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卢象升是明末第一猛将 连李自成都怕他

卢象升是明末第一猛将 连李自成都怕他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5 更新时间:2024/2/2 9:17:56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儒将,他就是手持一百三十六斤大刀的卢象升

卢象升是南方人,出生在江苏的宜兴,在战乱四起的晚明时节,这是一块平静祥和的宝地,完全没有战乱的隐忧,生活条件也更加的优渥,完全不像是北方的苦寒。这里盛产吟诗作对的文人,也盛产美女娇娥。但是作战勇猛的名将却很少,所以卢象升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这个个耀眼的将星。虽然我们如今很少有人能够对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十分了解,但是在明末的乱世之中,卢象升在叛军的眼中就是死亡的代名词。他甚至被叛军安上了一个卢阎王的绰号,可见其人作战之勇猛,带兵之大能。

按照我们现在的叙述,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卢象升必定是个粗狂的彪形大汉,虽生为南人,可一定是一个有着北人面貌体态的人。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卢象升是一个正统的文人士子。但是他的武艺也是绝伦的,而且颇有名将吴起的遗风,能够和官兵们同吃同喝,同甘共苦,在全军兵粮寸断的时候,卢象升身为主帅也能够坚持三天滴水未进,因此也得到了士兵们的爱戴和大力拥护。

崇祯皇帝刚刚即为的第二年,后金就大举入关,兵临北京城。虽然自打燕王朱棣登基之后,明朝就始终有着天子守卫国门的讲究,可是被敌军打到京城也是极为罕见的。当此之时,崇祯皇帝刚刚十九岁,还是个没有成年的孩子,自然吓得不轻。或许这就是历史给予大明朝的救命稻草,远在大名府做知府的文人卢象升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立即组织了一万多名民兵,千里奔赴京城保卫皇帝。面对凶狠的后金雄兵铁骑,这个书生出身的知府丝毫不惧,反倒是战斗的热情澎湃,纷纷情愿出战,这使得同样年轻气盛的皇帝陛下记住了这个同样刚过而立之年的文人。大王朝处在生死关头需要这样的忠臣勇士啊!

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各地百姓作乱的越来越多,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更是气势汹汹。临危受命的卢象升立即点起本部兵马前去剿匪,在今天的山西打响了自己的成名之战。这一战中,卢象升的额头遭到了敌军的冷箭,但是他却丝毫没有顾忌,满脸鲜血的继续战斗,将起义的农民军队逼到了山崖,农民军看到如此勇猛的卢象升自己也乱了阵脚,很快就被冲散更有甚者纷纷跳崖自尽,也就是在此战胜利之后,卢象升才有了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

山西一战大捷的卢象升先后转战南北,为平定各地的叛乱鞠躬尽瘁,自己的官位也是越来越高,得到了朝廷隆重的嘉奖,甚至成为了总督天下兵马的大将军,这个大明王朝的救星就这样将起义军打的支离破散,四处逃窜。用了三年时间,当时几乎所有的起义军都败在了卢象升的手中,大明的天下似乎又透出了一线光明。后来攻破明朝京城的李自成都在卢象升的手下抱头鼠窜。

可惜,历史就是如此弄人,大战之后,崇祯皇帝因为忌惮卢象升,惧怕他拥兵自重犯上作乱,于是就有了求和的心思,他一面加急对卢象升的兵马进行拆分,一方面又加紧命令他进军巨鹿与后金军队大战。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本应能够调动任何一支军队,可是他的精锐天雄军竟然被高起潜扣在手中,他的手里只有一万兵马就要和后金的八万雄兵作战,然而,这还不是绝境,关键时刻杨嗣昌竟然又将五千兵马调归到了高起潜的麾下。

更多文章

  • 蒙古大军为何惯于屠城?为什么热衷于这种屠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大军,为何,惯于,屠城,为什么,热衷于,这种,屠杀,虽

    虽然现在的蒙古族只是偏安一隅,仿佛憨厚的黄牛一般,但是在历史上,这一民族拥有极其耀眼的时刻,甚至就连统治中原时间最长的汉族,都从来没有达到过的境界。而且他们的交战风格极其剽悍,一旦攻城成功,就是惨无人道的屠杀,甚至一整座城池,都会被他们屠戮一空。当时的蒙古人,虽然没有现在花样繁多的热武器,但是他们的

  •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轰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

  • 五代十国第一神射手安仁义:困守孤城逾年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五代十国,一神,射手,仁义,困守,孤城,逾年,五代十国,烽火

    五代十国,烽火连天,豪杰辈出,神射手也有不少。在北方,有以挽强弓著称的后晋名将景延广;在淮南,有百步穿杨之妙的吴国大将刘信。比力气,刘信干不过景延广;比精准,景延广未必是刘信的对手。其实,在吴国,刘信还不算厉害的,米志诚比他强得多,“吴之军中,推朱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新五代史·吴世家》)

  • 他献了啥奇计?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献,啥奇,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井陉,之战

    在井陉之战中,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虽然“国士无双”,但他并非孤傲之徒,他懂得惺惺相惜,善于博采众长,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问

  • 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司马错的不朽战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司马错的,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不朽,战功

    司马错是秦国的大将和白起王翦一起并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大将,但是到了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历史就是这样,像个沙漏,能够留下痕迹的就很少,而能真正被后来人记住的更是少之又少。司马错主张灭蜀的正确战略,使得秦国占据了巴蜀之地,大大的扩大了秦国的领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后来的强盛

  • 不到百年此国就杀敌140万 仅他一人就贡献90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不到,百年,此国,杀敌,140万,仅他,一人,贡献,90万

    在日常充满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记生命的脆弱。每个人都会告诉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要好好的健康的活着,平安是福。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奈,个人在世界的大势面前,在国家机器面前,要多渺小就有多渺小,说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微尘并不为过。最触目惊心的肯定是战争,不管是什么朝代不管是什么时空,战争

  • 明军的最强军团 将领全军覆没士兵只活了几个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军,最强,军团,将领,全军覆没,士兵,活了,几个,中国,封

    中国的封建历史长达千年,期间的王朝更替多达数次,而每一个新王朝都是由敌军的血肉和自家将士的枯骨筑成的,就比较近的朝代来说,清朝在取代明朝时就有几场极为惨烈的战争,至今不为人们遗忘的就有浑河之战。天启元年(1621年)明军在萨尔浒地区被后金打败后气势萎靡,一直想等后援部队到来重整士气打个胜仗,但是当后

  • 解放军淮海战役的影响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放军,淮海,战役,影响,都有,哪些,三大,战役,可谓,中国

    三大战役可谓是中国社会在解放战争中最为高潮的部分,而淮海战役作为第二个战役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直接影响了整场战局的胜负变化,关乎着整个国家社会的走向和命运,然而中国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打败强大的国军,取得全面的胜利,对全社会、全人民的的解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淮海战役 国军撤退一方面,淮海战役

  • 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胜败,原因,官渡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8]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三国二十四名将;文丑人物生平 袁绍帐下的大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文丑,人物,生平,袁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曹、袁两军初战白马,曹操使计分散了聚集在黎阳渡河攻白马的袁绍主力,解了白马之围,杀了袁绍负责进攻的将领颜良。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