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夷陵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夷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夷陵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09 更新时间:2024/1/22 22:57:04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Xiāotíng](今湖北宜都北)之战)是发生于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

战争背景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樊城的空档,背盟偷袭刘备控制的荆州地区,进而擒杀刘备部下大将关羽,正式与蜀汉方撕破脸。隔年,远在洛阳的曹操去世,刘备听到消息后,为了探取曹魏的动向,以便准备伐吴战事,便派韩冉到曹魏吊丧,并送上锦布等赙赠之礼向曹丕交好。曹丕知晓刘备借丧求好的心意,下令荆州刺史傅群斩杀韩冉以杜绝刘备。韩冉借病留在上庸躲过一劫,之后,曹丕篡汉称帝,韩冉以书信告知刘备;刘备收到献帝已死的传闻,在群臣的上表进奉和万声拥戴下,以此自立为汉帝,于成都武担山之南登基,延续汉室大统。汉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五月,大将张飞在阆中出征前被部下刺杀,尽管损失了一大战力,刘备仍旧不改伐吴念头。七月,以夺回荆州,同时替遇害的关羽报仇为由,亲率数万大军伐吴。得到消息的孙权连忙遣使求和,送信给刘备陈说利弊,希望刘备能够打消伐吴念头。刘备愤怒不答应,拒绝了孙权的求和,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应战。为了避免虎视眈眈的曹魏同时进军,八月,孙权主动放低姿态,承认曹丕受刘协禅让帝位的合法性,以维持诸侯的身份向魏国称臣纳贡,获封吴王与大将军。

以逸待劳

221年七月,刘备率领大军进逼夷陵西界,任命冯习为大督,领军统率蜀汉全军。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将领各为别督。

蜀汉将领吴班、冯习等攻破屯在巫县的李异,蜀军到达秭归,当地武陵五谿蛮夷遣使响应蜀军发兵。刘备还守秭归,吴班和陈式的水军屯夷陵,夹击江东的西岸。

222年二月,刘备亲自从秭归进军猇亭,开通通向武陵郡的道路,派遣侍中马良安顿、抚慰五谿蛮夷,以黄金和锦帛赐予五谿蛮,同时授予他们官职和爵位,五谿蛮相继响应蜀汉。黄权指挥江北军等与孙权军在夷陵道对峙。刘备首先派遣吴班率数千士兵设在平地立营,打算以挑衅敌人进行诱敌作战。孙军诸将打算出战迎击刘备,陆逊以蜀军锐气始盛、求胜心切、乘高守险,决定先让一步,再相机决战,令吴军退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北)、猇亭(今湖北宜昌东南)一带,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刘备大军相继推进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连营数百里,并得当地土著部族的支援,声势浩大。但在

夷陵周边狭窄的地形中,也难以展开,刘备不愿强攻吴军防御严密的营地。

因此频繁挑战,希望吴军主动出击,但陆逊坚守夷陵不出,孙桓也死守夷道,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

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火烧连营

222年闰六月,陆逊在大举进攻之前,先攻汉军一营,结果失利,诸将皆说这是浪费兵力、白死了许多将士,陆逊却说:“吾已晓破之之术。”陆逊发现了汉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栏组成,便决定使用火攻。吴军放火,并封锁江面,扼守夷陵要道,展开全线出击,水陆并进,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蜀汉许多指挥将领如冯习、张南、沙摩柯等都因此阵亡,其他也有一些将领如杜路、刘宁向吴军投降。吴军克营40余座,陆逊督促诸军,四面攻击之,汉军战死者数万,“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负责断后的将领傅肜、程畿战死,统领江面水军的黄权因回归蜀汉的退路被吴兵截断,不得已只好率众投降魏国。

参战蜀汉将领几乎全数阵亡,刘备大败,与残部退回益州永安县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随后一病不起。该战,吴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后续

而东吴方面,则有徐盛潘璋、宋谦等将领、大臣各竞表言“刘备必可以擒获,请求再次出兵。”陆逊与朱然骆统则上言孙权:“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孙权闻奏,便下令停止追击刘备,同时调军回防曹丕。秋九月,曹丕开始攻吴。

