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军事实力比较

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军事实力比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12 更新时间:2024/1/15 21:52:52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的结果是秦国战胜了赵国。秦国在当时国力强盛,而秦楚都想一统江湖。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关于国家: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当然是秦国和赵国。

关于将军: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白起、王龁和廉颇,后来交战双方就是白起、王龁和赵括。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军事实力比较

首先看参战方兵力:

赵国约45万人,秦军约60万。

再看参战方士兵装备值:

秦孝公之时,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使得秦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装备就更不用说了,有钱干嘛不用好的。

三看参战方士兵武力值:

其实双方的武力值都差不多,毕竟所处的时代摆在那里,顶多因着秦国的经济发达,有更多余力锻炼士兵。

长平之战两国国君之间的较量

生死存亡的战略决战,很多君主都选择御驾亲征,秦昭王不是就甘当民兵司令支援白起吗?而无所作为的赵孝成王稳坐邯郸,坐视主力覆灭,自然免不了挨骂。

其实,御驾亲征这事,也不是有胆量就行,还要看天时人事。西汉时刘邦不听娄敬的良言,跑到边境去打匈奴,结果引出个白登之围;宋真宗时,辽国打上门来,主政的寇准力排众议,保护皇帝上了前线,挽救了北宋的江山;明英宗时,瓦剌犯边,太监王振力主皇帝亲征,结果50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要不是于谦坐镇北京,明朝可能就亡了。

赵孝成王御驾亲征,必定与秦昭王的河内民兵碰面,胜算如何?我们先看看兵力对比。东汉末年,承平已久的河内郡也只有50万人口,战国时不可能超过20万,16岁以上的男性最多8万。赵孝成王的家底也不多,邯郸的守军只有10万挂零,还有30-40万城市平民,他可以把正规军全调出来,武装平民守城。从距离上看,邯郸到长平直线200公里,强行军5天可以赶到,时间上确实来得及。然而,10万赵国正规军能不能对付8万秦国民兵?

硬拼肯定不是办法,何况秦昭王还在河内坐镇,仗打到这份上,双方的神经都很紧张,赵孝成王不妨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多路推进,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对外号称调动防御匈奴的北方大军增援长平,乘秦国的民兵惊慌,一战可破,通往长平的道路一旦打开,不仅白起的阻援计划破产,他的3万奇兵陷入夹击之中,赵军也许能扭转颓势。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损失人数

近来学术界对秦坑杀赵军40万的数字持怀疑态度。因长平之战赵投入人数为四十五万,而秦军数量不少于此。

近年不少为赵括翻案之文章引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主张赵括突围时也重创秦军,不失为骁勇善战。然而长平之战前后由一连串的军事冲突和大小会战组成,秦军和廉颇对峙消耗,后王陵兵败,秦军折损五位大将。直到秦王与白起谈论时,白起所言“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当指多年来秦国扩张战争中累计的兵力伤亡的结果。

标签: 长平之战秦国赵国间的军事实力比较历史上长平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没有根据地且不思进取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起义,败的,原因,没有,根据地,不思进取,自从,响应

    自从响应王仙芝聚众起义后,黄巢的起义军纵横大江南北,几乎打遍全国,起义军先后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屡屡突破唐军防线,占领了很多地区。但黄巢的起义军始终是流动作战,在占领了新的地区后,就把原有的地区放弃了,黄巢从来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农民起义根据地,这是黄巢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后来李自成起义失败的

  • 五代十国时期的洛阳兵变:有人欢喜有人忧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时期,洛阳,兵变,有人,欢喜,什么,洛阳,兵变,五

    什么是洛阳兵变?洛阳兵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国的一场兵变。这场兵变过后,后梁便被后唐取代。这场兵变因朱友珪而起,因为他的朱温没有传位于他于是在一念之间把朱温杀害。尽管朱友珪称帝了,但还是有群臣不服。对朱温去世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贞见状趁势起兵,与掌握重兵的杨师厚击

  • 唐朝统一战争:李世民给李渊什么建议?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统一,战争,李世民,李渊,什么,建议,隋朝,农民起义

    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反隋,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当时,主要割据势力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李渊为了统一全国,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

  • 隋朝四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隋文帝是首个出征高句丽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四次,高句丽,战争,隋文,首个,出征,隋朝,征战,高句

    隋朝征战高句丽,隋炀帝就有三次,隋炀帝三征高丽大概是出于自己的,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在这之前,还有一次征伐高丽的行动,那就是公元589年发生的隋文帝对高丽发动的战争。公元589年,隋朝消灭割据南方的陈朝,从而统一中国,实现了自秦汉晋三朝以后又一次全国大统一,东方帝国再次重新凝聚在一起。她展现出来的力

  • 盘点:唐朝历史上对外战争中的三胜三败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盘点,唐朝,历史上,对外,战争,中的,三胜,三败,三大,败仗

    三大败仗1.唐初对突厥之战,突厥打到长安城仅四十里,虽然有唐太宗只身退敌的壮举,但签的可谓是城下之盟。连唐朝也视之为耻。2.唐玄宗时代怛罗斯战役,八万唐军鏖战二十万阿拉伯帝国军。远离国土作战,又遭对方突然袭击,兵力比对方少十二万。却能杀敌数万,坚守数日,只因自身内部出现叛变也被迫败退,此战败的不丢人

  • 盘点:中国历史上隋朝对外战争中的三胜三败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盘点,中国,历史上,隋朝,对外,战争,中的,三胜,三败,隋朝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然而在这几十年的统治间也发起了不少的战争,当然这和统治者的好战也有关系。隋朝历史上有几次对外战争?这几次对外战争的结果如何?三大败仗:1.雁门关战役,突厥二十万铁骑大破隋军,隋炀帝险些丧命。此战使突厥势力日益膨胀,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国边境。2.隋朝三次征讨高丽战役,几乎是全军覆没,

  • 中国著名四大空城记:赵云大败曹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著名,四大,空城,赵云,大败,曹操,提起,空城计,人们

    提起“空城计”,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戏曲里的那段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不过,虽然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但是在我国战争史上,还是有很多成功用过“空城计”的将领。现在,就让我

  • 杨素出塞:隋朝重臣杨素击突厥之战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素,出塞,隋朝,重臣,杨素击,突厥,之战,结果,如何,开皇

    自开皇初年起,隋采纳长孙晟之谋,一直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被激怒,乃断绝朝贡,多次骚扰隋边。开皇十九年(599年,《隋书·杨素列传》记载为十八年,有

  • 唐朝历史:公元624年唐军击破辅公祏平定江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公元,624年,唐军,击破,辅公,平定,江南,辅

    辅公祏初从杜伏威,后杜伏威猜忌辅公祏并削弱其兵权,令辅公祏非常不满,唐高祖武德五年(六二二),杜伏威入长安,留辅公祏镇守丹阳。次年辅公祏诈称接杜信函,令其起兵,又诈称唐扣留杜伏威,不能回江南,继而大修仪仗,储运兵粮。不久在丹阳称帝,建国号宋。八月辅公祏攻打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寿阳(今安徽寿县)。八

  • 唐太宗李世民与王世充东都之战:最后谁胜谁负?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王世充,之战,最后,谁胜,谁负,唐高祖,高祖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命秦王李世民率兵东征,七月,李世民“总率诸军攻王世充于洛邑,师次#州(今河南省新安县)”,威震东都。“黄河以南,莫不响应,城堡相次来降”。为了抗拒唐军的进攻,王世充一面“遣魏王王弘烈镇襄阳,荆王行本镇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