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朝鲜战争之克拉克计划历史介绍

朝鲜战争之克拉克计划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4/1/16 20:59:30

朝鲜战争,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多少都能说出一二来。但是关于这场战争,很多人都会很质疑,那就是为美军不进行两次侧后登录呢?像1950年仁川登陆一样,抄断志愿军的后路,从而再次上演大逆转。其实1952至1953年,美军一直试图实行这项计划。但由于志愿军防御得当,这项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胎死腹中了。

一、克拉克的852计划

1952年10月,美军远东军总司令克拉克想借美国总统即将换届、急于解决朝鲜问题之机,诱导国会同意派出更多兵力投入朝鲜战场,以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此克拉克专门组了一个专门的计划团队,制定了一个全新的、赌博式的冒险进攻计划,即“852”计划,内容包括正面强攻、在志愿军侧后登陆、轰炸中国东北。

其中最为大胆的,便是侧后登陆。众所周知,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第7军,出其不意地从登陆条件最不好的仁川上岸,迅速楔入仁川、汉城一线,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将朝鲜人民军击溃。

既然有这么好的战法,美军为什么不用到志愿军身上呢?一方面,有志愿军凶悍的五次攻势制造的威慑效果,美军怕被志愿军几次冲锋直接赶下海去。另一方面,美军在战略上拥有力量优势时,来不喜欢用奇谋,而是老老实实地打阵地进攻,纯粹以力取胜。

特别是志愿军1951年上半年发动了第五次攻势之后,奇微号称发现志愿军的弱点,并找到破解志愿军攻势的法门,对进攻的信心更大。而美军拥有军事力量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就更没人研究什么侧后登陆战法了。

我们以后见之明不揣冒昧地回望,如果美军在志愿军刚刚结束第五次战役之际,突然以海空军在半岛西北部登陆,能否击败志愿军且不说,至少可以取得更大战果。

而此时志愿军已经构筑了稳固的后方交通线,取得了米格走廊的制空权,想切断志愿军后路并没那么容易。再想用这个法宝,无疑显得有点过时了。

克拉克制定计划之后,自1952年10月起,到该年年底,共组织了22次联合登陆演习。克拉克为保密,严格控制了“852”计划的知密范围,美军团一级军官都不知道此事,很多美军士兵直到登上空无一人的演习阵地,才知道恍然大悟是在演习。

至1953年年初,联合国军进一步增加了兵力,在第一线共部署了17个师,其中美军4个师,英联邦1个,南朝鲜12个。在第二线,美军还布置了3个师。之所以把如此强大的部队摆在第二线,就是为登陆作战作准备。

二、美国判断:中国增派30万预备队

中国方面对美军的战略早有研究。

1952年底,时任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回国汇报工作,在向主席的汇报中说到,美国人从未放弃第二次登陆的美梦,但是怎么登陆,大概有两种方案。

请注意,邓华此时作的报告,并没有得到相关情报,对克拉克的852计划也完全不知情。之所以强调这个是要让大家明白,志愿军指挥员具有何等高远的见识。

第一种是小登陆。即从三八线我军防线的左右翼之一登陆,这是战役性的,从侧翼突破我军防线,进而不断向北推进。这种方案比较稳健,容易实施。

第二种是大登陆。即完全复制1950年仁川登陆,在我侧后大规模登陆,切断我后路,迫使我军迅速退回鸭绿江以西,从而快速结束战争。这种方式需要各种条件支持,想打好极难,风险太大。

邓华对美军的登陆兵力也有惊人的预测,认为美军现在只能抽出两三个师(与克拉克所调兵力几乎相同),这不具备大登陆的条件。如果定下这个决心,美军至少还要准备一年,也就是到1953年下半年。

美军的战法,邓华同样摸得差不多。他认为,登陆绝不会是孤立作战行动,须有正面进攻作配合,并以空降部队袭扰我腹地。这又和克拉克的计划差不多。壮哉邓华!明哉邓华!

