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47 更新时间:2024/1/23 14:45:02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标签: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战争过程前期公元

更多文章

  • 宋辽谁更厉害?因为一次和亲引发的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辽谁,厉害,因为,一次,和亲,引发,大战,古代,时候,少数

    古代的时候,少数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像汉朝时候的匈奴,汉朝军队和他们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可一直都没能把匈奴消灭,最终还是议和。到了宋朝的时候,辽国和西夏也同时崛起,形成了三股势力。撇开宋朝不说,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辽国都比西夏要强出不少。辽国和西夏的第一次联姻,也是西夏主动提出

  • 他杀敌从来都是一招毙命 岳飞都自愧不如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杀敌,从来,都是,一招,毙命,岳飞,自愧不如,自古以来,我国

    自古以来,我国有不少的传奇英雄,其中有很多一直被传唱到了今日,这些人皆是勇武过人的好汉,但是几乎毫无例外的,他们的下场都非常的凄惨。比如自诩霸王的项羽,虽然力能扛鼎,但是最后也就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再比如说那吕布,虽然能够以一人之力,力战包括关羽在内的三位武将,但是最后不也还是死在了曹操的手里。就

  • 因得罪一人国家被惨灭 7天之内120万人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得罪,一人,国家,惨灭,7天,之内,120万人,被杀,大多数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9个世纪以前的蒙古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定然是愚昧的、弱小的,也许他们的骑术高超,作战能力强,但他们并没有先进的战术思想。但是事实是无法否定的,被人们看低的蒙古族曾凭着这些简单的力量征服了40多个国家,创下了难以复制的记录。就这样看来,蒙古族在亚洲已经稳居王位,那为什么成吉思汗还要进行

  • 卢象升是明末第一猛将 连李自成都怕他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卢象升,明末,第一,猛将,连李,成都,怕他,风雨飘摇,明王朝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儒将,他就是手持一百三十六斤大刀的卢象升。卢象升是南方人,出生在江苏的宜兴,在战乱四起的晚明

  • 蒙古大军为何惯于屠城?为什么热衷于这种屠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大军,为何,惯于,屠城,为什么,热衷于,这种,屠杀,虽

    虽然现在的蒙古族只是偏安一隅,仿佛憨厚的黄牛一般,但是在历史上,这一民族拥有极其耀眼的时刻,甚至就连统治中原时间最长的汉族,都从来没有达到过的境界。而且他们的交战风格极其剽悍,一旦攻城成功,就是惨无人道的屠杀,甚至一整座城池,都会被他们屠戮一空。当时的蒙古人,虽然没有现在花样繁多的热武器,但是他们的

  •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轰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

  • 五代十国第一神射手安仁义:困守孤城逾年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五代十国,一神,射手,仁义,困守,孤城,逾年,五代十国,烽火

    五代十国,烽火连天,豪杰辈出,神射手也有不少。在北方,有以挽强弓著称的后晋名将景延广;在淮南,有百步穿杨之妙的吴国大将刘信。比力气,刘信干不过景延广;比精准,景延广未必是刘信的对手。其实,在吴国,刘信还不算厉害的,米志诚比他强得多,“吴之军中,推朱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新五代史·吴世家》)

  • 他献了啥奇计?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献,啥奇,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井陉,之战

    在井陉之战中,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虽然“国士无双”,但他并非孤傲之徒,他懂得惺惺相惜,善于博采众长,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问

  • 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司马错的不朽战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司马错的,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不朽,战功

    司马错是秦国的大将和白起王翦一起并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大将,但是到了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历史就是这样,像个沙漏,能够留下痕迹的就很少,而能真正被后来人记住的更是少之又少。司马错主张灭蜀的正确战略,使得秦国占据了巴蜀之地,大大的扩大了秦国的领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后来的强盛

  • 不到百年此国就杀敌140万 仅他一人就贡献90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不到,百年,此国,杀敌,140万,仅他,一人,贡献,90万

    在日常充满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记生命的脆弱。每个人都会告诉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要好好的健康的活着,平安是福。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奈,个人在世界的大势面前,在国家机器面前,要多渺小就有多渺小,说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微尘并不为过。最触目惊心的肯定是战争,不管是什么朝代不管是什么时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