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蒙古大军为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蒙古大军为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4/1/19 5:30:18

蒙古帝国在十三世纪的兴起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上一个世纪还默默无名的游牧民族,竟能快速征服大半个欧亚大陆。蒙古彪悍的骑兵像狼群般狂飙过漠北草原与中原大地,终于来到了遥远的南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小小的安南,蒙古大军却接连三次沉沙折戟……

三度败北的蒙古军队

1252年,蒙古军队从甘肃出发,途经川西高原远征大理。这些从北方干燥的草原上来的将士和马,居然能够抱着吹足了气的革囊,伏在被急流冲得起伏不定的筏子上,胜利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进入云南。战争本身是不值一提的,翌年,大将兀良合台就率军擒获大理国段智兴。云南自唐朝天宝年间起脱离中原政府管辖的局面结束了。攻灭大理是蒙古帝国对最顽强的敌人南宋形成战略合围的重大步骤,在云南被纳入蒙古版图之后,南宋在陆上已经陷入C形包围,只剩下了与安南的边界尚不在蒙古人的掌控之中。也正因此,安南成为蒙古军队的下一个目标,在遣使劝降被拒之后,1257年兀良合台率军三万入侵安南,揭开了蒙古帝国与陈朝激战的序幕。

大元与小小的陈朝

这是安南军队首次在战场面对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军队,虽然摆出了步象骑兵的混合阵势,仍被兀良合台击溃。蒙军趁势进入安南首都升龙(今河内),却只得到一座空城,仅呆了九天,以暑热难耐兼之粮食已尽,被迫撤军,路上又遭到安南地方豪族武装的袭击而大败,沿途疲惫不堪,所到之处亦不敢劫掠,故人们称之为“佛贼”。这对小小的陈朝而言,当然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后世的陈仁宗为此写诗云:“白发老头兵,常谈元丰事。”

随后二十多年里,蒙古(元)忙于对宋作战,无暇顾及僻处一隅的安南。等到灭亡南宋统一中国之后,忽必烈决心兼并安南。1285年初,元军兵分六路进攻陈朝。鉴于第一次战争的经验,部队中增加了一些曾参加过征服南宋和习惯于在中国南方作战的高级将领,比如崖山之战时担任张弘范副手的李恒这次亦在主帅镇南王脱欢(忽必烈第九子)帐下。

元军的人数也大大增加,据《大越史记全书》载为五十万人(这当然是夸大其词)。正面战场上,元军再次击溃陈朝军队,占领升龙,但安南军“虽数败散,然增兵转多”,元“军困乏,死伤亦众,蒙古军马亦不能施其技”,脱欢遂于当年五月

忽必烈不甘失败,又集中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汉军7万,附船500艘和云南兵6000人、黎族兵1.5万人卷土重来。1287年12月,元军由脱欢率领,分兵三路第三次进犯安南。两路是从广西、云南来的步兵和骑兵,此外还增加了一支水兵,从海路沿着白藤江(邻近越南北部下龙湾的入海口)进犯。陈朝军队再次放弃升龙,坚壁清野,迫使元军于次年三月粮尽而退。

白藤江,陈朝军队事先从森林里砍伐树木,削尖后插入江中,当元军战船鱼贯而入白藤江时,潮水正在下落,陈军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把元军船只驱至暗桩水域,当潮水下落时,元军的船多数撞没于木桩上,全歼元军水军,是为白藤江大捷,陈朝大儒张汉超在越南汉赋名篇《白藤江赋》中称之为“再造之功,千古称美”。而到了2016年3月初,根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总理阮晋勇日前也批准了在这里建设白藤江战役遗迹保护区的议案。