毛泽东十分赞同邓华的报告,并分析美军如果搞大登陆,地点有可能是三个:

第一个,鸭绿江一线。

第二个,东海岸元山,这里是半岛蜂腰部的东端,可以最快达成第二次腰斩半岛之目的(这也是本标题之所以称美军登陆计划为“腰斩计划”的原因)。

第三个,西海岸镇南浦。这是美军最有可能登陆并直接威胁平壤的登陆区。

就在邓华刚刚作完报告,总参接到了苏联方面通报的情报:据美国驻日本军队的军官们最近传出的消息,美军将在1953年2月,在朝鲜发动大规模攻势,占领全部北朝鲜。值得注意的是,美军远东军总部正在收集北朝鲜海岸地图,并要求美国本土再调来4-5个师的主力部队。

这和之前邓华的分析几乎一致。综合了各方面情报后,我军立即针对性调整了兵力部署。

将之前参加一线防御作战的较强军,调到东西海岸担任岸防任务。

其中东海岸有2个军,第12军、第15军,总兵力10.2万。这两个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得惊天地泣鬼神,直接击垮美军进攻信心。另有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主要担负一线防守和缓冲任务。

西海岸6个军,分别是16军、38军、39军、40军、50军、54军,集中了志愿军的精华,总兵力约29.7万人。另有朝鲜人民军一个军团。

看得出来,志愿军把西海岸作为大概率登陆地点,进行了重点防御,并准备以反击美军大登陆为主要作战样式,在镇南浦一线进行大规模作战。

美国方面预测我军将投入30万预备队组织岸防,而我军加朝鲜人民军共计投入近50万人,大大超出了美国的估计。

三、铁胡同计划

事实上在调兵防御之前,我军始终对海岸防御操着心,恐怕美军从背后砍一刀。大范围机动迂回攻击,在我军战争思想中并不稀奇,解放战争中,中央先后作出过多次大跨步式的战略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即是光辉的典范。

不管美军的战略中有没有侧后登陆、腰斩朝鲜这一条,志司始终把海防工事建设当成长期性任务,在克拉克制定852计划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半岛东西海岸构筑坚强的工事。

志司确定,以西海岸为第一重点方向,沿海构筑连续的、多功能的防御工事,防御重点区分为反登陆、反坦克、反空降,除了地表工事,还要借鉴一线防御作战经验,构筑大量坑道工事,作为持久防御的凭恃。

东海岸为第二方向,正面工事较弱,主要在二线构成体系化的防御设施,迟滞美军登陆部队进攻速度。

有了铁原战役、上甘岭战役等经验,志愿军部队对工事的坚固度、专业化程度都非重视,不管是施工要求还是材料要求,都要达到最高标准。

当时朝鲜人民政府还处于战争恢复状态,国内工业基本被摧毁,人民生产生活也极度困难,修筑工事所需材料量极大,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国力薄弱的困难,勒紧裤腰带,充分发挥国际主义精神,从国内调来210万公斤炸药、炮兵工事木料4800立方米、铁锹20万把、镐20万把、铁锤3.75万把、铁钎14.16万根,消耗水泥28085吨、钢筋4290吨、木料33万立方米。

朝鲜人民政府下令国内所有矿都停工,矿工加入施工,防区内的朝鲜群众都动员起来参加筑路、修桥等工作。

仅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东西海岸便奇迹般地建成了屏蔽整个北朝鲜的工事。加上之前在正面战线构筑的永备工事,志司拥有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6240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10.9万个各种掩体,构成了铜墙铁壁。整个半岛北部如同装进钢铁工事做成的胡同里,本文称志司的防御计划为“铁胡同”计划,原因即在于此。

克拉克获悉此事,感到十分头痛。美军登陆部队虽然建立滩头阵地不难,但其机械化部队难以快速通过中国人构筑的蜘蛛网一样层层叠叠的战壕,战车、坦克开到岸上,就要面临地狱般的纵深防御,同时还要提防从地下坑道钻出来的魔鬼一样的中国人,战斗伤亡数量很有可能超过上甘岭战斗。这是登陆部队的噩梦。

美国国家情报分析,中国人很有可能建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在海岸20英里,第二道在近岸地带,第三道横贯整个蜂腰部位,中国人甚至可能做到左右兼顾,双线同时响应。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中国人建立起如此高效的防备体系,绝不逊色二战时的德国、日本,可是尽人皆知的是,中国只是一个农业国,她的工业水平在美国人面前就是个笑话!

