郎时,须不好看”。经太公再三央求,王进仅一棒,便打倒了

  • 树未倒而猢狲散 项羽身边仅剩八百壮士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树未,猢狲,项羽,身边,仅剩,八百,壮士,楚汉,之际,打仗

    楚汉之际,打仗最勇猛的当属项羽无疑。然则,最不能容人者,也是项羽无疑。韩信、陈平、英布都曾是他的手下,先后离他而去;后有“亚父”范增,国宝级谋臣,最终也因项羽的疑心病而气愤出走,行至彭城,疽发背而死。一个留不住士兵的将军绝对不是好将军,他因此多次因人才出走而吃败仗,至垓下之战,他甚至为此尝到了最后的

  • 三国被水淹死的水军大将 临死手握超级神兵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水淹,死的,水军,大将,临死,手握,超级,神兵,国中

    三国中水军最强的军队无疑是东吴,至于东吴诸将,也都是水上猛兽,一个个精于水战。只不过,有一位东吴大将手持超级神兵,最后却被水活活淹死。此人就东吴将领,董袭。董袭,会稽人,身长八尺,勇力过人。早年跟随孙策,斩杀东吴剧盗,获得孙策赏识,被封为将军。孙权继任江东之主,董袭死心塌地追随孙氏,获得全军赞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