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使用黄铜始于哪个朝代?

古代使用黄铜始于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41 更新时间:2024/1/19 19:16:12

中国古代使用黄铜始于哪个朝代?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考古学根据人类历史上使用的工具,划分了几个时代,其中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体现了古明的重要进步。

青铜在古中国的使用非常广泛,据现有的考古发现,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而黄铜的大量使用要晚得多。这两者都不是天然铜,天然铜在古代叫“赤金”或者“赤铜”。青铜是铜锡合金,黄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锌。但金属锌的获取要困难一些。

有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使用黄铜只有500年的历史。因为史料和考古都有明朝嘉靖年间使用黄铜制造钱币的证据。

比如《大明会典》提到,嘉靖年间,“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水锡四千七百二十八两。”这里记录了铸造六百万枚铜钱要用到的黄铜和锡的重量。

“出现”和“使用”的概念不同,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明朝才有了冶炼黄铜的技术。实际上,1973年陕西省姜寨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大概6700年前的中国古人就会冶炼黄铜了。

姜寨遗址出土的文物里有一个黄铜质地的半圆残片和一根断裂的黄铜管。这些器物还含有铅,但那毕竟是石器时代新技术,已经很了不起。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冶炼黄铜的记录,推翻了黄铜冶炼技术来自西亚的说法。

当然,冶炼技术出现得那么早,并不意味着黄铜就开始普及了。黄铜在文献里的记载要晚得多。最早出现于西汉年间东方朔的《神异经》,“西南有宫,以黄铜为墙”

除此之外,两汉四百年直到三国时期的文献几乎都找不到“黄铜”,只有“铜”。不过从随后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黄铜很早就用于铸造钱币了,而不是到明朝才有。

很多人都知道古文《钱神论》,是西晋文学家鲁褒讽刺钱财的神通广大而作,其中写道,“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分诸国,处处皆有。……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少妇。”

“黄铜中方”就是外圆内方的铜钱。鲁褒同时还提到了当时的硬通货黄金和白银,以及铸造铜钱要用到的铅和锡。当然,这个记载过于简单,而且文章又不是正史,缺乏说服力。接下来我们看看正史的记录。

《南史》记载,1500年前的南朝齐,流传着一句讽刺某个贪官污吏的民谣,“欲向南,钱可贪;遂向东,为黄铜。”这里的黄铜应该和铸造钱币有关,但同样没有直接说明黄铜用来铸钱。那就继续寻找证据。

《新五代史》有一个确切的记载,“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铸钱。六年,昭遣使者贡黄铜五万斤。”

周世宗就是神勇盖世的柴荣。由于他在位时未能统一天下,曾派使者带着绢帛换取高丽国的黄铜,用来铸钱。后来,干脆命令高丽一次性进贡了五万斤黄铜。这可以铸造几百万枚铜钱。

既然周世宗时期就使用大量黄铜铸钱,至少说明这不是五代时期的创新发明,可以佐证五代之前的相关记载。

到了宋代,黄铜铸钱的记载就比较多了。《宋史》及《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都提到,宋仁宗庆历年间,“三司奏罢河东铸大铁钱,而陕西复采仪州竹尖岭黄铜,置博济监,铸大钱。因敕江南铸大铜钱”。

由于宋仁宗年间的陕西路军费开支很高,曾允许河东等地铸造铁钱,随后又禁止铁钱,改用黄铜铸造大钱。“仪州”在甘肃省平凉一带。

每个朝代都存在民间私铸钱币的活动,根本无法禁止。宋仁宗年间,曾在一些地区发行过“青黄铜钱”,也就是用黄铜和青铜混合铸钱,可能是为了防止伪造。但后来又下令禁止,“诏商州罢铸青黄铜钱”。

宋代史料《建炎杂记》还记载了当时宋帝国的一些黄铜产量数据。其中关于铸钱的一篇“铜铁铅锡坑冶”提到,“祖宗(宋太祖)时天下岁产铜七百五万斤。”当然,黄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到南宋绍兴末年,铜产量锐减,“十四州岁产铜二十六万三千一百六十九斤”,其中黄铜更少,比如“建宁府黄铜八千三百斤,连州黄铜二千八百斤,潼州府黄铜六千斤,利州黄铜七千斤”。

不光宋朝用黄铜铸钱,连他们的敌人金国也会了,还学会了把青铜和黄铜混合铸钱。

《金史》记载,金国国主完颜亮篡位的天德元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十九年,“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