议和

222年十月,孙权得知刘备没有退回成都,而是持续待在离前线很近的白帝城,感到恐惧的孙权,便主动遣使再次议和。刘备同意并派宗玮复命。同月,孙权自订年号黄武。后刘备听闻魏军大出伐吴,就写信给陆逊:“如今贼军已到达江陵,若果我再次东征,将军(陆逊)能够应付不?”陆逊回信答道:“但恐怕蜀军新破,创伤未愈,且应当休养生息,不要再穷兵黩武了。若不为自己打算,就会招来另一个灭顶之灾,你若果从老远来送死,这次就无法逃走了。”

十二月,孙权说:“近日收到玄德(刘备)的书信,其已深感愧疚。孤之前之所以名西边为蜀,是因为汉献帝尚在,如今汉朝已被废除,刘备可以自名为汉中王。”于是派遣郑泉出使蜀,之后,孙刘两方开始恢复正常的外交往来。

影响

此战,吴军后退诱敌,以逸待劳,击其疲惫,创造由守转攻的成功战例。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召唤在成都的诸葛亮到永安。三月,刘备病势加重,向丞相诸葛亮交代后事,托付蜀汉军政大权,四月,刘备在永安宫(今奉节师范学校内)逝世,后诸葛亮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经此一役,双方实力都受到影响,蜀吴消除矛盾重修于好,自此再无大战。两国共同抗魏,同时往北与曹魏对峙。到晋朝统一之前三国领土再无重大改变,因此夷陵之战被认为是前后三国之分界。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称:“曹公不追关羽,陆逊不再攻刘备,其所见固同也。以智遇智,三国所以鼎立欤!”

标签: 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武器之连弩设计原理 连弩图片模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连弩

    连弩,又称为“诸葛弩”,相传是诸葛亮所制,可连续发射弩箭。简介由于连弩用箭没有箭羽,使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且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人工制作难度大,不易大量制造使用。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便不再受重视。介绍连弩又称“诸葛弩”,

  • 赤壁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赤壁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南取荆州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208年7月秋,曹操南下,以下荆、吴。不久,刘表在8月间病逝,而曹操接受

  • 长坂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长坂坡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历史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荆州。当年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即位后即不战而降,却不敢将此事告知给刘备,刘备对此事也并不知情。刘备有所发觉后,遣人去问刘琮,刘琮令宋忠召刘备宣旨。而当时曹

  • 益州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益州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益州之战

    益州之战(公元212年-214年)是东汉末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争夺益州的一场战争。简介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

  • 柏林战役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柏林战役的过程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柏林战役

    柏林战役,二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时间发生在1945年4月尾至5月初,最终结果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简介柏林会战又称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

  • 下邳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下邳之战的过程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下邳之战

    下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争。背景195年(兴平二年),曹操在兖州争夺战中成功击败吕布,吕布只好率领部众投奔新任徐州牧刘备。其后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于许县,开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196年(建安元年),吕布乘刘备与袁术的战争相持不下之

  • 刘备参加赤壁之战时带了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即使没有八十万军队,在前线二三十万人的兵力还是有的,可是孙刘联军却只有三万二千人。周瑜率3万人,刘备和关羽、张飞率2000人,其实当时刘备手下有两万人,为何只带2000人参战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说赤壁之战前刘备有两万军队。《三国志·诸葛亮

  • 潼关之战哥舒翰为何会输?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潼关之战

    哥舒翰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如果不是最终去守潼关,败给安禄山丢掉一世英名。那么,把哥舒翰列入中国历史上的名将系列中,也不为过。在守潼关之前,哥舒翰也算得上是唐朝的常胜将军。在他守边关的时候,当时边境的百姓中流传着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rdquo

  • 郅支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郅支之战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郅支之战

    郅支之战是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发生于西汉与匈奴首领郅支单于之间的一次战役,郅支单于战败被杀。经过公元前56年,由于握衍朐鞮单于不得人心,匈奴发生内乱,原为左贤王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此时匈奴内部另外亦有多名单于。前54年,郅支先后击败闰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此后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郅

  • 彭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彭城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5年四月,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战役背景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田荣驱逐齐王田都,杀死田市和田安后,控制齐地,自立为齐王。项羽进兵齐地,镇压田荣。同时,刘邦进入关中,再在好畴击溃章邯,最后围困章邯于废丘。随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汉王刘邦投降。之后几个月,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