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70 更新时间:2024/1/23 16:16:45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

第四次中东战争

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在10月6日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这场战争,因为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以色列全国放假,很多军人也放假回家过节,并且这一天以色列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可以说这一天是以色列军备防御最脆弱的一天,这一天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双方在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同时以色列发动了进攻。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因为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才出现的。后来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分别在东西两线迎战埃叙联军,很快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分别攻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境内,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从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队攻进了叙利亚本土,在叙利亚的巴珊攻克了20平方里的土地,从那里以色列能够用重型火炮轰击大马士革的市郊,距离只有40公里。后来约旦和伊拉克也加入到叙利亚的战队中,但是却无法击退以色列军队。同时在海上的战斗中以色列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怎么样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叙利亚挑起的,目的在于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使得以色列节节败退,但是等到以色列后备军上战场之后,战局被很快扭转。下面做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一:首先这场战争是以前几次中东战争的延续,是阿拉伯国家与犹太民族之间的恩怨的延续,这场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联军一方的目的在于要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可以说是以前矛盾的再次爆发,因此这次战争谈不上正义或者是不正义。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二:这次战争中苏联与美国都不希望双方发生战争,苏联最后没有能力制止埃及的军事行动,而以色列没有主动的挑起战争,因此获得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虽然并不希望战争爆发,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也开始走上了支持阿拉伯国家的道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给了交战双方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所以本质上来说这次战争是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较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三:这次战争中双方损失惨重,并且挑起战争的阿拉伯国家一方最终战败,没有实现自己的军事目的,这使得双方认识到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所以从此之后阿拉伯国家逐渐的接受了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作为阿拉伯国家领导者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于1977年访问了以色列,开始了双方的破冰之旅。

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有什么差距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有很多国家是参与战争,而以色列可谓是孤军奋战,只有美国给与战略物资支持,双方的实力对此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是以色列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下面说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

更多文章

  • 隋炀帝武力攻下台湾 但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武力,攻下,台湾,忽视,一个,关键,问题,台湾,自古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孔子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230年,孙权派

  • 孟良崮战役指挥官是谁 战役的失败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良崮,战役,指挥官,失败,原因,孟良崮,战役,是在,抗日战

    孟良崮战役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孟良崮战役指挥官双方分别是国民党指挥官张灵甫和共产党指挥官陈毅、粟裕。陈毅、粟裕雕像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代表国民党一方,在这场十分重要且可以扭转国民党被动地位的战役中,蒋介石选择了张灵甫是因为他指挥作战能力强。在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参

  • 杨广三征高丽的败因:不在外部 而在内部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广,三征,高丽,败因,不在,外部,在内部,杨广,晚年,不但

    杨广晚年不但贪图享乐,而且先后多次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发起了征伐,接连两次无功而返后,杨广充分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很快整顿兵马,对高丽发起了第三轮军事打击。他的意思很明确,三管齐下,看你高丽能挺多久?然而,杨广的美梦很快就破碎了,原因是后院起火了,击破他梦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礼部尚书杨

  • 他是史上篡位谋逆第一人 仅过八年他便重蹈覆辙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是,史上,篡位,谋逆,一人,仅过,八年,他便,重蹈覆辙,喜

    喜欢读史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在历代王朝更替和历次权力交接过程中,抢班夺权可以说贯穿始终,一部中国进程史简直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抢班夺权史”,而夏朝初年的后羿,则是书写以臣子身份夺取国家最高统治权篇章的第一人。大禹把权力传给儿子启的这种“父传子,家天下”的做法,打破了“三皇五帝”时期民主选举和轮流任职

  • 以步兵收拾努尔哈赤的 只有这秦良玉了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步兵,收拾,努尔哈,有这,秦良玉,万历,四十,八年,1620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大明在位最久的皇帝朱翊钧病死,太子朱常洛即位,这个极度悲剧的皇帝只做了仅仅一个月的皇帝就随着先帝走了。他儿子朱由校于九月即位,是为天启帝。明朝这一年基本上都是在给皇家办丧事,原本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的大明,加上皇位更迭频繁,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异常激烈。而远在辽东的熊廷

  • 明朝灭亡后他黄袍加身 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黄袍加身,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崇祯,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明朝覆亡。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国至此,大明帝国存活了二百七十七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清廷赶跑李自成,控制北方不久,明神宗之孙福王朱由崧于崇祯十七(1644年)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作为南明第一位皇帝,朱由崧胸无大

  • 马桶战再现八旗雄威 堪称史上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马桶,再现,八旗,雄威,堪称,史上,经典,战役,道光,二十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一向以勇猛善战著称的八旗,面对摸不清底细的英国人,清军打一仗败一仗,无论怎样准备充分,怎么拼命都白费。这样的敌人,远远超出了大清天朝的思维框架,他们对此百思不得解。面对不利的战局,道光皇帝派出了一个老行伍,在剿灭五省白莲教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杨芳。杨芳是

  • 成吉思汗的十大战役经典 蒙古人势不可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吉思汗,十大,战役,经典,蒙古人,势不可挡,野狐,之战,集

    一、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

  •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战争,过程,前期,公元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

  • 宋辽谁更厉害?因为一次和亲引发的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辽谁,厉害,因为,一次,和亲,引发,大战,古代,时候,少数

    古代的时候,少数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像汉朝时候的匈奴,汉朝军队和他们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可一直都没能把匈奴消灭,最终还是议和。到了宋朝的时候,辽国和西夏也同时崛起,形成了三股势力。撇开宋朝不说,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辽国都比西夏要强出不少。辽国和西夏的第一次联姻,也是西夏主动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