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西班牙“阿拉贡攻势”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西班牙“阿拉贡攻势”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67 更新时间:2024/1/23 14:56:26

拉贡攻势,西班牙内战中,西班牙国民军对共军发起的一系列进攻,外名西班牙语叫做:OfensivadeAragón,战争时间1938年3月7日1938年4月19日。

背景

1937年12月国民军所发起的特鲁尔战役消耗了共和军许多资源,但国民军于此时开始将大量士兵东移,准备前往阿拉贡,进攻加泰罗尼亚和莱万特。国民军因为能集中特鲁尔和萨拉戈萨间的10万精锐部队,而处于优势地位。尽管国民军在数量上略逊于当地的共和军,但他们装备精良,也没有像共和军已因为特鲁尔战役疲惫不堪,严重耗损。国民军拥有约950架飞机、200辆坦克和数千辆卡车。国民军领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除了拥有德、义两国的军事支援外,还有效控制了巴斯克的工业地区。为了加剧因为苏联物资援助而减缓的共和军伤害,国民军要将共和军自有军火工业的加泰罗尼亚地区赶出占领,一名观察员报告道:“即使耗费如此多的金钱,我们的工业组织仍无法生产单一种类的枪炮...”

国民军

进攻军队由菲尔·阿隆多和他的副官朱安·维刚指挥,荷西·索洽卡、荷西·莫思卡多、安东尼欧·阿然达和朱安·亚戈约则与意大利军的马力欧·贝尔地。荷西·恩瑞库·瓦维拉和卡斯蒂利亚的军队认为他们已做好对特鲁尔一翼的进攻准备,而兀鹰军团也正加紧准备。兀鹰军团指挥官冯·梭玛骑士上校说服了佛朗哥,集中坦克进攻,而非分散。

共和军

共和军因为先前的特鲁尔战役已经损失多数物资,到此时约有一半的部队没有步枪。另外因为最精锐的部队已经撤退,剩在前方防线的士兵多数都不具有实战经验。共和军势必得保留装备,因为苏联的援助已开始枯竭。实际上,国民军部队布署速度超过共和军所想像来的快,虽然有间谍已警告其进攻方,共和军领袖仍认为国民军即将恢复对瓜达拉哈拉的攻势;共和军还有另一个错误的估计,认为国民军军队已与他们一样疲劳。

攻击开始

攻击开始于1938年3月7日,并以炮击和空中轰炸作为进攻前的火力支援。上午6点半,国民军进攻共和军于比韦尔戴尔里奥马丁(ViveldelRio)与埃布罗河间的防线。国民军北部进攻部队是非洲军团的精锐,且有兀鹰军团与第47炮兵连的支援,在头一天的战斗里,国民军就粉碎了共和军几个防御据点。亚戈约率军挺进至埃布罗河右岸,扫除周围的守军。荷西·索洽卡则在3月10日夺回了贝尔契特,而由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志愿军组成的国际纵队第15旅则是该城最后撤出的单位,第15旅的亚伯拉罕林肯营营长罗伯特·梅里曼(RobertMerriman)在撤退途中阵亡。一名苏联秘密警察还特地在贝尔契特设置防御工事,但它们轻易地被国民军击毁并继续挺,意大利则进攻鲁迪利亚(Rudilla)。各处的共和军开始退却,进而演变成溃败。

共和军的灾难

到了此时,即使罗杰欧下令将共和军集中于卡斯佩(Caspe),随着义军接近阿尔卡尼兹(Alcañiz),共和军的溃败也成了定局。共和军周围的单位开始瓦解,士兵逃离的现象也逐渐蔓延开来。德国与意大利的飞机掌握了制空权,在现代化的战斗机保护下,轰炸机对地面溃逃的共和军进行攻击。卡罗尔·希维尔切夫斯基(KarolŚwierczewski),这位被称作“瓦尔特将军”的国际纵队指挥官,差点在阿尔卡尼兹城沦陷时被俘。经过2天的激烈战斗后,卡斯佩被瓦维拉的部队所攻占,虽然国际纵队持以防守,最后仍被击退。8天后,国民军前往占领地以东70里处,形成了一个贝尔契特到卡斯佩、阿尔卡尼兹和蒙塔尔的突出部。之后国民军暂缓攻势,先于埃布罗河和瓜达卢佩(Guadalupe)重组。3月22日,国民军再度发动攻势,进攻萨拉戈萨以东和韦斯卡,1936年8月共和军所占领的部分在一天内就失守。阿拉贡东部的村子曾经历过社会革命(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加泰罗尼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促使的)皆被国民军所占领,很大一部分的居民沦为了难民。这次攻势中,国民军掌控了巴巴斯卓(Barbastro)、布加拉罗兹(Bujaraloz)和萨里奈那(Sariñena)等地。3月25日,亚戈约进入了加泰罗尼亚。他开始进攻下一个城市莱里达,但瓦伦丁·刚萨雷斯(ValentínGonzález)的军队强力防御,拖延了国民军一星期,使共和军有机会撤回有价值的装备。虽然北方的共和军制住了索洽卡南下进攻比利牛斯山脉,但在南方的国民军正横越阿拉贡南部高原的马耶史瓦戈(Maestrazgo)。各地的共和派势力开始混乱、瓦解、各派系互相指责,共产党人还使得无政府主义者的部队缺乏所需的弹药。国际纵队总司令安德烈·马地虽然前往各处搜索叛徒,却无法避免整个国际纵队的崩解,有时共和军军官还当着军队面前处决己方士兵,共和军士气低落。

