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会惨败?是因关羽乱了心性、失去方寸?

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会惨败?是因关羽乱了心性、失去方寸?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84 更新时间:2024/1/20 17:24:40

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刘备称帝3个月后就剑指东吴,向孙权兴师问罪。孙权求和,不许!诸葛瑾来信陈说利害,不听!“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铁了心跟东吴开战的刘备,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马良、张南、傅肜、冯习、沙摩柯战死,黄权、杜路、刘宁投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后果有2个:刘备气病交加,8个月后白帝城托孤而亡;蜀汉彻底告别中原,成为偏居西南一隅的割据政权,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刘备攻打东吴为何惨败?是因为“怒而用兵”乱了心性、失去方寸?是在地势狭窄、草深林密间错误的分散结营?还是陆逊诱敌深入、出其不备、趁虚而入、巧妙火攻……

也许,以上都是原因之一。但最大主因是:刘备的前线军中,缺少一位出谋划策的谋主。蜀汉的军师是诸葛亮。那么,刘备惨败原因是没带诸葛亮参战?从蜀汉在诸葛亮时代,连年用兵难得一胜来看,刘备即使带上诸葛亮,是否就可以保证夷陵之战不败,尚无法完全定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另一名谋主被刘备带上,取胜仍旧无法完全定论,但至少不会遭此大败。此人是谁?法正!

1、唯一被曹操惦记的汉中名臣

曹操是三国里最喜欢招贤纳才的人,而且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认为“有德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德。”提倡用人之长,不追求人才的完美,曹魏军中文臣武将众多,人才济济。因此,曹操自认为已把天下人才无论好坏都纳入了囊中,“吾收奸雄略尽”。

作为汉中名臣的法正,则是曹操的一大遗憾,因为此人不在曹操的囊中,“独不得法正”,我的人才库里唯独没有这个人,法正成为唯一被曹操惦记的汉中名臣。法正为什么被曹操如此惦记?实在是因为法正对于刘备顺利入蜀,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谋主作用。

对此诸葛亮有清醒认识,认为刘备娶孙权妹妹孙尚香后,“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每天还要面对刀剑林立的孙夫人内府,进退两难,狼狈不堪。而法正周密谋划,迎刘备入川,让刘备如虎添翼,又如雄鹰得以展翅,这种功劳天下无二,而且不可复制。

2、法正在三国谋士中能算几等

三国的谋士大体可分为七大阵营,分别是曹魏、东吴、蜀汉、袁绍、刘表、吕布、刘璋。这些谋士根据水平不同大约分为五等,一等谋士“谋国”;二等谋士“谋城”;三等谋士“谋势”;四等谋士“谋战”;五等谋士“谋计”。

二、三、四、五等的谋士众多,比如曹魏的刘晔辛毗杨阜;东吴的陆逊、诸葛瑾、步骘阚泽;蜀汉的李严、黄权、马良;袁绍的田丰沮授、审配;刘表的蒯越;吕布的陈宫;

刘璋的张松。他们均不属于谋国之士,谋国之士常能“达道于天下,达惠于民,达德于身”。

因此,三国中的谋国之士有:曹魏阵营中的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司马懿;东吴的张昭、鲁肃;蜀汉的诸葛亮、庞统、法正。对此《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有评价:法正作为谋主,与曹魏的众多谋士相比,能力和水平和荀彧不相上下,大约与程昱、郭嘉的水平相当。

3、法正与诸葛亮的异同是什么

夷陵之战中蜀汉大败,最痛心的莫过于刘备,最遗憾的莫于诸葛亮:“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如果还活着,肯定会劝阻刘备不让他伐吴,即使劝阻不成兵发东吴,肯定不会遭遇全军覆灭的大难。

为何诸葛亮如此推崇法正?原因是“亮每奇正智术”,因为法正的奇谋智略频出,让诸葛亮时时感叹和惊奇。通过法正谋划刘备入川、献治蜀良策、献奇谋让黄忠斩杀夏侯渊等事件来看,法正的政治、军事谋略水平与诸葛亮相当,在军事奇谋上更胜于孔明。

对于法正的军事谋略水平,曹操遭遇定军山之败后曾感叹:我就知道大耳贼没这个水平,肯定有人为他谋划,原来是法孝直。联想后世诸葛亮伐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肯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来看,法正与诸葛亮的军事水平正好取长补短。一个求稳,一个求奇,相得益彰。

法正与诸葛亮有个最大的不同是非常记仇,心眼有点儿小,“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一顿饭的恩德、瞪瞪眼的小事,他都记得很清楚,并早晚要回报或报复,如果谁说他坏话就直接处死,毫无商量的余地。因此,后人认为法正在人格上是有瑕疵的。

刘备在攻打东吴前一年,法正已死。夷陵之战刘备少了一个谋士、蜀军少了一个谋主,因此才出现战略布局、指挥作战杂乱无章的问题,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那么,刘备明明知道需要一位谋主,而法正已死,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呢?是新成立的蜀汉政权离不开一位镇守大臣,以保证大后方的安全?是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在攻打东吴中难以施展?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呢?

