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杨广三征高丽的败因:不在外部 而在内部

杨广三征高丽的败因:不在外部 而在内部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81 更新时间:2024/1/23 14:51:49

杨广晚年不但贪图享乐,而且先后多次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发起了征伐,接连两次无功而返后,杨广充分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很快整顿兵马,对高丽发起了第三轮军事打击。他的意思很明确,三管齐下,看你高丽能挺多久?然而,杨广的美梦很快就破碎了,原因是后院起火了,击破他梦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礼部尚书杨玄感

杨玄感的父亲便是朝上重臣杨素杨坚建立隋朝后,一手打造了杨素和高颎这对双子座,后来高颎遭猜忌,杨坚对杨素便到了独爱的地步了。

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长得魁梧高大,还有一副漂亮的须发,有美髯公之称。但他大脑的智力发育显然就要迟钝很多,从小呆头呆脑,常常思维短路,套用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傻蛋”。很多人为此为杨素感到惋惜,认为他“后继无人”。杨素听了这些流言飞语也不恼,淡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傻人有傻福,说我的儿子傻的人才是真傻。”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时光一天一天流逝,杨玄感也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后来竟然成了学识渊博、又善骑射的文武全才。

身为“官二代”,杨玄感的仕途生涯也是青云直上,不久便如坐火箭一样升到了二品官的位置上。大家也许对二品官的概念还不清楚,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杨玄感上朝时可以和父亲杨素并列站在一排,就会明白二品官在朝中的地位之高了。按今天的话说,二品官大约相当于中央的部长、地方的省长。

既是父子,也是同事。引得文武百官对这对特殊的父子侧目不已,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称赞的、也有暗讽的。总之,不管是敌是友,大家心里还有一种感受是一样的:别扭。这种感觉和男扮女装、女扮男装是一样的,特别归特别,特殊归特殊,但终究觉得不习惯。

都说气氛容易感染人,后来杨坚看着也觉得别扭,于是随便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杨玄感降了一级,这下上朝父子就不用并排站了。别人都以为杨氏父子肯定会不高兴,但杨玄感却显得很大度,他拜谢道:“多谢陛下对微臣的关照,让臣有机会在公堂之上敬奉我父亲。”

什么叫气度,什么叫气量,什么叫气魄?杨玄感以弱冠之年的强音告诉大家,他的智商非但不低,而且很高。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杨坚死后,尽管杨素对杨广有不可磨灭的拥立之功劳,但无奈他过于位高权重,喜欢猜忌的杨广对杨素自然不放心,他坐稳皇帝的宝座后,开始逐渐对杨素疏远起来,很快,杨素被架空了。眼看不得势,不久,父子俩干脆双双辞职回老家去了。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杨素病了,一是因为年老,二是因为心里郁闷,因此这一病就越来越严重。

杨素病了,杨广急了,他显得很关心的样子,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御医去嘘寒问暖,嘴里口口声声说要用最好的药,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的病,心里却希望杨素早点断气。

他甚至悄悄地问御医这样一个问题:杨素什么时候会死呢?

御医吓得一个劲地点头:很快的,很快的,在我们的努力下,他应该很快就会死的。

事实证明,杨素其实更懂杨广的心,他没有等御医们在药里下手脚,就选择了绝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歹活不如好死,杨素是洒脱的,是明智的,更是聪明的。

事后,杨广为杨素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光是悼词就长达4893字之多。众人无不为杨广的悼词所感动,纷纷以一场“及时雨”来回应杨广的良苦用心。然而,众人皆哭,却独有一人大笑,这个人便是杨玄感。他冷笑数声,道:“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血债血还。”

标签: 杨广三征高丽败因不在外部在内部杨广晚年不但

更多文章

  • 他是史上篡位谋逆第一人 仅过八年他便重蹈覆辙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是,史上,篡位,谋逆,一人,仅过,八年,他便,重蹈覆辙,喜

    喜欢读史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在历代王朝更替和历次权力交接过程中,抢班夺权可以说贯穿始终,一部中国进程史简直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抢班夺权史”,而夏朝初年的后羿,则是书写以臣子身份夺取国家最高统治权篇章的第一人。大禹把权力传给儿子启的这种“父传子,家天下”的做法,打破了“三皇五帝”时期民主选举和轮流任职

  • 以步兵收拾努尔哈赤的 只有这秦良玉了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步兵,收拾,努尔哈,有这,秦良玉,万历,四十,八年,1620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大明在位最久的皇帝朱翊钧病死,太子朱常洛即位,这个极度悲剧的皇帝只做了仅仅一个月的皇帝就随着先帝走了。他儿子朱由校于九月即位,是为天启帝。明朝这一年基本上都是在给皇家办丧事,原本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的大明,加上皇位更迭频繁,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异常激烈。而远在辽东的熊廷

  • 明朝灭亡后他黄袍加身 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黄袍加身,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崇祯,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明朝覆亡。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国至此,大明帝国存活了二百七十七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清廷赶跑李自成,控制北方不久,明神宗之孙福王朱由崧于崇祯十七(1644年)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作为南明第一位皇帝,朱由崧胸无大

  • 马桶战再现八旗雄威 堪称史上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马桶,再现,八旗,雄威,堪称,史上,经典,战役,道光,二十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一向以勇猛善战著称的八旗,面对摸不清底细的英国人,清军打一仗败一仗,无论怎样准备充分,怎么拼命都白费。这样的敌人,远远超出了大清天朝的思维框架,他们对此百思不得解。面对不利的战局,道光皇帝派出了一个老行伍,在剿灭五省白莲教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杨芳。杨芳是

  • 成吉思汗的十大战役经典 蒙古人势不可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吉思汗,十大,战役,经典,蒙古人,势不可挡,野狐,之战,集

    一、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

  •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战争,过程,前期,公元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

  • 宋辽谁更厉害?因为一次和亲引发的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辽谁,厉害,因为,一次,和亲,引发,大战,古代,时候,少数

    古代的时候,少数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像汉朝时候的匈奴,汉朝军队和他们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可一直都没能把匈奴消灭,最终还是议和。到了宋朝的时候,辽国和西夏也同时崛起,形成了三股势力。撇开宋朝不说,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辽国都比西夏要强出不少。辽国和西夏的第一次联姻,也是西夏主动提出

  • 他杀敌从来都是一招毙命 岳飞都自愧不如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杀敌,从来,都是,一招,毙命,岳飞,自愧不如,自古以来,我国

    自古以来,我国有不少的传奇英雄,其中有很多一直被传唱到了今日,这些人皆是勇武过人的好汉,但是几乎毫无例外的,他们的下场都非常的凄惨。比如自诩霸王的项羽,虽然力能扛鼎,但是最后也就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再比如说那吕布,虽然能够以一人之力,力战包括关羽在内的三位武将,但是最后不也还是死在了曹操的手里。就

  • 因得罪一人国家被惨灭 7天之内120万人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得罪,一人,国家,惨灭,7天,之内,120万人,被杀,大多数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9个世纪以前的蒙古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定然是愚昧的、弱小的,也许他们的骑术高超,作战能力强,但他们并没有先进的战术思想。但是事实是无法否定的,被人们看低的蒙古族曾凭着这些简单的力量征服了40多个国家,创下了难以复制的记录。就这样看来,蒙古族在亚洲已经稳居王位,那为什么成吉思汗还要进行

  • 卢象升是明末第一猛将 连李自成都怕他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卢象升,明末,第一,猛将,连李,成都,怕他,风雨飘摇,明王朝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儒将,他就是手持一百三十六斤大刀的卢象升。卢象升是南方人,出生在江苏的宜兴,在战乱四起的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