战役的结束

空中力量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阿拉贡的平原适合飞机起降,能够使其迅速自后方到前线支援。国民军飞机不断地击退共和军,迫使他们一直后撤。德国与苏联都在此中获得飞机支援步兵进攻的宝贵经验。4月3日,莱里达和甘德萨(Gandesa)被国民军占领,国际纵队第15旅的140名英美士兵被俘;同一天,安东尼欧·阿然达所率领的军队抵达西班牙海岸。在北方,国民军自4月8日开始持续推进,也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下的巴塞隆那的水力发电厂,导致当地的工业急速衰退,也使得老旧的蒸汽机被重新用。国民军已可轻易拿下加泰罗尼亚和巴塞隆那,但佛朗哥做出派兵前往海岸的决定。这项决定虽然被证明是一个战略错误,但佛朗哥所掌握到的情报指出“若继续将冲突延伸到加泰罗尼亚,法国可能会干预”,他下令持续进攻直到海边。到了4月19日,国民军已占领了40英里长的地中海海岸线。这一系列的战事告捷令国民军对整场内战的胜利大增了信心。与此同时,法国已重新开放边界,原本由于禁运而堆放在法国的军事援助,也涌入了西班牙和增加了共和军的力量,这使得国民军的进展渐缓,共和军的防御又被组建了起来。虽然国民军继续进攻北部的塞格雷河(SegreRiver)和巴伦西亚,但阿拉贡攻势进攻的目标和所有结果已在4月19日结束,其后国民军又花了更多军力才夺取了海岸的控制权。

标签: 阿拉贡攻势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时期“柏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柏乡之战的经过与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柏乡之战

    柏乡之战,是在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晋王李存勖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在柏乡(今属河北)地区抗击后梁的作战。此消彼长在晋国取得潞州之战的胜利后,后梁对山西的攻势暂时中断,双方都在等待下一次决战的时机。李存勖在潞州大捷后不久,就对晋国军队做了较大调整。之前作为核心的沙陀骑兵虽然骁

  • 唐朝吐蕃战争爆发了几次?唐朝吐蕃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吐蕃

    唐朝吐蕃战争,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太宗时期松州之战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贞观十年(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与此同时,在634年

  • 元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元日战争中元朝为什么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战争背景蒙古帝国消灭金朝以后,负责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高丽成为其东藩

  • 唐朝与契丹奚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唐朝与奚、契丹(两蕃)的战争,是7世纪到9世纪唐朝和奚、契丹的一系列战争。太宗、高宗年间契丹、奚、室韦等,均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善骑射。在唐朝刚刚建立时,名义上依附于东突厥汗国。随着唐朝击败东突厥,建立东亚地区新秩序,奚和契丹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

  • 唐与高句丽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高句丽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是公元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朝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朝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和高句丽内部纷争与自然灾害,668年高句丽灭亡。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隋朝在征高句丽时屡次遭遇惨败,加上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导致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民变,隋朝也因此灭亡。在隋朝灭亡后,唐朝经过多年的征战

  • 分倍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分倍河原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分倍河原之战

    分倍河原之战(日语汉字:分倍河原の戦い,假名: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罗马字:Bubaigawaranotatakai)是在武藏国多摩郡分倍河原(现今东京都府中市)进行的合战,在历史记录上曾发生过2次。别称分倍河原合战。背景元弘3年(1333年)5月8日,新田义贞为了打倒镰仓幕府而在上野国生品神社举

  •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突厥

    唐灭东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29年,唐灭西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57年。背景突厥兴起突厥是位于今蒙古国和今日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6世纪活动于金山(今阿尔泰山)。突厥于552年完成统一,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之后,突厥汗国逐渐发展壮大,版图扩大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

  • 隋灭陈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隋灭陈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316年东晋南渡,南北朝并立,到隋朝建立(581年),天下分裂的局面已经持续了265年。套用一句已经被用滥了的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朝建立之前,事实上

  • 南北朝江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江陵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陵之战

    江陵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与南梁的一场战役。背景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萧衍死后,侯景在建康称帝。萧绎即帝位之前,萧纪已称帝于益州;萧纪出兵讨伐侯景,得知侯景已灭,就转为讨伐萧绎。萧绎便派兵迎战,写信讲和,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萧纪因此遭受重创,向萧绎求和,萧绎回信拒绝称兄弟情断,最终全歼萧纪势力,但

  • 钟离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钟离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中国南朝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一场防御作战。背景梁武帝即位之初,北魏内部正处于动荡之中,不仅政治腐败,又因自迁都后连年对南朝发动战事,人民不堪负荷沉重的赋税及徭役,各地民变纷起,梁武帝认为这是北伐反攻的良机,便命其弟临川王萧宏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