有的情报机构分认为,一旦开登陆作战,志愿军将会拼死抵抗,战争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这并不会迫使中国人停战。那样美国士兵的牺牲将毫无意义。

美国军方对志愿军防御情况做了大致判断,认为美军必须大大增加兵力,计划在5到7个师,而这个准备时间将超过一年。如果登陆大战打起来,战争时间将会拖到至少1955年。美国军费将需要追加70-77亿美元。美国当年的GDP3897亿美元,这样的支出水平沉重到无法接受。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前的承诺就是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并迅速削减财政赤字。现在以武力手段快速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他不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来赌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对战争并没有执念,黯然下令叫停了腰斩半岛计划。

3个月后,也就是1953年7月27日,没有办法解决战争的美国人,终于低下骄傲的头颅,不情愿地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三千里江山,万里钢铁工事,和平终于重新降临。

标签: 克拉克计划

更多文章

  • 占碑河战役爆发的过程及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占碑河战役

    在17世纪30年代的时候,荷兰与英国结盟,在亚洲战场上可谓是高歌猛进。他们不断的在早已四分五裂的土著王国当中扩充着自己的势力范围,蚕食着对手葡萄牙的体系薄弱环节。其中,位于南洋群岛最西面的苏门答腊,就是他们最主要的战略跳板。曾是地区核心的占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开放贸易市场。由于挑战者已在波斯湾、锡

  • 罗赫里之战爆发的过程及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罗赫里之战

    8世纪,阿拉伯帝国已经进入到了盛世的结尾阶段,尽管无数次的击溃东罗马、突厥、波斯以及日耳曼等一系列强劲的对手,但是却很难再将自己的领土向外扩张。不仅难以逾越北方的高加索山脉,还在西方的比利牛斯山脉与东方的天山山脉遭遇挫败。但真正预示其军事巅峰结束的区域,却是很容易为后人所忽略的南亚次大陆。哪怕阿拉伯

  • 三国襄樊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结局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襄樊之战

    在汉末三国时期,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一方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进行了决堤蓄水。另一方面,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并没有决堤水攻,之所以能够淹没于禁率领的七郡,是因为霖雨导

  • 西汉霍去病漠南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结局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漠南之战

    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三次派出十万大军,反击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贤王部和伊稚斜的作战。此战拉开了汉朝大破胡虏的序幕。战役过程西汉收复河南地的第二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发兵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于单兵败降汉,汉武帝封其为涉安侯

  • 白沙瓦之战经过 白沙瓦之战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沙瓦之战

    在公元10世纪左右,在中亚地区的腹地,已经大面积的突厥化,突厥化的浪潮已经无法逆转。各处来源不同的族群纷纷都出于自己的原因归属到了新的阵营门下,并且加入到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大家庭当中。这些人也立刻替代衰落的阿拉伯和波斯势力,对近在咫尺的北印度发起连续袭击。突厥对东西方世界的扩散路线尽管期间的波折

  • 隆美尔为什么没去苏德战场?隆美尔为什么不去东线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隆美尔

    说起隆美尔,相信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了。说起他的经历,隆美尔似乎没有在总参谋部学习任职的经历,不得不说他在战术上有很多令人称道的位置,但是在大的战略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就比如说他对马耳他的定位,隆美尔就远不如凯塞林。如果按照凯塞林的计划,拿下马耳他以后再继续北非的战役,光是意大利的

  • 第一次特莱战役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特莱战役

    公元12世纪,位于北印度的各个地区都保守者突厥人的侵袭,犹豫加兹尼帝国的南下以及沙希亚王朝的溃败,让原本健陀罗-旁遮普防线彻底瓦解。但这些新来者在稍后又陷入中亚混战。于是,穆斯林与北印度传统王公的斗争,就被直接托付给各自的下一代继承者。早期的古尔人不过是加兹尼帝国的次级附庸早在公元1011年,定居于

  • 第二次特莱战役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特莱战役

    1192年,乔汉王朝和古尔帝国争夺北印度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虽说突厥人在之前的战斗中失利,但是并没有伤到元气,大多数有生力量还是保存了下载。反而用留在特莱要塞的小股驻军,对体量庞大的敌军实施进一步牵制。同时在阿富汗等地大肆招兵,力图在双方的下一场会战中完成翻盘。发生在当年的第二次特莱战役,便是他们留

  • 蒋介石是如何评价上甘岭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蒋介石,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大捷,对于朝鲜战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此时在台湾的蒋介石知道此消息之后便给出了一个最为真实的评价,他淡淡的说道:“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中国解放军的对手!"那么蒋介石为何要做出这样一个评论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952年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在五圣山执行正面防御任务,死

  • 朝鲜战争北极熊团全歼是真的吗 北极熊是哪个歼灭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极熊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争似乎已经进入到了结束阶段,由美国和韩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联合部队深入到了朝鲜,企图将剩余的朝鲜人民军一举歼灭,并且在一个政府的领导下使得朝鲜半岛得到统一。一些部队甚至到达了鸭绿江,鸭绿江是中朝界河。但是,正在“联合国”部队发动了最终的进攻时,成千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