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二战:反犹的苏联为何支持以色列建国

二战:反犹的苏联为何支持以色列建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2/2 22:06:33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就巴勒斯坦分治方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大会最终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即联合国181号决议)。于是,以色列得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就联合国此次大会的投票结果来说,斯大林无疑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他控制了联合国5个成员国的票。如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没有投赞成票,以色列建国也难以实现。

5月7日,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肖瑜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的大国博弈”的讲座。二战结束后,英法地位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美苏的崛起,在巴勒斯坦分治问题上,大国之间有争论?美苏为何一致支持以色列建国?讲座中,肖教授深入分析了以色列建国前后的大国博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

英美两国在犹太人问题上有何矛盾?犹太复国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主犹太人应该团结起来,其目标是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反犹问题。当时这一思潮并未被多数犹太人接受。二战结束后,犹太民族意识觉醒,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的目标成了世界大多数犹太人的共识。

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自然不易。作为二战前后的两个世界主要大国,英美在犹太人问题上存在矛盾。二战前,中东地区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而经历大战后英国势力被削弱,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地位,对付苏联的扩张和美国的排挤,英国比战前更需要保持和加强与拉伯世界的关系。因此,英国当政的工党政府并不支持犹太人。

与英国态度不同,美国总统杜鲁门支持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移民到巴勒斯坦去。美国持此态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美国组成了规模庞大的游说集团,通过举办大量的犹太人的和非犹太人的集会,呼吁美国政府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些国会议员、政府高官以及各界名流还组建了美国巴勒斯坦委员会,成员高达1.5万人以上,这其中包括17名州长、61名参议员、150名众议员。

1945年7月2日,54名参议员和250名众议员共同签署了一封致杜鲁门总统的公开信。同一天,美国48名州长中的40人杜鲁门总统写信,敦促总统在犹太难民问题上采取行动,支持向巴勒斯坦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和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国家。来自公众舆论的压力无疑是美国政府支持犹太人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的考虑则来自于总统选举。纽约州拥有47张选票,而当选总统所需要的票数是246张。在纽约1300万选民中有三分之一是犹太人,因此纽约犹太人的政治选择往往能决定总统选举的结果。另外,宾夕法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也拥有大量犹太选民,它们在总统选举中所占的选举人票数分别是36张和27张。杜鲁门总统的态度自然也就不难理解。

标签: 二战反犹苏联为何支持以色列建国1947年11

更多文章

  • 鲁国如何不用一兵一卒使越国灭掉吴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鲁国,如何,不用,一兵,一卒,使越,灭掉,子贡,春秋,时卫

    子贡,春秋时卫国人,是孔子的学生,有谋略,善辞令。曾在鲁国做官,当齐国即将兵临鲁国之际,他游说四国,不发一兵一卒,成功地使鲁国转危为 安?熏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以弱胜强的谋略。齐国的执政官田常,企图夺取国家权力,所害怕的是高、国、鲍、晕晏四大家族。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 他打算兴兵讨伐鲁国(

  • 79年邓小平访美 讨论如何应对苏联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79年,邓小平,访美,讨论,如何,应对,苏联,部署,1978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

  • 蒙古大军为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蒙古,大军,为何,三次,征服,小小的,越南,蒙古,帝国,十三

    蒙古帝国在十三世纪的兴起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上一个世纪还默默无名的游牧民族,竟能快速征服大半个欧亚大陆。蒙古彪悍的骑兵像狼群般狂飙过漠北草原与中原大地,终于来到了遥远的南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小小的安南,蒙古大军却接连三次沉沙折戟……三度败

  • 中国兵器传奇 与苏军坦克拼刺刀的老40火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兵器,传奇,苏军,坦克,刺刀,上世纪,六十年代,火箭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6式火箭筒曾是中国步兵最信赖的攻坚利器,由此成为多次边境战争中的明星。中国人民解放军非常重视对官兵战斗意志的培养,在特定时期以此弥补硬件的不足。当然,“精神原子弹”并非长久之计,朝鲜战争之后,大批国产单兵武器的服役,逐步改变了中国军队“气多钢少

  • 抗战时黄埔生无人投敌? 实情其实不然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时,黄埔,无人,投敌,实情,其实不然,黄埔,军校,毕业生

    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根基,因校长是蒋介石,又有“天子门生”之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作为军队中坚骨干的黄埔生们纷纷开赴前线保家卫国,不少人因此壮烈牺牲,谱写出一幕幕悲壮英勇的事迹,黄埔生在抗战中的地位也因此不断提升。不知从何时开始,

  •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后,德国,经济,困境,纳粹,煽动,民情,夺权,如果说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纳粹党的崛起紧密相连,那么探寻德国纳粹党崛起的国内政治经济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战争赔款与鲁尔危机纳粹的崛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一战结束后的十余年间,德国经济呈现倒“U”型起伏,德国纳粹党的命运也随此起伏波动。一战后,德国的政

  • 盘点:成吉思汗一生中最经典十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盘点,成吉思汗,一生,中最,经典,十大,战役,野狐,之战,集

    一、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死队

  • 抗日战争:左权巧用一战术就拖垮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抗日战争,左权,巧用,战术,拖垮,日军,抗日战争,时期,八路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曾进行过一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自战役打响一个半月来,在八路军连续大规模破袭和攻击下,华北日军损失惨重。而 心气正旺、一直想“有一番作为”的日军司令多田骏接连“出丑”,不禁恼羞成怒,叫嚷着要给八路军“加倍回击

  • 中国为何拒绝与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为何,拒绝,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中越,自古

    中越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却由“同志加兄弟”一变而为“最直接和最危险的敌人”。苏联在1970年代推行的全球扩张战略对中越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越南请苏联专家打道回府越南抗美战争之初,中国即给予坚决的支持。1962年夏,中

  • 荒唐岁月里:数以千计的知青埋骨缅甸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荒唐,岁月,数以千计,知青,埋骨,缅甸,昆明,冬天,并不,总

    昆明的冬天,并不总是温暖如春。一个阴郁的冬日,王曦蜷缩在蓝色将校呢大衣里,抱着电暖气,讲起了那段不入正史的知青往事。故事在缅甸的热带丛 林中展开,九死一生的异国征战,无奈的结局,让眼前这个年近六旬、并不挺拔的老人,眼中闪过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他是荒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