标签: 蒙古大军为何三次征服小小的越南蒙古帝国十三

更多文章

  • 中国兵器传奇 与苏军坦克拼刺刀的老40火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兵器,传奇,苏军,坦克,刺刀,上世纪,六十年代,火箭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6式火箭筒曾是中国步兵最信赖的攻坚利器,由此成为多次边境战争中的明星。中国人民解放军非常重视对官兵战斗意志的培养,在特定时期以此弥补硬件的不足。当然,“精神原子弹”并非长久之计,朝鲜战争之后,大批国产单兵武器的服役,逐步改变了中国军队“气多钢少

  • 抗战时黄埔生无人投敌? 实情其实不然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时,黄埔,无人,投敌,实情,其实不然,黄埔,军校,毕业生

    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根基,因校长是蒋介石,又有“天子门生”之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作为军队中坚骨干的黄埔生们纷纷开赴前线保家卫国,不少人因此壮烈牺牲,谱写出一幕幕悲壮英勇的事迹,黄埔生在抗战中的地位也因此不断提升。不知从何时开始,

  •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后,德国,经济,困境,纳粹,煽动,民情,夺权,如果说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纳粹党的崛起紧密相连,那么探寻德国纳粹党崛起的国内政治经济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战争赔款与鲁尔危机纳粹的崛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一战结束后的十余年间,德国经济呈现倒“U”型起伏,德国纳粹党的命运也随此起伏波动。一战后,德国的政

  • 盘点:成吉思汗一生中最经典十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盘点,成吉思汗,一生,中最,经典,十大,战役,野狐,之战,集

    一、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死队

  • 抗日战争:左权巧用一战术就拖垮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抗日战争,左权,巧用,战术,拖垮,日军,抗日战争,时期,八路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曾进行过一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自战役打响一个半月来,在八路军连续大规模破袭和攻击下,华北日军损失惨重。而 心气正旺、一直想“有一番作为”的日军司令多田骏接连“出丑”,不禁恼羞成怒,叫嚷着要给八路军“加倍回击

  • 中国为何拒绝与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为何,拒绝,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中越,自古

    中越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却由“同志加兄弟”一变而为“最直接和最危险的敌人”。苏联在1970年代推行的全球扩张战略对中越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越南请苏联专家打道回府越南抗美战争之初,中国即给予坚决的支持。1962年夏,中

  • 荒唐岁月里:数以千计的知青埋骨缅甸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荒唐,岁月,数以千计,知青,埋骨,缅甸,昆明,冬天,并不,总

    昆明的冬天,并不总是温暖如春。一个阴郁的冬日,王曦蜷缩在蓝色将校呢大衣里,抱着电暖气,讲起了那段不入正史的知青往事。故事在缅甸的热带丛 林中展开,九死一生的异国征战,无奈的结局,让眼前这个年近六旬、并不挺拔的老人,眼中闪过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他是荒 唐

  • 林彪被友军枪击下马 一子弹换十车子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彪,友军,枪击,下马,子弹,十车,平型关,激战,威震天下

    平型关激战威震天下,“常胜将军”美名一夜遍神州。八路军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五台山五师分兵经略三晋。林彪喜极而悲,阴沟里翻船,挨了影响他政治生涯的一粒冷枪。骁将自有骁将的礼节,卫立煌探望林彪的礼物与众不同:一百万发步枪子弹、二十五万枚手榴弹和一百

  • 苏联战胜小国芬兰付出代价 伤亡百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联,战胜,小国,芬兰,付出,代价,伤亡,百万人,20世纪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多达500万,以及包括空军的强大的各军种部队,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1939年8 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得苏联可以在波罗的海地区大干一场。在尽力迫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妥协(这是将它们吞并到苏联的 前奏)以后,苏联

  • 1941年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的侵犯闭口不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1941年,斯大林,为何,德军,侵犯,闭口不谈,本文,载于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2期,原标题为“1941年夏苏军惨败的不解之谜”严秀老先生曾撰文谈及发生在1941年的咄咄怪事:希特勒全面进攻苏联的前一周,苏联塔斯社正式发表声明,称德国决不会进攻苏联,且言之凿凿。以下是1941年6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的声明(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