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次鸦片战争伤亡统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武器装备对比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次鸦片战争伤亡统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武器装备对比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67 更新时间:2023/12/7 2:50:17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非多的,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上造成了影响,甚至还关乎于中国的领土完整等,具体如下: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条约而告终。这些条约的签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更大程度的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清政府统治者开始成为了西方列强的附庸和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外国的侵略开始由中国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内陆,从而更加方便了西方列强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同时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更大程度的从中国掠夺原材料和劳动力,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另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还包括鸦片贸易合法化,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使得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很多行为开始合法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鸦片贸易开始在中国合法,当然还有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进行传教,这则属于化方面的入侵,从而也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还体现在主权和领土完整性方面,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修建公馆,从而加强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其中包括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俄国则占领了中国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版图。

最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就是火烧了圆明园,从而给予了中国的文化以沉重的打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皇家园林圆明园一共被烧毁过两次,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则是圆明园第一次被烧。当时英法联军攻打至北京,清政府统治者撤离,留下了圆明园中的大量文物以及珠宝等。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以及本就对中国的瓷器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的英国将领,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下令对圆明园进行洗劫。

火烧圆明园油画

第一次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一共用了两天的时间,所造成的结果是统领圆明园各项事宜的总管大臣羞愧自杀,园内遗留下来的妃嫔则更多的是因为受惊身亡。随后,英国以清政府曾囚本国使节二十多人为借口再次派遣越一千两百多名骑兵,以及一个步兵团对圆明园进行扫荡,在这次扫荡中,他们将焚毁圆明园列入了中英和谈的条件中,但是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注意。

直到10月18日,英国的三千多名士兵冲入圆明园,直接一把火将圆明园烧毁,这时清政府才清楚,英国的和谈条件并不是儿戏。英军的这把火一共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包括清漪圆、静明园、畅春园在内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废墟,园中的三百多名太监、宫女、工匠等葬身火海。

综上,也就是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一共对圆明园进行了三次洗劫,并且将焚毁圆明园一个与清政府和谈的条件,用来威胁清政府答应给他们更多的利益。遗憾的是,这一行为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注意,随后丧心病狂的英军便将圆明园焚毁。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所造成的并不仅仅只是华夏的损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共持续了四年之久,期间发生了很多的战役,包括广州战役、大沽口战役等,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1856年,英国以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面的海盗为借口发兵进攻广州,也就是广州战役的开端。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再次集结了约五千人左右在中国珠江口,并且展开进攻。当时美国和俄国也派军抵达香港,同英法两国的军队汇合,一起展开了侵华运动。此时的中国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为镇压中国的农民起义,满清政府将兵力完全对内,从而放纵的西方列强对中国沿海的侵略。1857年12月28日到29日,仅仅两天的时间,英法联军成功的攻陷了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战役中国战败。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再次集结舰队,这次他们选择的地点是中国大沽口,但是并没有直接发兵攻打,而是向中国提出了谈判。就当时而言,美国和俄国表示自己愿意充当中间人,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进行调节,但是其目的依旧是为了在中国谋取利益。当时执政的是咸丰皇帝,他下令驻扎在天津大沽的的清军设防,同时派出谈判大臣前去交涉,但是英法谈判的真是目的并不是谈判,而是为了拖延时间,进行军事准备,所以谈判自然是以失败告终,谈判失败后,英法美俄开始向中国发动进攻,这也就是第一次大沽口战争。同样这次战争中国战败了,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不久,四国又再次发动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等战争,战火直接蔓延到了北京,北京沦陷后,火烧了圆明园。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就是英法联军侵华的过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如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当然战争结束了,不代表列强愿意撤兵,所以为了让列强从中国撤兵,清政府答应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具体如下: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首先是英法联军撤兵。1860年10月,鸦片战争结束后,为了使英法联军撤兵,中国清政府代表恭亲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等就战后撤兵问题进行和谈,最终以答应其各种不平等条约为交换,使得英法联军从中国撤兵。随着军队的撤离,第二次鸦片战争才真正的画上了句号。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签订丧国辱权的条约 。为了让第二次鸦片战争画上句点,中国分别与西方侵略者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中国同意开放通商口岸,并且割地赔款给英法等国家。关于赔款,其中给英国和法国分别是六百万两白银,随后又增加为八百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的清政府好几年的税收。

