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分倍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分倍河原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分倍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分倍河原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2/2 7:41:27

分倍河原之战(日语汉字:分倍河原の戦い,假名: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罗马字:Bubaigawaranotatakai)是在武藏国多摩郡分倍河原(现今东京都府中市)进行的合战,在历史记录上发生过2次。别称分倍河原合战。

背景

元弘3年(1333年)5月8日,新田义贞为了打倒镰仓幕府而在上野国生品神社举兵。这时的新田军有义贞以下一族的大馆宗氏、堀口贞满、岩松经家、里见义胤、胁屋义助、江田行义、桃井尚义等总势150骑。但是一直南行至利根川时,与越后国的新田党(里美、鸟山、田中、大井田、羽川的各家)以及甲斐、信浓的源氏一派合流,于是军势增加至7千骑。5月9日,越过利根川后与足利高氏(后来的足利尊氏)的嫡子千寿(后来的足利义诠)由纪五左卫门陪伴而合流,因为有外様御家人最有力者足利高氏的嫡男加入,上野、下野、上总、陆、武藏等国内对镰仓幕府抱持不满的武士亦渐渐聚集,新田军的兵力膨胀至20万7千人。

之后新田军沿着镰仓街道南下并渡过入间川。迎撃樱田贞国率领的镰仓幕府军,在5月11日小手指原之战、5月12日久米川之战中逐渐撃破幕府军。幕府军为了防止武藏国最后的要害多摩川被新田军占领,于是往分倍河原(现今东京都府中市)方撤退。

经过

镰仓幕府在接到小手指原久米川的战报后,派遣北条高时的弟弟北条泰家率领10万军势迎撃新田军,泰家领军在分倍河原与樱田贞国的军势合流。5月15日,经过2日休息的新田军开始向分倍河原的幕府军进行攻撃,但是得到援军而士气高昂的幕府军把新田军撃破。新田军被迫撤退到堀金(狭山市堀兼)附近。在败走之际,武藏国分寺(东京都国分寺市)被烧毁。

翌日(5月16日)新田军因为援军三浦义胜献策,在天晓前急袭幕府军。幕府军败走,在关户(东京都多摩市)遭到毁灭性的打撃。北条泰家因为家臣横沟八郎的奋戦而得以保留性命并向镰仓方向逃走。关于形势突然剧变的理由,有幕府军因为初日的胜利而大意轻敌的说法;亦有足利尊氏攻略六波罗探题的情报到达关东后,幕府军的增援部队倒戈的说法。

影响

在分倍河原之战中,新田军得到了决定性的胜利,幕府军完全转为守势。之后新田军渐渐得到其他援军的加势,变成60万的大军势(‘太平记)。幕府军在镰仓坚守不出。新田军持续攻向幕府的根据地镰仓,之后强行突破稻村崎而突入幕府军的背后并继续攻向镰仓。于是之后发生了倒幕运动最后的合战(东胜寺合战)。

标签: 分倍河原之战

更多文章

  •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突厥

    唐灭东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29年,唐灭西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57年。背景突厥兴起突厥是位于今蒙古国和今日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6世纪活动于金山(今阿尔泰山)。突厥于552年完成统一,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之后,突厥汗国逐渐发展壮大,版图扩大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

  • 隋灭陈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隋灭陈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316年东晋南渡,南北朝并立,到隋朝建立(581年),天下分裂的局面已经持续了265年。套用一句已经被用滥了的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朝建立之前,事实上

  • 南北朝江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江陵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陵之战

    江陵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与南梁的一场战役。背景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萧衍死后,侯景在建康称帝。萧绎即帝位之前,萧纪已称帝于益州;萧纪出兵讨伐侯景,得知侯景已灭,就转为讨伐萧绎。萧绎便派兵迎战,写信讲和,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萧纪因此遭受重创,向萧绎求和,萧绎回信拒绝称兄弟情断,最终全歼萧纪势力,但

  • 钟离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钟离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中国南朝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一场防御作战。背景梁武帝即位之初,北魏内部正处于动荡之中,不仅政治腐败,又因自迁都后连年对南朝发动战事,人民不堪负荷沉重的赋税及徭役,各地民变纷起,梁武帝认为这是北伐反攻的良机,便命其弟临川王萧宏担任

  • 晋灭吴之战经历了多长时间?司马炎派出了哪些大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炎

    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东吴末帝孙皓投降,轰轰烈烈的三国大幕就此落下,天下重归一统。自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至公元280年天下一统,持续近100年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号。晋灭吴之战,表面上看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司马炎派出六路大军,共20万人水陆并

  • 后燕灭西燕之战时间 后燕灭西燕之战双方兵力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后燕

    后燕灭西燕之战,指的是公元394年2月,后燕慕容垂发司、冀、青、兖兵,分三路进攻西燕。背景西燕及后燕的统治者都是鲜卑慕容部的贵族,还都是因为前秦淝水之战大败而叛秦建国。不过,后燕是在慕容垂领导下在河北前燕故土起兵,而西燕则是关中一带的慕容氏子弟起兵。386年,慕容垂称帝,是为后燕成武帝。后燕建立后控

  • 前秦灭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前秦灭代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前秦

    前秦灭代之战,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十月,匈奴刘卫辰为代王什翼犍所逼,求救于前秦,前秦出兵灭代之战。背景秦灭燕后,次年(公元371年)灭仇池氐杨氏。公元373年,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攻取东晋的梁州(今陕西汉中地区)、益州(今四川重庆大部地区)。当时相对独立的西南夷邛笮、夜郎皆附于秦。公元376

  • 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淝水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战争,同时也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向南方东晋发起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将当时看似即将一统的局面推成了彻底的南北对峙时期。淝水之战与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局面相仿,都对于战后一个世纪南北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那么,淝水

  • 吕光攻龟兹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吕光攻龟兹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光

    吕光攻龟兹之战是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西域龟兹获胜的作战。吕光远征西域的胜利为尔后建立后凉政权奠定了基础。背景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到前秦国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朝见前秦皇帝苻坚,请前秦像汉朝一样设立都护统治西域。他们还请求

  • 晋灭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晋灭吴之战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公元279年11月-280年3月15日),是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统一的战争。战争背景晋吴对峙的新局面晋、吴两国对峙局面(266)魏景元四年(263元,蜀炎兴元年,吴永安六年)八月,曹魏在权臣司马昭的带领下,成功迫使蜀汉投降。司马氏的势力也因此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