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与高句丽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唐与高句丽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4/2/2 7:41:55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是公元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朝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朝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和高句丽内部纷争与自然灾害,668年高句丽灭亡。

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

隋朝在征高句丽时屡次遭遇惨败,加上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导致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民变,隋朝也因此灭亡。在隋朝灭亡后,唐朝经过多年的征战,重新统一中国。高句丽对于唐朝的兴起十分恐惧。高句丽一面开始在辽东建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一面采取亲唐政策,多次对唐朝朝贡,这些行为使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保持了20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

但是,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死亲唐的容留王高建武,另立荣留王弟大阳王的儿子高藏为王,独专国政,同时联合百济出兵进攻新罗。

次年新罗遣使入朝,乞求唐朝出兵救援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派命令高句丽与百济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唐朝将要攻打他们。高句丽不从,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

第1次唐朝与高句丽戦争

贞观十八年(644),忍无可忍的唐太宗带着李世勣、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645)四月,李世勣率军自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句丽非常害怕,城邑都闭门自守。李道宗率数千士兵到新城。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级。李世勣攻占高句丽的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

645年唐朝出征高句丽

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进攻卑沙城。程名振率军在夜里到达,王大度为先锋。五月,唐军攻占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

李世勣率军到达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来救辽东城。李道宗将四千骑兵迎战,李世勣也引兵帮助李道宗,打败高句丽军。唐军斩首敌军千余级。

李世勣率军攻辽东城,唐太宗率精兵与其汇合。唐军攻占辽东城,杀敌一万多人,俘获敌军一万多人,还俘获男女四万人。以其城为辽州。

唐军进军白岩城,高句丽乌骨城派一万多军队支援白岩城。契苾何力率八百骑兵去攻击他们。契苾何力亲自杀入敌人的阵地,被刺中腰,薛万备救出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捆住伤口,继续作战,跟随他的骑兵奋力进攻,打败高句丽军,追杀数十里,斩首千馀级,因为日落天黑而停止。

六月,唐军占领白岩城。以白岩城为岩州。以盖牟城为盖州。

之后唐军开始向安市城进军,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率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来救安市城,结果在野战中被唐军击败。

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未能攻克。时近深秋,唐太宗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

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647年,唐太宗令牛进达率兵从海上、李世勣率兵从陆路攻打辽东半岛。648年,唐太宗再派薛万彻率军从海上攻打鸭绿江口。随后,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旧唐书》记载,唐太宗直至649年去世前一直都在经营海军以大举攻伐高句丽。

第二次战争(660年-662年)

649年7月10日,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暂停了征伐高句丽。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即位后,对高句丽发动过多次小规模战争。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和百济、靺鞨联合攻打新罗,新罗武烈王金春秋遣使求援,五月,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渡辽水击高丽。

显庆三年(658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显庆四年(659年)十一月,“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660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攻灭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后,于661年派辽东道(初为浿江)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夫余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平壤道(初为辽东)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大总管刘伯英、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由于铁勒入侵唐朝,唐军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

662年,蛇水之战渊盖苏文使唐军沃沮道全军覆没并杀死了庞孝泰和他的13个儿子。渊盖苏文在世期间,唐朝一直没能灭亡高句丽。

第三次战争(666年-668年)

666年,渊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乱,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发生争斗,长子渊男生代为莫离支,到前方视察军情备战。让两个弟弟渊男建和渊男产留守平壤。渊男建和渊男产趁大哥不在诬陷他叛逃到唐,并逼高句丽宝藏王通缉渊男生。渊男生走头无路,只好投靠唐朝。

唐朝派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安抚大使,率兵8万援救渊男生。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卫将军李谨行为后援。渊男生投靠唐朝后得到唐重用被授予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之职。渊男生率领唐朝军队攻打高句丽,以期望能夺回大权。

许多高句丽护城将领见到渊男生纷纷放弃抵抗。渊男生投靠唐朝成为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渊男生为唐朝提供了可靠的高句丽军事信息,唐朝于是大幅增加了攻打高句丽的兵力。

十二月十八,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副之,与契苾何力、庞同善率兵15万兵力以击高句丽。诏独孤卿云由鸭渌道,郭待封由积利道,在百济故地驻守的刘仁愿由毕列道,新罗金仁问由海谷道,并为行军总管,与运粮使窦义积,皆受李勣节度,河北诸州租赋悉诣辽东给军用667年,李勣在推进途中遇到极其顽强的抵抗,推进受到限制,但仍然攻下高句丽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由于新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城的失守对于高句丽西线战线来讲是毁灭性的打击;后薛仁贵以策略拿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领路的渊男生顺利在鸭绿江附近集合;薛仁贵攻取扶余城后,又攻下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