再者,清政府割让大片土地以赔偿英法联军等侵略国家的损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损失了大概有一百多万平里的土地。

最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比较惨重的还有圆明园被烧毁。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进行了烧毁。圆明园被烧毁不仅造成了大量文物的损失,也给中国历史文明造成了缺失。

以上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武器装备对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兵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战争却一败再拜,究其主要原因,则是武器装备差距太大。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装备是什么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装备要从战争双方对比来看。虽说火药是中国发明并且传到西方的,但是真正将其用在武器上的是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中,他们用到的侵略武器就是利用火药制造的洋枪洋炮。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军队中也配备了枪炮弹药,但是这些武器装备砸英法军队的武器面前完全不够看,何况更多的清军士兵手里拿的还是大刀长矛。

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清政府士兵手里拿的是大刀长矛以及弓弩,剩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虽然用的是火器,但是也仅仅是射程不足已一二百米的鸟枪,抬枪,子弹的射出时间是一分钟左右一发;另外拥有的大炮其射程也就只有一千米左右,并且使用的是实心弹,杀伤力非常的小。

标签: 鸦片战争

更多文章

  •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北伐战争,它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它反对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传统,在一战之后,帝国主义支持并依靠自己的军阀,想要争取和夺利,所以,我们中国人迫切要求打倒军阀,结束这种封建的军阀黑暗统治社会。北伐战争旧影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合作,把革命力量推翻到了极致,这是有史以来,两党最团结的一

  • 名将王孝杰:一败当贵宾二败变农民三败成英模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名将,王孝杰,一败,贵宾,二败,农民,三败成,英模,江山如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唐朝(含武周)众多名将中,王孝杰的名气是非常大的。他数次大破敌军,最终英勇殉国,新旧《唐书》均有其传记。王孝杰生于贞观年间,陕西潼关人,相貌奇特,武艺高强,身上带有典型的关中大汉气息。高宗时,大唐与吐蕃关系逐渐恶化,两国战事不断,王孝杰丢下农具,带上大饼,慷慨从戎,开始了他

  • BC684年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

  • 长勺之战的过程简介:齐鲁长勺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司法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同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

  • 长勺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长勺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胜败原因策略方面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

  • 夷陵之战甘宁被谁所杀 夷陵之战死了多少武将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甘宁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的惨被对整个蜀汉而言是不可估量的,大多数认为此战失败,蜀汉也由此失去了一统三国的机会。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多少著名武将?甘宁又是被谁所杀?夷陵之战甘宁被谁所杀甘宁夷陵之战时身患重病,但仍坚持前往前线,与五溪番王沙摩柯 的队伍遭遇,被蜀国蛮将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此后逃到一棵大树下坐着

  • 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马陵之战背景故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那么马陵之战交战方都有哪些国家?马陵之战的交战方是:齐国、魏国和韩国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

  • 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的文官多的是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文官,多的,唐末,五代

    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叛乱频仍,殷鉴不远,北宋历代皇帝和文臣都或多或少猜忌防范武将,部分文官甚至奉“重文轻武”为祖宗家法。名将狄青的遭遇是北宋文武关系的一个缩影。狄青战功赫赫,官拜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位极人臣,却被文官蔑称为“赤枢”。为官期间,狄青小心谨慎,还是因为捕风捉影的谣言遭到文官集团攻击,

  • 他勇武可比吕布 刘备为什么不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勇武,可比,吕布,刘备,为什么,不用,马超,三国,名将,三国

    马超是三国名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说他勇武不在吕布之下。曹操曾与马超的凉州军鏖战数年、颇受挫折,以致他说出“马超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这样一个将才投奔求贤若渴的刘备,却被闲置弃用,为什么?这与马超的凉州羌胡背景有很大关系。凉州羌人、武将与董卓之乱凉州,又称西凉,以今甘肃为主体,包括陕西、宁

  • 玉璧围城: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玉璧,围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二十多万兵民收为己用。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东魏正式建立。次年,出身六镇之武川镇的宇文泰,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