刘备攻打东吴败给陆逊,没有了法正,没有了诸葛亮,作为军事行动的谋主,只能接受失败。如果法正不是早亡,而是能与刘备共同攻打东吴,三国的历史怕是要重写。

标签: 历史刘备东吴

更多文章

  •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朝,军事实力

    谈到宋朝的历史,有一个亮点让后人引以为荣:经济繁荣。宋代的耕地面积是汉唐的两倍,亩产是战国时期的四至六倍。手工产业的发展更是井喷,全国从事丝绸行业的机关干部达十万人,远超古往今来的规模。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辉煌的史书上,临安、汴京、城邑的

  • 张飞这么爱出风头的人,为什么不主动请缨去战华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张飞,华雄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在我国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说到西游记还是小孩子们爱看,而水浒传则是成年人们喜欢看,红楼梦就是知识分子看的。三国演义就不一样了,可谓是老少皆宜。并且三国演义不仅纸质的书好看,拍成的电视剧也同样是非常的好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大家对张飞

  •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宸濠为何却直接丢失了皇族的身份?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朱宸濠,朱棣

    明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朱元璋,他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最后才开创出了一个新的王朝。按照朱元璋的构想,他的儿子朱标,继承大业之后,大明王朝仍旧是一片繁华,仍旧是一片明朗。然而就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所有的构想都成为了一纸空谈。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时候,直接跨越了儿子,选择把皇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年少轻狂的朱

  • 古代称有缺口的玉器为“玦”,商代玉玦如何演变成片状?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商代,玉玦

    古代称圆环形有缺口的玉器为“玦”。《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说:“玦如环,缺而不连。”这是古人对玉玦的形象描述。玉玦是出现比较早的玉器品种。在内蒙、辽宁一代的新石器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出土文物中都有发现,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及河姆渡文化也发

  • 韩信都能暗度陈仓,诸葛亮北伐为何只能选择六出祁山?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韩信,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在成都探访武侯祠后,怀着深深的敬意与遗憾,为诸葛亮写下的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千百年来传唱不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在章武三年(223年)去世,临终前将天下大事以及幼子托付给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胜过曹

  •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攻城

    对于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尤其是最重要的城市攻防战,我们一直都比较好奇。古代人究竟是怎么攻城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很多文学描写和影视剧中,攻城都是采用把梯子搭在城墙上爬上去的方式。那么,古代攻城,真的采用这种方式吗?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把梯子搭在城墙上爬上去

  • 皇宫里为何有这么多大缸?太监们如何防止水缸被冻住?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皇宫,水缸

    很多去过故宫旅游的朋友们都会发现,在很多殿宇的前面都可以看到许多金光闪闪的铜质鎏金大水缸,里面常年装着水。据说故宫这样的大缸一共有三百零八口,现在存有的一共有二百三十一口。为什么故宫里会有这么多的大缸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来,这些水缸是用来防止火灾发生的。因为故宫的建筑

  • 在崇祯十一年,崇祯皇帝如何错过了振兴明朝的机会?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崇祯,明朝

    崇祯是在大明王朝内外交困当中即位的,很多人认为崇祯诛杀魏忠贤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其实不然,魏忠贤并不是崇祯的心腹,而且当时的魏忠贤已经权倾朝野,而崇祯想要坐稳皇位,巩固权力,他是必须杀掉魏忠贤,而崇祯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杀掉魏忠贤之后,将整个阉党也给铲除了,并没有扶持自己的力量,结果导致了朝堂失衡,

  • 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时,为何却弃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不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刘备,刘璋

    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主要的随行人员除了数万兵马之外,文有庞统、武有黄忠和魏延两大虎将,留守荆州的则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从人员配备上来说显然刘备有所保留,那么刘备为何只带黄忠和魏延,却弃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不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虽然诸葛亮《隆中对》中

  • 说到雍正皇帝最喜爱的儿子,为何却是早夭的八阿哥福惠?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雍正,福惠

    说到雍正皇帝最喜爱的儿子,很多人第一印象肯定是四阿哥弘历嘛。其实不然,从种种迹象和史料分析,雍正皇帝对八阿哥福惠的爱是钟爱的,也是独特的,更是发自内心的疼爱……今天趣历史就来说说这位早夭的小阿哥短暂的一生。一,皇父甚爱,赏赐颇丰。福惠(1721—1728),也作福慧,是雍正皇帝最为钟爱的皇子,生母为