经过了漫长的冬天,668年春夏,各路唐朝兵力在鸭绿江边会师。高句丽发动最后的反击,唐军依然继续推进到平壤城。高句丽经过了数个月的守城,渊男产被宝藏王委派投降,但渊男建拒绝投降。同年九月十二,高句丽僧人信诚打开平壤城门,唐军有机会攻入平壤,渊男建被俘虏投降。与此同时,在南线由于金庾信的攻势,渊盖苏文的弟弟渊净土向新罗投降。就这样高句丽由于内部纷争,长年饥荒和唐与新罗南北联合攻击下最终灭亡。

后续

唐联合新罗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朝鲜半岛,引发新罗与唐朝的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698年建国的震国占据。

公元696年,由于契丹李尽忠反唐战争,一部分粟末靺鞨部落逃窜到高句丽故地并与其原住民杂居。

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后其国王被唐玄宗在开元元年(713年)册封为渤海郡王),控制了原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

标签: 高句丽

更多文章

  • 分倍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分倍河原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分倍河原之战

    分倍河原之战(日语汉字:分倍河原の戦い,假名: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罗马字:Bubaigawaranotatakai)是在武藏国多摩郡分倍河原(现今东京都府中市)进行的合战,在历史记录上曾发生过2次。别称分倍河原合战。背景元弘3年(1333年)5月8日,新田义贞为了打倒镰仓幕府而在上野国生品神社举

  •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突厥

    唐灭东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29年,唐灭西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57年。背景突厥兴起突厥是位于今蒙古国和今日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6世纪活动于金山(今阿尔泰山)。突厥于552年完成统一,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之后,突厥汗国逐渐发展壮大,版图扩大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

  • 隋灭陈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隋灭陈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316年东晋南渡,南北朝并立,到隋朝建立(581年),天下分裂的局面已经持续了265年。套用一句已经被用滥了的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朝建立之前,事实上

  • 南北朝江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江陵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陵之战

    江陵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与南梁的一场战役。背景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萧衍死后,侯景在建康称帝。萧绎即帝位之前,萧纪已称帝于益州;萧纪出兵讨伐侯景,得知侯景已灭,就转为讨伐萧绎。萧绎便派兵迎战,写信讲和,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萧纪因此遭受重创,向萧绎求和,萧绎回信拒绝称兄弟情断,最终全歼萧纪势力,但

  • 钟离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钟离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中国南朝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一场防御作战。背景梁武帝即位之初,北魏内部正处于动荡之中,不仅政治腐败,又因自迁都后连年对南朝发动战事,人民不堪负荷沉重的赋税及徭役,各地民变纷起,梁武帝认为这是北伐反攻的良机,便命其弟临川王萧宏担任

  • 晋灭吴之战经历了多长时间?司马炎派出了哪些大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炎

    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东吴末帝孙皓投降,轰轰烈烈的三国大幕就此落下,天下重归一统。自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至公元280年天下一统,持续近100年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号。晋灭吴之战,表面上看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司马炎派出六路大军,共20万人水陆并

  • 后燕灭西燕之战时间 后燕灭西燕之战双方兵力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后燕

    后燕灭西燕之战,指的是公元394年2月,后燕慕容垂发司、冀、青、兖兵,分三路进攻西燕。背景西燕及后燕的统治者都是鲜卑慕容部的贵族,还都是因为前秦淝水之战大败而叛秦建国。不过,后燕是在慕容垂领导下在河北前燕故土起兵,而西燕则是关中一带的慕容氏子弟起兵。386年,慕容垂称帝,是为后燕成武帝。后燕建立后控

  • 前秦灭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前秦灭代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前秦

    前秦灭代之战,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十月,匈奴刘卫辰为代王什翼犍所逼,求救于前秦,前秦出兵灭代之战。背景秦灭燕后,次年(公元371年)灭仇池氐杨氏。公元373年,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攻取东晋的梁州(今陕西汉中地区)、益州(今四川重庆大部地区)。当时相对独立的西南夷邛笮、夜郎皆附于秦。公元376

  • 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淝水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战争,同时也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向南方东晋发起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将当时看似即将一统的局面推成了彻底的南北对峙时期。淝水之战与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局面相仿,都对于战后一个世纪南北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那么,淝水

  • 吕光攻龟兹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吕光攻龟兹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光

    吕光攻龟兹之战是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西域龟兹获胜的作战。吕光远征西域的胜利为尔后建立后凉政权奠定了基础。背景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到前秦国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朝见前秦皇帝苻坚,请前秦像汉朝一样设立都护统治西域。他们还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