这段话的意思是,金国从宋国学来了糟粕,用青铜混杂黄铜铸钱,成色很差,看上去像铁钱。结果民间私铸钱泛滥,金国只好让尚书省想办法解决。

铜火铳

于是,一个汉人官员刘焕上书说,“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

刘焕说的意思是,钱币本来就应该用黄铜和锡铸造,代州地区为了节省黄铜,用青铜和黄铜混合铸钱,结果质量变差,容易伪造。如果长远考量,还是用黄铜铸钱吧。

金国采纳了刘焕的意见。这个记载也说明民间很难伪造黄铜钱币,因为黄铜冶炼是官府垄断的。

再说明朝,黄铜的使用更广泛了,不光用来铸钱,也用于武器制造。《大明会典》记载,嘉靖年间曾用黄铜制造枪炮,比如“无敌手铳,即神枪,但稍长,重十六斤、用黄铜铸一百六十副、发各边式验”。此外还有黄铜铸的“流星炮”。

终上所述,中国至少在1000年前就开始大量使用黄铜铸币了,只是黄铜的其他用途在明朝之前很少记载而已。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著名的两位让国皇帝,结局分别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著名的两位让国皇帝,结局分别如何?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王朝历史当中,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的事情,可以说是多不胜数,亲情在这些皇室成员之间是可以不存在的。人人都在为皇位的争夺打破头,但偏偏有人却愿意将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给让出去,死后还被追封了一个让皇帝的谥号,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

  • 秦朝和隋朝能力都很强 国祚为什么都那么短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秦朝,隋朝

    秦朝与隋朝都能力强大,可为何只能兴盛几十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不能不能说是最强大,但是也至少能在中国历史中排得上名次的朝代。他们都有相同的特征,第一,他们存在于世上的时间很短,也不过几十年,第二他们前期都经历过

  • 清朝官员下跪前拍两下袖子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官员下跪前拍两下袖子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结论一目了然: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路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漫长的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朝代更迭,跌宕起伏。不同朝代的不同文化异彩纷呈,每一段都拥有自

  • 在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会选择告老还乡?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告老还乡,明朝

    告老还乡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退休制度。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当中,无数的能人异士曾经为我们的朝廷服务,为他们各自的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但是无论这些官员的官位有多大、能力有多强,避免不了的一个仕途结尾就是告老还乡,有

  • 明代的“因丧辍朝”怎么后来成了皇族特权?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代的“因丧辍朝怎么后来成了皇族特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经常看古装剧的,尤其是讲述朝堂之事的古装剧,就肯定对一个场景不会陌生,那就是每当皇帝特别信任的臣子去世时,皇帝在得知消息后,都会痛心疾首的对众臣说道:“传旨,×××有大功于国,陪葬帝陵,文武百官一律服丧,辍朝×日,举国致哀”。

  • 古代太后和皇后谁的权力更大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古代太后和皇后谁的权力更大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皇后和太后,都是属于后宫的。一个是皇帝的老婆,一个是皇帝的母亲,那么她们之间,谁的权力更大呢?答案很明显,参考一下皇帝与太上皇的权利就行。皇后有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权利,就是皇宫内部的警戒部队司令的权利,相当于近卫军的权力

  • 历史上朱棣对徐皇后到底有多深情?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历史上朱棣对徐皇后到底有多深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就不得不提,朱棣曾评价徐皇后“皇后仁明贤淑,汉马氏、唐长孙之伦也”。从这句话可见,朱棣将徐皇后与东汉的马皇后、唐朝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朱棣既能对徐皇后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见皇后贤德。当然,他

  • 徐霞客一辈子不工作只旅游,他的旅游经费哪里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徐霞客一辈子不工作只旅游,他的旅游经费哪里来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大家第一次知道这位400多年前的“驴友”大都是在初中历史课本的《徐霞客游记》上。在一众政客文人中,这个中国最早的背包客格外引人注目。徐霞客号称“游圣”,自他22岁开始到55岁油尽灯枯,

  • 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

  •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中国的行政效率低下,通常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朝廷的统治力量只到县衙这一级,再往下走,这可就要靠着士绅来维持乡村的具体统治了。而且在古代,他不像现在这样,有专门的机构,所有事情都要有知县来解决,税收,司法,有时候甚至还要去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